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讯近日,《2010年广州市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结果报告》公布。结果显示,与2005年相比,学生身高高了,体重重了,营养不良的少了。可惜的是,学生的运动能力堪忧,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大幅增加,有接近一成男生检出肥胖;视力低下检出率依然居高不下。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所长麦锦成牵头此次调研,涉及广州城乡12所中小学5141名学生。麦所长表示,调研大致上从三个方面来考察衡量学生的体质:生长发育(身高体重)、常见健康问题(近视、贫血、肥胖、烂牙)、运动素质(50米短跑、耐力跑、立定跳远、握力、仰卧起坐)。
麦所长说,从1985年开始,每隔5年就对广州中小学生的体质及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监测。对比这二十多年来的调查结果,麦所长认为,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社会和学校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加上体育设施和条件不足等因素,学生体育运动难以保证,导致中小学生形成了“久坐不动、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由此而引出的后果是,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出现三大趋势———运动能力下降,肥胖症逐渐增加,近视发生率居高不下。
问题1:运动能力下降(体质下降)
广州近三成学生每天锻炼时间不足半小时
在此次调研中,城乡学生(广州的农村主要以从化为代表)的立定跳远和耐力跑项目都呈现持续性下降趋势。青少年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指标持续下降。
据调查,运动能力下降,主要是没有积极锻炼。广州有27.7%的学生每天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不足半小时,不到两成学生能达到每天有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
麦所长分析学生们体质下降的原因有三点———
(1)学业负担重,没时间去运动。
片面追求分数以及升学率,老师布置的作业多,家长另外“加码”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兴趣班也多,这使得孩子的业余时间全被占满了,完全没有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2)学生懒得动,没有养成运动的习惯。
即便有点时间,许多学生也会窝在家里看电视、玩电脑。而家长对孩子这种“不在外惹事生非”的状态更是求之不得。
(3)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少。
这一客观原因使得很多学生想运动但没地方运动。专家建议,学生学习任务重,也许不能有连续60分钟来锻炼,但可以通过每天3次-6次,每次1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短时间锻炼积累,在闲暇时间,尽量限制静态活动(比如看电视、玩电子游戏、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