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0.8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吴岳添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11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1870980
·条码:9787801870988
·版次:2003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以简洁生动的文字概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生,萨特在哲学及文学方面的天赋,他与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波伏瓦一辈子同居而不结婚的内幕,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以及萨特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缘由。该书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图文本书。
媒体推荐
尾声
一九八○年三月二十日,萨特因肺气肿住进布鲁塞医院,四月十五昌晚九时因医治无诳而去世。由于他拒绝一切官方的。荣誉,所以法国政府没有为他举行国葬。按照萨特生前的愿望,他的遗体在拉兹神甫公墓火化之后,骨灰被安放在离他的住它不远的蒙巴纳斯公墓里。莽礼于四月十四日举行,吉斯卡尔·德斯坦总统亲自向萨特遗体告别,并且发表谈话,表示“萨特的逝世使我感到人类智慧的一盏明灯熄灭了”。
萨特和加缪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神领袖。伟人的风光人所共知,伟人的苦恼恐怕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往往越是伟人,精神上就越是孤独。
萨特个子矮小、其貌不扬,尤其是从三岁开始就几乎瞎了 一只眼睛,因此能够著作等身,成为一代伟人和哲学大师实非易事。他在几十年里处于左翼和右翼之间,小断地遭到夹击和批判,所以他在精神上其实非常孤独。例如他生前慷慨大方,为别人花掉了许多钱,甚至连小费都要多给,但又有谁会想到他在临终之际,却在为自己的住院费和丧葬费而担忧?正因为如此,他对惟一理解他的波伏瓦才倍加珍惜,把她视为他一生最大的幸运。
在通向蒙巴纳斯公墓的路上,约有五万人前来为他送葬。
他们当中有《现代》杂志的信徒和《人民的事业》的同伴们,大学和出版界的左翼头面人物,也有大批的普通人。他们曾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寻求一条出路,而萨特以他的狂热、他的富有创造性的活力、他的拯救世界的普罗米修斯式的意志,以自己的方式帮助战后的青年一代进行思考,给人们指出了一个方向。
萨特的一生是奇特的一生。他在政治上实践了自己的哲学观点,又用文学介入了政治斗争,在哲学、戏剧、小说、评论和社会活动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一个从三岁开始就
有一只眼睛几乎失明的人,能够成为著作等身的大师已非易事,何况他在几十年里处于左翼和右翼之间,不断地受到夹击,连住宅都被炸毁过两次。但他始终不屈不挠,这该需要何等的毅力!而他断然拒绝包括诺贝尔文学奖在内的官方荣誉,不进入法兰西学士院,不参加仟何政党,甚至任私生活方面也不结婚、不要孩子,又是多么需要反传统的勇气!
萨特走了,骚动的喧哗已经远去。这样一位杰出的人物,由于在生前获得了崇高的声誉,去世之后必然会引起各种各样的反应,人们甚至会对他和他的作品长期保持沉默,马尔罗、阿拉贡和其他一些作家都有过类似的遭遇。
但是到二○○○年,在萨特逝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法国除了报刊上发表的许多文章、访谈录和开展各种纪念活动之外,还出版了好几本关于他的评传,例如贝尔纳一亨利·莱维的《萨特的世纪》,米歇尔一安托万·布尔尼埃的《向萨特告别》,奥里维埃·韦克的《让一保尔·萨特的三次奇特冒险》,非力普·普蒂的《萨特的事业》等等。作家和哲学家们都在向萨特致敬,可以说最终确队了他在法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证明,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坛上没有人能够接替他留下的位置,没有人能够取代他的地位、产生像他那么大的影响,因此正如莱维的《萨特的世纪》中所写的那样: “二十世纪是萨特的世纪。”
萨特的作品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起被译介到我国。早在一九四七年,罗大冈先生就翻译了萨特的剧本《恭顺的妓女》,并应他的好友、诗人卞之琳的建议,把剧本改名为《义妓》,于一九四八年发表了《义妓译本序》和《存在主义札记》。译介过萨特的思想和作品的法国文学学者还有吴达元、徐仲年和盛澄华等。
六十年代初,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一些译著,例如《存在主义简史》, 《存在主义哲学》和萨特的《存在与虚无》等上海作家出版社也以“内部读物”的方式出版过萨特的选集《厌恶及其他》。文革以后,我国开始掀起译介萨特思想和作品的热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柳鸣九在一九八一年主编的《萨特研究》,为此曾在思想界引起过一些争议。
……
编辑推荐
本书以简洁生动的文字概括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生,萨特在哲学及文学方面的天赋,他与著名的女权主义者波伏瓦一辈子同居而不结婚的内幕,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以及萨特拒绝领取诺贝尔奖的缘由。该书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图文本书。
目录
第一部分大战以前
第一章天资聪慧的神童
第二章与尼赞的友谊
第三章终身伴侣波伏瓦
一波伏瓦的生平和作品
二 萨特和波伏瓦的爱情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在抵抗运动时期,波伏瓦在小说《女宾》、萨特在小说《理智之年》和《缓期执行》里,都描写了他们和奥尔嘉形成第一个“三人小团体”的过程,而且以奥尔嘉为原型来塑造主要的人物。法国解放以后,比安卡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也被他们写进小说里去,就要求他们庄重承诺永远不把她当成模特儿,保证不在他们的任何书里提到她,他们当时都表示同意。
但是波伏瓦干一九八六年去世之后,戴尔德勒·贝尔于一九九○年在纽约出版了名为《西蒙娜·德·波伏瓦》的传记,完全采用了波伏瓦口述的资料,对比安卡与萨特和波伏瓦的关系轻描淡写,说成是她与萨特的“一段没有结果的短暂艳史”,说她“不惜一切地想变成一个三人小团体的第三者,但是这对配偶已经厌倦了这些游戏”。这部传记不但否定了比安卡与他们曾经有过的爱情,而且直接写出了比安卡的姓氏,还说明了萨特和波伏瓦作品中的“路易丝·维德里娜”就是为比安卡取的假名。这样一来,比安卡不仅在感情上受到了伤害,而且她想要保密的隐私实际上已经被暴露无遗。
不仅如此,就在一九九○年,波伏瓦的养女西尔维娅·勒邦还在法国出版了波伏瓦的遗著《致萨特的信》和《战争日记》,引起了.许多评论和反响,比安卡因此再也无法逃避,而波
伏瓦在书信和日记中对她的非议和厌恶,更使她感到无比屈辱和痛苦。因此她决定写一本书来公布真相,揭露萨特和波伏瓦对她的玩弄和欺骗,这就是《(一个被勾引的姑娘的回忆》的起因。
比安卡在书中直言不讳地谈到了她对萨特和波伏瓦的印象,她认为有三个萨特:“第一个是亲切、慷慨、迷人的男人;第二个是哲学家和著名的作家;至于第三个,那是一个粗野的
人,而这正是我认识的萨特。”她认为自己是“萨特的堂璜式的冲动以及海狸对这类冲动的暧昧而可疑的庇护的牺牲品”,因为“波伏瓦在女生班里得到一个新鲜的肉体时,总是在尝了味道之后再塞给萨特,或者更粗俗一点说是把她逼到萨特那里去”。比安卡还认为他们不向对方隐瞒外遇的协议,实际上是一种用来煽动情欲的窥淫癖。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在他们这种三个人不分彼此的共同生活中,要让外人来分清谁是谁非,是既不可能也无必要的事情。不过从比安卡这方面来看,我们至少可以同情她作为犹太人的处境。她在战争期间备受磨难,东躲西藏不得安宁,后来还和丈夫一起参加了抵抗运动,她的经历是值得同情的。正因为如此,她写作《被勾引的姑娘的回忆》这本书,显然并非想利用与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