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9.50目录:图书,传记,人文学家、社会学家,综合,
品牌:张晓唯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码:295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300050646
·条码:9787300050645
·版次:2003年12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次知识分子运动。一批知识精英传播新知,评判旧学,启蒙思智,重塑典范,影响一代青年至深至巨,近代中国的价值系统、政治文化和学术理路自此为之一变。然此一群体聚拢时日甚短,旋即风流云散。惟蔡元培、胡适二位意气相投,联手合作达二十年之久,隐然成为民国知识界一股主导力量,又均保持着当年的启蒙意绪和自由主义特性,遂使五四文化人的余脉得以伸延。蔡元培与胡适“个案研究”,与“五四”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诸方面息息相关,亦映现出民国知识分子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诸多侧面,透过二人的立身行事,我们还将隐约看到或许属于“知识分子精神象征”的某些内涵。
作者简介
张晓唯,1957年生,天津市人,历史学博士。自1989年始,先后在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从事专职研究和教学工作,近年又兼任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思想与社会”项,自组研究成员。主要学术兴趣为近世以来学术文化的演变与知识分子研究。曾出版专著《蔡元培评传》(1993年),在海内外学术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
媒体推荐
后记
这部书稿的大部分,数年之前曾是用于申请一个历史学学位的论文初稿,答辩通过后,便被暂时搁置起来,私意以为,资料方面尚需充实。当时龚书铎先生、丁守和先生和魏宏运先生等诸位前辈就此给予的教诲,仍铭记在心。
近年刘泽华先生主持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的工作,有幸承其扶掖后学的雅意,忝列为有关项目的成员,这既为该书稿的修订和印行提供了一个顺畅机会,也使我个人得以经常接触刘先生这位富于思想的长者和良师。
蔡元培、胡适这两位大家,皆深具自由主义特性。将他们的思想和事功合为一个“近代学案”加以研讨,已颇觉艰难;倘再融人自由主义理念作“思想史课题”,就愈加感到学养浅薄,力不胜任。虽然在一种应命行事、“自说白话”的心境中勉力完成了此项撰述,终有几分愧疚莫名之感。好在就事论事式的“本事记述”也自有其价值,记得有种说法:好的历史总要讲透一个故事。我想,这大概可以稍稍用来作些自慰罢。
张晓唯
2003年7月16日
于南开大学兴南小区寓所
编辑推荐
五四新文化运动实质上也可以看作是一次知识分子运动。一批知识精英传播新知,评判旧学,启蒙思智,重塑典范,影响一代青年至深至巨,近代中国的价值系统、政治文化和学术理路自此为之一变。然此一群体聚拢时日甚短,旋即风流云散。惟蔡元培、胡适二位意气相投,联手合作达二十年之久,隐然成为民国知识界一股主导力量,又均保持着当年的启蒙意绪和自由主义特性,遂使五四文化人的余脉得以伸延。蔡元培与胡适“个案研究”,与“五四”以来思想、文化、教育诸方面息息相关,亦映现出民国知识分子社会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诸多侧面,透过二人的立身行事,我们还将隐约看到或许属于“知识分子精神象征”的某些内涵。
目录
绪论五四文化人与自由主义
第一章蔡元培、胡适交谊综论
一、北大共事(上)
二、北大共事(下)
三、沪上合作
四、南北暌隔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胡适对于外界的烦对之声是颇为敏感的,她的日记中旅游者方面的记述,如1900年4月17日:“外间小人蔡先生狠力但只敢暗中捣乱,不敢公然出头。他们现在还有许多人不上课或请假,或不请假。国立八校之中,美术学校的教职员现在主张‘总请假’。当此时势,还有这种没有心肝的人!”①再1922年8月19日:“现在各校对北大的感情极恶,近来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废止法政专门学校的议案,北大竞在四面楚歌之中了。他们对我尤其不满意,对孑民先生也是如此。”②蔡元培、胡适显然是要实行自己对于教育的主张,而这不可避免地会触及一些个人和团体的利益,因而招致反对和不满。此种情况,不仅发生在北京各校之间,在北大内部也时有出现。同年10月初,北大召开评议会,讨论限制本校教授在校外兼课的课时问题,教务长胡适提出,不得超过在本校授课时数的二分之一,后修正为六小时以内,但仍有几位评议员认为限制过严而加以反对。此时,校长蔡元培起立,声色俱厉,颇带怒气地说:“评议会到了今天,不能再反对件事了。你们要反对,应该在去年三、四月问反对。如果我们不实行此案,我们怎么对得起那些因兼任各部事务而改为讲师的几位教授呢?我们今天只能以评议员资格发言,不应以私人资格发言!”③此案交付表决,终以多数赞成通过。在场的胡适会后记述道:“我认得蔡先生五年了,从来不曾见他如此生气。”④世人视蔡元培为好好先生,实则他外圆内方,自有其狂狷的一面。他不惜大动肝火,鼎力支持胡适的议案,当然是出于北大治校的考虑,但从中亦不难发现蔡元培长北大后期推进工作之艰难情形。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协助与支持,对蔡元培来说更显不可或缺和意义重大,反之(对胡适而言)亦然。
如果说蔡元培和胡适在北京大学共事时期,由于教育主张、办学思想的基本一致,以及职务上(校长和教务长)的配合需要等诸因素而关系日趋洽契,那还仅是两人交谊一个较为公开的方面而已。这一时期,两人关系除公务之外,还有着也许更为重要的沉潜的一面,即“五四”之后北京知识界政治兴趣日益浓厚过程中二人社会政治取向的相同,及其在与各派政治力量周旋时那种无可置疑的“同党”关系。蔡元培自清末以来,即走着“亦学亦政”的路向,民国之后,其学界领袖的色彩日渐浓厚,尤以五四时期为甚;胡适的知名似乎主要是以“学者”身份,然其“舆论界之明星”的美誉已使他与社会政事纠葛难清,何况,自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由农转文之后,胡适即已立志要“讲学复议政”,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