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1.90目录:图书,传记,财经人物,经济学家,
品牌:艾伯斯坦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页码:450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50043605X
·条码:9787500436058
·版次:2003-4-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在本书,艾伯斯坦将哈耶克作品的全貌准确完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并勾勒出其思想发展的轨迹:哈耶克最早从其良师益友路得维希·冯·米塞斯那里接触并服方膺了自由市场的理念,在此后的岁月里,哈耶克的研究遍及各个领域,他用一系列权威著作论证了自由社会所不可或缺的法律、政治、伦理和经济条件。其名著《通向奴役之路》于1944年出版后,在全球获得了热烈的响应,并深刻影响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进程。
作者简介
秋风,学者,现居北京。已出版译著《财产、法律与政府——巴斯夏政治经济学文粹》、《哈耶克与古典自由主义》(贵州人民出版社)、《知识分子为什么反对自由市场》、《资本主义与历史学家》、《反资本主义的心诚》(吉林人民出版社)。并发表了大量经济评论文章。目前主要从事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译介、研究。
媒体推荐
代序
用观念战胜观念(代序)
冯克利
从思想史的角度去认识一个思想家。就如同透过思想家的理论去观察我们今天的社会一样,要比单纯沉醉于其话语体系里给我们带来更多生动的感受,在理解他们思想的力量上也会得到更为切实的收获。看他们穿行于历史的变迁之中,被烙上时代的累累印记,可以形成一种有着丰沛历史感的理解。正是从这些印记中,我们才能见证思想家在不同时空场景中非常不同的遭遇。
这些不同的遭遇可分为两类,一是影响力不减,但其走向却被严重歪曲;二是在沉寂多年之后才被人发现而重新焕发出光彩。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前者如以赛亚。伯林在《休谟和德国反理性主义的起源》一文中讲述的。民族文化空间的变化使一种哲学发生畸变的故事:休谟哲学的谦和品质注定了他与民族激情和宗教狂热格格不入,但是他的怀疑主义到了有着“迷乱人生观”的德国人哈曼那儿,竟然能够蜕变为给神秘主义浪漫派助阵的利器。另一个不为伯林所知而我们十分熟悉的例子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在欧美多是保守主义的思想资源,到了中国竟成了激进派保种图存的呐喊。至于后一种沉寂多年后重焕异彩的例子。我们也可以举出被伯林发掘甚力的维柯,当然也有这里就要谈到的哈耶克。
我常想,思想大师的原典固然必要,但这事也跟吃汤圆差不多,若是只吃汤圆不喝汤,是会失去很多味道的。要想知道那些思想是怎样成熟的,它后来的命运如何,它为何以那样的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都得从思想史、从鲜活的历史脉络中寻找。从这样的追寻中我们常常可以发现,用一些呈现于历史中的老眼光来看待“新问题”,比起各种貌似新颖的理论来可能更具说服力。比方说,研究当下国情的学者,如果看看拿破仑三世治下的法国,或是俾斯麦当政时的德意志第二帝国,那么对今日的社会情状也许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世界近代化的历史上,不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威权主义政府也是蛮能干的,它们的成就并不逊色于当世,引发的种种社会现象,当然与今天也多有相似之处。我们若是搞清楚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令马克思连连叫好的原因,也就不难理解今日一些知识人为何对当下“道德破产”的世风怒不可遏;知道了马克思在分析波拿巴那种无所信持的市侩政治时也不得不放弃自己建立在阶级分析上的国家学说,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今天有那么多人感到现成的理论模式根本不足以捕捉纷繁缭乱的社会事实。社会本身的发展逻辑,经常把我们貌似完备的新学说逼入困境,让我们不得不回到几乎被人遗忘的过去寻找智慧。如果说自从启蒙运动以来大写的“历史”果真取代了神的启示,那么这位新到任的神衹是很会跟人类开玩笑的,它有时仿佛把自己的行踪袒露于我们的面前,使我们变得十分欣喜和张狂。等到问题成堆乃至尸横遍野之后,我们才醒悟到它那样做
其实只是为了戏弄我们。但幸运的是,在某些时候,总还有那么一部分冷静的人不为所动。才使得思想史乃至于历史本身,不至于完全变成一场闹剧。
时代思潮
思想家本人的生平既然是这种历史的一部分,有关他们的传记文字也就成了这种历史研究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既然这些年来有那么多人倾慕于哈耶克的思想,在尚无一本哈耶克的生平传记可以利用的情况下。这本传记的出版自有它的难能可贵之处。对于欲了解哈耶克本人的社会哲学体系的人来说,能够从此书获得一个详尽的阅读线索,它也确实能够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上个世纪的遭际——这个世纪与思想家本人的平淡生活大不相同,充满了复杂多变的戏剧性情节。
文本还是让读者自己去看好了。我在这里只想根据自己对这本译著的阅读体会,谈谈哈耶克一生中两次思想上的重要转折。它们都发生在哈耶克学术生涯的早期。其一涉及到他本人思想立场的转变,另一次转折则涉及他对观念传播的认识问题。我相信,如果没有这两次重要的转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哈耶克。
弗里德曼在谈到经济政策的演变时说。一个社会的思想和行为是受着一些“潮流”左右的。社会和经济政策的重要转机“总是以思想观念风气的变化为先导”。他从过去一百多年里总结出在经济领域里相继出现的三大潮流,即“自由放任的兴起”、“福利国家的兴起”和“自由市场的复苏”。有些人从这些言论中说不定能嗅出些许西方中心主义的味道,因为我们在西方以外,未必能够发现这样一条清晰的变化线索。不过在西方社会的内部,这些“时代潮流”的嬗变过程确实可以找到丰富的经验事实。在讲到“自由市场的复苏”这一潮流时,他认为大众态度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几部发挥了巨大威力的著作,这其中自然包括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
……
编辑推荐
《哈耶克传》是一部杰出的传记作品,全面描述了20世纪最伟大的自由主义哲学家的一生,包括其生平和思想,文笔优美,引人入胜而又不乏批判和反思,为你理解哈耶克的生平、哲学和贡献提供了一条易于理解而又具穿透力的途径。
目录
用观念战胜观念(代序)/冯克利
导论
第一部 战争(1899—1931)
第1章 家庭
第2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3章 维也纳大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2000年。路德维希·冯·米塞斯被《自由》杂志推举为“自由至上主义的世纪人物”。米塞斯于1881年出生在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莱姆堡(既利沃夫,今系乌克兰西部城市——译注)。高级中学毕业后,米塞斯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历史,毕业后,参加过庞巴威克的研讨课。他发表的第一本重要经济学论著是《货币与信用理论》’(1912)。米塞斯强烈地厌恶通货膨胀,他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哈耶克后来深入发展的商业周期理论:货币供应增加的一个恶劣影响就是导致生产结构扭曲。
米塞斯也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到军中服役,战后,他任职于奥地利工业委员会,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在1921年帮哈耶克找到了第一个工作职位,该职位是一个政府机关的法律顾问,负责起草终战条约的条款——以解决交战国间战前的私人债务问题。哈耶克会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关于他被任命担任这一职务的事,哈耶克曾解释说, “三门外语,再加上法律和经济学学位,于是,我就得到了这个收入相对来说很不错的职位。”
哈耶克特别喜欢讲他1921年去见米塞斯的过程,当时他拿着维塞尔写的一封推荐信,信中“把我说成一位前途无量的经济学家。米塞斯看着我说, ‘前途无量的经济学家?我可从来没有在我的课堂上看到过你。’ (大笑)”②“这基本上是真事。我曾经去听过他的课,我发现。他极为反感我当时信奉的费边主义观点,而跟这样的人,我可不想靠近乎。不过当然,后来的情形就变了。”①“我们后来结成了深厚的友情。”哈耶克回忆说。 “我还在奥地利工作的时候。头五年,他是我的顶头上司;然后,他帮我创建了经济(商业周期)研究所,我当所长时,他是副理事长。”④
作为领导,米塞斯是“绝对理想的人物,他能够体谅下属。除了他自己当时正在从事的研究之外,他时刻准备与我探讨任何经济学问题……几个月后,有一件比较困难、要承担责任但也有很大好处的工作要有人做,他交给了我。于是,我就必须跟银行董事长、财政部长之类的人物平起平坐,找他们去商量。他们跟我这样的年轻人打交道,让他们有失身份。但是,一旦米塞斯坚信我能胜任这项工作。就完全不管成规或尊卑了”①。
在哈耶克的学术发展历程中,米塞斯扮演了重要角色。米塞斯把哈耶克推荐给纽约大学的扬克斯教授。如果没有米塞斯协助(包括给他涨工资),哈耶克恐怕去不了美国,也不可能继续呆在一个与学院经济学靠得很近的经济学专业领域上。而比这些实际生活中的帮助更重要的是米塞斯对哈耶克思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