法国《世界报》
澳大利亚反对派领导人凯文·拉德(中文名为陆克文)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而且他让人知道这一点。悉尼令人尊敬的智囊团洛伊研究所所长艾伦·金吉尔自豪地表示,如果凯文·拉德领导的工党如民意测验预测那样赢得11月24日的议会选举,“他将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个会说汉语的领导人”。凯文·拉德年轻时曾任驻北京外交官,他有一个女婿是中澳混血儿,他在竞选期间几乎不接受采访,却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用汉语进行的一次40分钟采访。在今年9月于悉尼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闲暇之余,他用汉语同胡锦涛主席交谈,胡高兴地邀请他全家出席北京奥运会。
11月15日,在澳大利亚外长亚历山大·唐纳和其对手罗伯特·麦克莱兰在堪培拉进行的一场竞选辩论期间,一名记者问唐纳,“当凯文·拉德在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上表示他会说汉语时,你说你会说法语。可人们从未听你说过法语。你是否可以用法语告诉我们欧洲对你意味着什么呢?”大家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接下来,麦克莱兰发表讲话,他说他不会说汉语,但他“曾学过一两句”。人们并不会搞错:在好话和“伪装”的背后,就像唐纳提到会说外语,正使中国这个巨人显得很重要。如果说中国的作用在此次选举中算不上重要话题,这是因为左右派都一致认为:中国的崛起改变了澳大利亚,而且这里没有人抱怨这一点。
首先中国有可让人感知的一面,就是在澳大利亚落户的中国移民人数不断增多。总理约翰·霍华德对此深有体会;他所在的靠近悉尼的选区被重新划分,以便将华人和韩国人聚居的街区集中起来。在他位于一商场一层的选举区,一个老奶奶禁不住遗憾地表示,英格兰或苏格兰移民候选人不再有优先权。时代变了,候选人照片的上方悬挂着中国的小红灯笼,上面用中英文写着“约翰·霍华德”。
其次有中国影响被掩盖了的一面,就是经济学家约翰·霍华德所说的“平稳繁荣”,这是一个在16年前由经济结构改革开启的繁荣时代。为了满足基础设施建设和支持工业化,中国需要钢铁。澳大利亚恰好就出产钢铁。仅西澳大利亚就向中国提供40%的铁矿石进口。全球化对澳大利亚经济非常合适。作为原材料和服务经济,它受益于制成品价格下跌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从2005年起。中国继日本之后,取代美国,成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今天,中国已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转折。
澳大利亚的繁荣不满足于“平稳”,有可能“长期繁荣”。澳大利亚央行刚刚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在几年的时间里继续带动澳大利亚经济,尽管美国出现金融危机。该行预计,铁矿石价格明年有可能上涨30%,煤炭价格也有可能同时大幅上涨。
这种中国活力产生的种种结果超出了贸易关系。作为美国的忠实盟友、日本的可靠伙伴,澳大利亚不得不巧妙地采取行动,总理霍华德夸耀11年来成功地实行了一种“二元”对外政策,即对美国忠实、对中国开放。缺乏大规模制造业使得澳大利亚避免了将工厂外迁的悲惨事件,中国的崛起在澳大利亚不会突然间引起任何社会不满。澳大利亚广播公司评论员格雷姆·多贝尔表示,“达成与中国合作的共识,这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不过,更主要的是,澳大利亚分析家们指出中国经济有与美国分离的趋势。他们认为,欧洲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出口的第一大市场。这意味着,即便美国经济放慢增长速度,中国经济仍将继续保持增长,而紧随其后的澳大利亚也是如此。(作者:茜尔维·考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