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6.40目录:图书,传记,传媒英才,出版界,
品牌: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
基本信息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页码:461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6685863
·条码:9787806685860
·版次:2003年1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媒体推荐
序
序 为什么做出版人
孙颥
本书是出于为上海出版人立传的目的而发起编写的。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市编辑学会的主事者们特别热心这件事情。他们的想法很积极。出版人一直忙于为他人做嫁衣裳,却向来忽略自己的辛勤,很少认真宣传本行业的成绩,比起同在文化行当里的记者、演员、主持人等方面的朋友们,社会知名度要小得多。编这样一本书,多少可以记录一点被书堆遮挡了脸面的出版工作者们的事迹。
上海是中国现代出版业的发祥地。新中国成立之后,若干大出版社迁址北京,但是,上海依然是最重要的出版基地之一。为上海出版人立传,自然会涉及许许多多的知名出版人物。要全部顾及,显然很难。好在本书的编选有明确的原则,并且采取了大体反映、未必求全的正确态度,使这本书得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
读者们只要随手翻翻,就可以了解,在众多优秀出版物的背后,我们的出版工作者们付出了多少心血。我想,已经无需写序者再做什么介绍。此刻,令我想起的,倒是一个返璞归真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出版人?
几年前,《上海出版志》即将问世之际,我们在大量阅读历史资料以后,自然地悟出一个道理,即出版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在我们看来,文字几乎是与人类的文明同时发端的,这大约是五六千年以前(或者再早一点,是七八千年以前)的事情。其道理很好说清楚。人类文明是群体创造的成果,如果没有可以跨越时空交流思想的工具,光靠口耳相传,人类的科技文化创造,几乎难以推广和积累。文字的诞生,使交流有了最基本的工具,文明因此而腾空而起。但是,刀刻手书的文字,当时还无法复制,使文明的交流,只可能在狭窄的范围内进行。
由文字承载的人类思想,如何方便地传播扩散,肯定耗费了无数古人的智慧。突破,是由中华民族的智者们接力传递,以几乎五百年一棒的速度而奉献给世界的,概略地说,便是约两千年前的造纸、约一千五百年前的刻板印刷和约一千年前的活字印刷。所谓的出版业,也是与此同时发生发展的。其时的中国,应公认处于世界文明的前沿。我们并非想把文明进步的功劳全归于出版,但是,没有出版的可靠传递,文明难以前进,也是不必争议的问题。
在中国的活字印刷之后,出版进步的接力棒到了西方人们手里。再过约五百年,他们发明铅活字印刷,又再过五百年,更有电脑排版和编辑问世,出版的活跃达到史无前例的程度。在此期间,中国在文化科技方面落后于世界亦是一目了然的事实。
我在这篇短序中唠叨地重复这些史实,不是简单地为了宣扬出版的重要性,而是想再次表明,出版是顺应文明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并且确实为文化科技的日益进步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所以,我们为什么做出版人,其意义是不辩自明的。
问题在于,世界上很多看似简单的事情,运作到后来,往往难以逃脱异化的命运。
出版同时是一种经济行为,它对文化科技的传播能力,受到自身经营力量的制约。通往目标的过程非常重要,而这过程未必一定通向既定目标也是显然的。出版的规模越大,其表象的经济特征越明显,越难以被出版人的主观意志真正控制。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下,它的经济能量有时比文化能量更容易为世人所瞩目,毫无疑问,也更多地左右了出版人的行为。不承认这一点,我们不但无法发展自己,而且简直寸步难行。不过,只晓得这一点,只记得赚钱,而忘记了出版的本质是为文明作铺路石,那也绝不配称为出版人。
世界上的事情,所谓难,往往就难在一个“度”字。真正优秀的出版人,在上述问题上自有明确的见解和把握的分寸,而决不会刚波逐流。
他们的精神永远召唤着我们!
目录
序 为什么做出版人 孙 颐
青松挺直秉高洁
——记李俊民 章 谷
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
——记陈伯吹 苏叔迁
金石不随波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最让秦瘦鸥“急得跺脚”的一个例子就是:当时各种期刊书籍的出版周期之长,在他看来,“真可以吓人,简直不是节奏迟缓的问题,而是近于原地踏步了”。
于是,秦瘦鸥在当时的一篇文章中语重心长地写道:
“记得一二年前,著名美术家华君武同志曾经为此作了一幅漫画,题曰:《作者近影》。画面正中是一本打开的书,扉页上有一幅人像——一个神采奕奕的壮年人,可是手执这本书的作者却已是一位满脸皱纹、须长盈寸的老者了。这是何等强烈的讽刺啊?然而讽刺归讽刺,书刊出版的节奏依然如故。原因何在?很简单,印刷技术的改进,印刷厂的扩建增设,一直都在原地踏步,而被双百方针所鼓舞起来的著作家和编辑们的工作节奏却那么快,于是两种不同的节奏不断地抵触碰撞,始终无法协调。我们就只能像‘痴汉等老婆’那样,望眼欲穿地等待各种报刊书籍的出版了。
“节奏迫人,除了急起直追,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这番话对我们现在的工作仍然是多么有指导意义啊!
1979年,宋存担任了上海人民出版社副社长兼副总编,分管编辑业务工作。在他担任领导工作期间,在全社同志的努力下,出版了一大批有分量、有影响的好书。单是在1979年至1989年的11年间,就有157种书籍获得省市以上的优秀图书奖,有140余种书籍被列入全国和本市读书活动书目,在出版界居于前列。如《中国文化史丛书》、《新学科丛书》、《西方学术译丛》、《祖国丛书》、《当代大学生丛书》、《学习丛书》等大中型丛书,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1989年5月,因工作需要,宋存同志分工负责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也参与编辑工作的领导。
作为一个分管业务和抓经营的领导,老宋每天要处理一大堆工作。你别看他平时话不多,但他那细腻的、质朴的、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领导艺术,常常令下面的同志心服口服,不少事情就是在他的实事求是以及和风细雨的处理方式中迎刃而解了。
宋存同志在他发表于《解放日报》的《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的一致性》一文中这样写道:“一个共产党员或国家干部,就与群众的关系来说,他是人民的勤务员,他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努力维护人民的利益,他要向人民负责;就与党或政府的关系来说,他是舵组织或政府工作部门中的一员,他要履行党员或国家干部的义务,遵守党和国家的纪律,他必须执行领导机关规定的政策和任务,在上级机关和负责人的领导下进行工作,他要对党、对上级领导机关负责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