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这个至今仍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而机动车数量有限的国度,汽车对消费者而言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是“小康生活”的象征。由于中国今年来经济飞跃,道路改良以及相对宽松的贷款政策鼓舞,拥有汽车的中国人以空前的水平增加。尽管由此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街道拥挤不堪,污染状况恶化等,但中国人仍然将驾驶汽车视为非常小资的做法———可以在任何时间到任何自己想去的地方。
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专家阿兰·沃曼说:“中国的新贵们正用新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状态。”沃曼表示,中国的汽车市场自2000年才算真正起步。当时中国只有120万辆汽车,这个数字在2002年增长了一倍。而在2004年,根据官方统计数字,中国人共购买了240万辆汽车。今年的购车数目有可能在去年的基础上再增加15%,而从2006年到2015年,中国人购车量将保持每年10%的增长率。
过去这20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场颇富戏剧性的改变。1985年,全中国的客车产量仅为5200辆。随着需求增加,中国不仅进口了许多汽车,还与很多世界知名的汽车制造商签订了一系列合资协议,以尽快在中国建立起中国自己的汽车产业。夏威夷大学亚洲研究学会的教授艾利克·哈维特分析说,“中国人环顾整个东亚,发现日本和韩国都以汽车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最近,中国进行的一个调查显示,每1000个中国人拥有的汽车数量为13辆,这与美国每1000人拥有600辆汽车的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中国的汽车发展步伐正在加快。一方面,中国加入WTO降低了进口车辆的关税,鼓励国内品牌降价的同时,也促使国外制造商生产低端汽车适应中国市场。另一方面,生活方式的变化也促进了中国汽车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住在郊区,却在市区工作,这样的生活就需要一辆汽车来支持。当然,大多数车主仍然离家比较近。
如今,中国已经在为汽车的发展付出代价。目前,中国的城市污染在全世界的排名非常靠前。与此同时,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也令中国备感压力。2020年之前,中国可能拥有1.3亿辆机动车,占中国石油消耗总量的一半还多。然而,即便如此,中国人对汽车的渴求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中,无法轻易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