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名人传记丛书-茅盾(1896-1981)(中外名人传记丛书)|报价¥9.90|图书,传记,文学界,中国,男作家,沈卫威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9.90
目录:图书,传记,文学界,中国,男作家,

品牌:沈卫威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江苏文艺

·页码:180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39913452

·条码:9787539913452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中外名人传记丛书

目录

乌镇

启蒙

朦胧的期待

求学京华

超越自卑

革新《小说月报》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新青年》作为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面大旗,在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初期

和高潮期,显示出所向披靡的巨大威力。由于它的创办,主持者陈独秀也因

此而成为现代思想界及政治舞台上一位声名显赫、红极一时的时代骄子。“

五四”高潮过后,陈独秀的兴趣由思想界转向政治舞台,积极从事实际的政

治斗争,还将《新青年》迁回上海,并于1920年7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共

产主义小组。

1920年10月的一天,茅盾和邵力子去法租界环龙路渔阳里二号陈独秀家

访问。谈话时,第三国际代表威庭康斯基(中文名魏庭康)也在座。陈独秀征

求大家对筹组中国共产党的意见,茅盾表示赞同。于是李汉俊就介绍茅盾加

入了由他负责的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时,在上海的茅盾、邵力子、陈望道

因不是代表,均未到会。但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规定,有党员五人的

地方,可建立地方委员会。年底,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委员会,

由陈望道任书记,茅盾为委员。第二年5月,该组织改组为中共上海地方兼

区执行委员会时,茅盾任宣传委员。因为在此之前,他已为共产党的机关刊

物《共产党》写、译了多篇文章,在较为详尽、系统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理论和共产主义运动的基本性质的同时,又为中国共产党做了相应的宣

传工作。

作为共产党员,茅盾每周必有一个下午的政治学习、一个晚上的支部生

活会。每次深夜开完会回来时,母亲总是在等着给他开门。他这位知书达礼

的母亲,理解和支持他参加政治活动。1921年冬,由于法租界巡捕查抄了渔

阳里二号,并在此扣留了陈独秀,每周的支部生活会不得不随时转移地点,

有时就在茅盾家里开。

1921年,茅盾接管并改革《小说月报》后,中共中央考虑到他在商务印

书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对开展党的工作是一个很好的掩护,于是就分派他

做党中央的联络员。因为自一大之后,党的组织在各省陆续建立起来,设在

上海的党中央和各省党组织之间的信件和人员来往也就日益频繁。这样,凡

是外地来的信件多寄到《小说月报》编辑部,他则每日汇总送到党中央。

P57-58

点此购买报价¥9.9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