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冯亦同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江苏文艺
·页码:178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539913193
·条码:9787539913193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郭沫若是现代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本书是《中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这是一套突出历史照片和图片资料的名人传记丛书。这些传主是新教材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名家大师;这套丛书是教材内容的拓展和延伸。本书讲述的是郭沫若的一生,他是现代中国文化界的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著的学者、文学家、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
目录
沙湾郭家
四岁半的蒙童
私塾里的“革命”
少年叛逆者
难忘的辛亥年
婚姻悲剧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1927年8月1日清晨在江西南昌响起的枪声,是共产党人武装反对国民党
反动统治的开端,揭开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序幕。领导起义军的周恩来
、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在当天上午推选出由二十五人组成的革命
委员会时,也将深孚众望的郭沫若选了进去,并且还推选他为宣传委员会主
席,任命他为总政治部主任。
而此刻,郭沫若还在九江张发奎部队里。起义的消息传来,大家反应不
一,郭沫若想说服张发奎一起去南昌,张发奎却想让郭沫若同他一起远走日
本。结果是分道扬镳,张发奎没有阻拦郭沫若,反而劝他趁今晚口令还没有
改变赶快走。
郭沫若及随行者当即离开军部去火车站。铁路因战事而不通,他们在铁
路工人的帮助下,坐铁道上的手摇车,于第二天一早迎着初升的太阳出发了
。随着“自己人”军事占领区的临近,坐在手摇车上的他们心情更加兴奋,
好像路边的田野、树林也特别青翠,南风中送来的花香也特别馥郁。郭沫若
还高兴得让工友坐下休息,自己手摇着车把,一路飞驰。
到了途中大站涂家埠,发生了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个车站上挤满了从南昌下来的被起义部队缴了械的程潜、朱培德的兵
,正怒气冲冲等着列车往九江方向开。他们看到郭沫若穿着军装,起先不明
来路,还喊他长官,当郭沫若走进站长室,跟南昌那边的牛行车站通话时,
终于从他的口风中听出了他的身份。由于天热,脱下上衣的郭沫若还露出了
裤带上佩着的勃朗宁手枪。这样一来,无异于火上浇油,围在窗外偷听的散
兵游勇们见郭沫若走到月台上,立刻向他扑过来。
真是秀才遇见了兵!在喊打声中,郭沫若被摔倒在地,被打掉眼镜、抢
去钢笔和手表,他死死抱住怀中的“勃朗宁”毫无还手之力。一个家伙还顺
手捡了块大石头向他当胸砸来,幸好只是块炭渣。
被围攻殴打的郭沫若飞快地在头脑中掠过死的阴影:从广东出发时,霍
乱流行,眼看一些民夫和士兵倒在路旁送了命,自己没有死;攻打武昌时,
冲锋在他身边的俄文翻译纪德甫牺牲了,自己却活下来;蒋介石的通缉令下
达后,他到过南京,进出上海,也没有遭殃……可现在,却要将性命断送在
这涂家埠车站上一群乱兵暴徒手里了!
还是“勃朗宁”救了他:一个歹徒夺下他怀中的手枪又将它高举过头,
所有的大兵都一哄而起抢那宝贝武器去了,郭沫若乘机逃脱。
P82-83
点此购买报价¥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