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36.00目录: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东方,
品牌:徐兴无
基本信息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544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305044377
·条码:9787305044373
·版次:2005年5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内容简介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通儒、文献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耿直忠诚的社稷之臣。他和他的儿子刘歆等人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献和思想学术,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系。他们都本着儒家的政治与道德理想,努力批判并试图改变汉朝的政治制度,也因此遭遇了失意、痛苦甚至是变态的人生。本书采用细绎历史的方法,考察了刘向父子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揭开了许多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事实,努力描绘出他们的历史面目,阐明其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深远影响。
本书采用细绎历史的方法,揭示了郎官制度对刘向歆父子性格与命运的影响;揭示了刘向歆父子与西汉经学的真实关系;揭示了刘向歆父子的通儒之学及其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刘向歆父子对汉代文化构建的贡献。努力描绘出他们的历史面目,阐明其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徐兴无,1964年生于江苏扬州,原籍江苏滨海。1983年至1993年就读于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2000年至2001年任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白日薄西山——大汉帝国的衰亡》(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新译(金刚经》(台湾三民书局,1997)、《谶纬文献与汉代文化构建》(中华书局,2003)等。
编辑推荐
刘向是西汉著名的通儒、文献目录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耿直忠诚的社稷之臣。他和他的儿子刘歆等人总结了先秦以来的文献和思想学术,建构了新的文化信仰和学术谱系。他们都本着儒家的政治与道德理想,努力批判并试图改变汉朝的政治制度,也因此遭遇了失意、痛苦甚至是变态的人生。本书采用细绎历史的方法,考察了刘向父子的政治背景、学术背景,揭开了许多被人忽视和误解的事实,努力描绘出他们的历史面目,阐明其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深远影响。
本书采用细绎历史的方法,揭示了郎官制度对刘向歆父子性格与命运的影响;揭示了刘向歆父子与西汉经学的真实关系;揭示了刘向歆父子的通儒之学及其形成的原因;揭示了刘向歆父子对汉代文化构建的贡献。努力描绘出他们的历史面目,阐明其思想学术成就以及对中国古代学术的深远影响。
目录
第一章 更生
——汉武帝以后的局势(1)
一、刘向诞生的时代(1)
二、王霸之争(9)
三、社稷之臣(16)
第二章 《楚元王传》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三、社稷之臣
霍光毕竟出身于武帝的私臣,他所理解的臣道仅是奴才对主子负责而不是对国家社稷尽忠,他所理解的臣僚之间的关系仅仅是利害而不是道义,因此史家也认为他“不学无术,暗于大理”。这里当然包括对他用联姻的手段组织权力集团的批评。上官氏的事件正说明了私利联盟的脆弱。霍光的女儿似乎特别多,他喜欢用联姻的方式组织他的权力网络,就在他还想用女儿们再作两笔政治买卖时,却遭到了拒绝。
其一是青州刺史隽不疑,他因破获齐孝王孙刘泽勾结燕王旦谋反之事而被拔为京兆尹,由于他治《春秋》,因此,当一位民间无赖诣阙自称是流亡多年的卫太子而引起京师混乱之际,隽不疑毫不迟疑地将他捕获,并对犹豫的官吏们说,依据《春秋》大义,即便是国君之子,违命出奔,就应当治罪。霍光对他很是敬佩,便提出嫁女的要求。隽不疑固辞不从。另一位便是刘德。他的妻子亡故,霍光想与他结亲,刘德受道家“知足”智慧的启示,回避了霍光的要求。这给他带来了麻烦。元凤元年(前80)上官氏事败之后,上官父子被杀,盖长公主和燕王旦自裁。刘德由宗正丞迁为宗正,参与审理此案。盖长公主的孙子拦住刘德申诉长公主的案情,尽管刘德一再指责长公主罪有应得,但一位能揣摩霍光心思的侍御史却诬告刘德接受长公主家属的申诉,诽谤朝廷的司法,将刘德免为庶人。刘德仍按道家的进退之方,隐居山乡。其实霍光对刘德拒婚之事并无怨恨,所以当他闻知此事后,立即上奏天子,让刘德赴任青州刺史。任职一年多后,调回京师复任宗正(《百官公卿表》载此事在元凤三年)。此后的事件便证明,刘德的拒婚是明智之举。就在宣帝亲政,着手铲除霍氏家族时,刘德却由关内侯晋封为阳城侯。而金日碑的儿子金赏,只得上书去妻,以免株连(《金日碑传》)。
隽不疑与刘德拒婚之事,引起过后世史家的注意。南宋王桥《野客丛书》中列有“隽不疑刘德皆不妻霍光女”的条目。他发觉这两人恰巧都做过青州刺史。但他并没有认识到:这两个人的选择,决非仅仅出于对个人祸福安危的考虑,还说明他们都拒绝成为权贵们的私臣,都具备社稷之臣的自觉。何为社稷之臣?《礼记·檀弓下》记载流亡在外的卫献公复国之时,打算赏赐随从。太史柳庄对他说:“如皆守社稷,则孰执羁?而从?如皆从,则孰守社稷?君反其国而有私也,毋乃不可乎?”献公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柳庄病故时,正在祭祖的卫献公“再拜请于尸日:‘有臣柳庄也者,非寡人之臣,社稷之臣也。闻之死,请往。’不释服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