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9日)
一、过去五年我国科技成就巨大,科技工作站在新的起点上,处在重要跃升期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科技界的同志们团结奋斗,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我国科技事业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
(一)我国科技工作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2006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确定了“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指导方针,作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部署了16个重大专项和一系列重点任务,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等重大政策措施,制定了60条配套政策,绘就了未来1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全国科技大会以后,各部门和地方认真贯彻落实大会精神,纷纷采取有力措施,抓紧研究制定各自的科技发展规划,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出台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全国上下形成了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热潮,我国科技发展正在进入一个重要的跃升期。
(二)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凸显。2006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支出总额达3003.1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07%提高到1.42%;研究开发人员总量达150万人年,居世界第2位;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迅速增长,发明专利申请量12.2万件,是2002年的3.1倍,从世界排名第13位上升到第4位。
以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一些重要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已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我国在微电子、通讯、重大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带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攻克了一批长期制约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支撑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攻克了超级杂交稻、转基因抗虫棉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控、创新药物研制等取得进展;石油勘探、大型水电、核电、新能源开发等能源领域的技术进步,为保障能源供应、调整能源结构提供了支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气象、地震等领域的技术进步,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贡献。2006年全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4.2万亿元,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13.27%。
(三)激励创新的政策和法律环境建设取得突破。《科技进步法》修订工作顺利完成,《规划纲要》主要精神和配套政策的主要内容已经上升为法律,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基本完成,已出台政策细则66个,包括财税、金融、政府采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配套政策,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激励自主创新的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四)科技体制改革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例不断提高,已达69%%,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数量2006年比2002年增长4倍,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型企业。依托国家“十一五”科技计划重大项目,围绕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开展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工作,促进了产学研的结合。依托转制院所和企业建设了3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其在自主创新和行业科技进步中的引领作用。一批大学和重点学科实力显著提升,科研院所技术创新的骨干作用进一步发挥,应用开发类科研院所转制后高技术产业规模成倍增长,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公益类科研院所分类改革顺利推进,服务于公益事业的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进展顺利,整体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积极推进。
(五)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实验室工作,对自主创新研究等给予高强度持续稳定支持。推进了海洋、航空等领域10个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了2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4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全国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已经开通,实现了大型仪器的远程共享;科学数据共享中心的数据量达到20TB以上。
(六)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国已与1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与96个国家签订了100多项政府间科技合作协议和1000多项部门间科技合作协议。在ITER(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国际大科技计划中,我国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五年来,科技工作坚定不移地执行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二是坚持把解决发展中的重大瓶颈问题作为科技工作的优先任务,着力提升科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科学合理使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四是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把体制改革作为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调动部门、地方及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实施《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党的十七大把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摆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首要任务,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目标、新要求。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全力实施好《规划纲要》,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
(一)加快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带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国力的新跃升。组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是全面落实《规划纲要》的重中之重。要通过重大专项的实施,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带动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跃升,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今年要力争实现16个重大专项的启动实施。各地、各部门要加强科技重大专项与国家、部门和地方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规划、重大工程建设结合,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和组织模式,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调动人力、资金等各方面资源,共同推动科技重大专项的顺利实施。
(二)攻克重大关键技术,为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支撑。一是努力攻克能源、资源、环境保护领域的重大科技问题,为解决国民经济重大瓶颈问题提供科技支撑。二是抓好节能减排、气候变化、支撑奥运等重点科技工作,重点加强高耗能、高污染工业行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及主要污染物控制与治理集成技术开发及综合示范。三是要力争在信息、生物、先进制造、新材料、现代交通、新能源和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掌握更多核心技术,努力造就一批充满活力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四要整合优势资源,着力突破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
(三)大力加强农村科技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一要围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大力推进农业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二要加快农村民生科技进步,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提供科技支撑。三要加强体制和机制创新,推广新型农村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健全多元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四要加快农村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实用科技人才培养,加强农业科技园区、星火产业带的建设与管理,建设一批农村科技转移扩散基地。
(四)把科技惠民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要有新作为。一要围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医药卫生的科技创新,加强新药创制,促进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二要围绕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加快建立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防灾减灾等公共安全技术支撑体系;三要围绕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科普工作,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
(五)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在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上要有新突破。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要在创新产学研结合机制上下工夫,完善相关的利益分享、风险共担、人员流动等政策措施,引导和支持人才、技术、资本、信息、服务和管理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要通过探索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建立健全多种模式的企业研发机构,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搭建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等,完善技术创新链条,扎实推进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六)加强基础研究和创新基础能力建设,促进我国科技自身发展能力跃上新台阶。要遵循科技发展规律,着眼长远发展,注重和提高科技自身的持续创新能力。要始终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统筹兼顾国家目标导向的研究和自由探索的研究,在信息、生命、纳米等科学前沿领域给予稳定持续支持,力争取得一批有重大突破的科研成果,切实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提高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要优化整体布局,以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以机制创新为重点,加大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实验基地以及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创新研究基地和开放共享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重大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坚实的条件基础。
(七)多元化增加科技投入,开辟金融资本支持自主创新的新渠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重点支持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性研究和重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等,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向自主创新集聚。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综合运用财政拨款、基金、贴息、担保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加快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融资体系,及早建立创业板市场、健全担保机构、产权交易机构、创业投资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一要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寄予殷切期望,全国上下关注创新、支持创新和参与创新的热潮空前高涨,为推动自主创新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国内环境。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推进科技创新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保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和经济科技全球化不断深化,为我们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科技的大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
二要统筹配置科技资源。进一步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好重复建设、条块分割等问题,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加强人才、基地、项目的统筹协调,形成科学合理的科研布局。健全科技工作的协同机制,加强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军民之间的统筹协调,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要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要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任务。要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使更多的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造就一批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科研团队。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吸引海外优秀人才。要大力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热爱祖国、诚实守信、勇于创新、敢于奉献的良好风尚,倡导求真务实、科学民主的学术风气,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形成激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
四要着力完善政策环境。要切实落实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促进政策效应的充分发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配套政策实施细则制订工作已经基本完成。这些新政策法规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心和信心,凝聚了二十多个政府部门几年来大力协同、辛勤工作的心血。要把宣传好、落实好这些政策法规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来抓。开展政策落实的辅导培训,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国家有关政策,充分享受到政策的实惠。要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五要加强科技工作领导。地方各级政府领导要更加重视科技工作,形成推动地方科技事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地方科技管理部门要当好参谋助手,紧紧围绕本地区党委和政府工作的中心任务,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开展科技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行业的需求,加强科技工作。要使自主创新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形成全社会万马奔腾的科技工作大格局。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