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2.40目录:图书,传记,综合,
品牌:许全兴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ISBN:7010040974
·条码:978701004097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圣人,毛泽东是中国当代的伟人,在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之际,将古代的圣人和当代的伟人进行对比研究,本身就是一个有兴味、有价值的话题。本书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在政治、哲学、教育、道德等方面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发展和扬弃,说明毛泽东思想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内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在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教训问题方面提出了不少的新见解。本书还搜集了目前所能见到的全部毛泽东论孔子的言论资料,具有较高的文献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
许全兴,1941年生,江苏无锡人,哲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留系任教。1992年调中共中央党校,曾任哲学教研部主任、校研究生院院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席。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哲学专家组成员、第二届北京市学位委员会委员、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长期从事毛泽东哲学、中国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与研究。主要专著有《毛泽东晚年的理论与实践》(获首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为毛泽东辩护》等。主编、合著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获多项国家级大奖)、《中国现代哲学史》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媒体推荐
序言 许全兴 2002年12月26日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封建社会的圣人。毛泽东是现代中国革命之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博古通今,学识渊博,思想精深,集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于一身,可称为中国现代的“圣人”。孔夫子,毛泽东,一古一今,他们之间有何关系,国内外论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毛泽东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他本人好读古书,经史予集,稗史笔记,无所不读,对中国的历史、哲学、文学颇有研究。1936年,斯诺在陕北窑洞里采访毛泽东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毛泽东“是一个精通中国旧学的有成就的学者,他博览群书,对哲学和历史有深入的研究”。毛泽东在讲话、著作中常常引用中国古人的话借以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他引用的古人古语中,孔子的话最多。他反对教条主义,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毛泽东较少直接引用马列经典作家的言论。有的学者据此便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来源是中国传统思想,而非外国的马克思主义。也有少数论者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毛泽东之手已发生了变形,不再具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性质。更有甚者则认为,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封建化”、“儒家化”。
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他高度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曾严厉批判尊孔读经的复古主义。在晚年,他发动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批孔运动,谓“孔学名高实秕糠”。据此,有些人攻击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摧毁和破坏了中国几千年来的一切文化,是全盘否定中国文化的罪人。也有人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全盘反传统,导致了中国文化的中断,造成了中国意识的危机,最后导致“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以上是两种相反的极端看法。
毛泽东对孔子究竟采取什么态度,孔子对毛泽东究竟有何影响?这确实是毛泽东研究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笔者写作本书的直接缘由。正因为如此,本书有着鲜明的针对性,对海内外的不同观点直率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笔者写作本书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即希望通过毛泽东与孔夫子关系的个案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有益的启示。近十多年来,有关论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关系的著作不断涌现,笔者案头就有十多种。这些论著都是全面地论述、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本书力图通过毛泽东与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也是毛泽东讲得最多的人物孔予的关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与教训。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做出了开创性的历史贡献,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和经验。这是历史证明。了的,是为—海内外绝大多数研究者所承认的。毛泽东是人,而不是神。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说成是封建化,这是完全错误的。但也应承认,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确,实渗进了某些封建主义和小生产习惯势力的因素,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教训,对我们今天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是极为有益的。本着这种精神,本书在充分肯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经验的同时,严肃认真地总结了这方面的教训,力求如实地指出毛泽东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
目录
序 言
一、纵论篇
(一)青年时代的毛泽东论孔子
(二)革命时期的毛泽东论孔子
(三)建设时期的毛泽东论孔子
(四)“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毛泽东论孔子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毛泽东并没有更多地讲赞成郭老观点的理由。他日理万机,不可能对中国古代社会分期作学术性的研究。他熟悉中国历史,对中国历史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我认为从宏观上讲,西周封建论有三个难解之题,而把春秋战国时期看成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时期更有说服力。
第一个难解之题,是殷周交替过程时未留下发生社会大变革的史料。封建制代替奴隶制,虽然是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一种等级制代替另一种等级制,但它毕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制度革命,必然会留下很多记录。但从现在所得的史料看,中国古代社会深刻社会大变革不是发生在殷周之际,而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范文澜和匡亚明在论证西周封建制时都引证了史学大家王国维关于殷周之间的变革是新旧制度的兴废的观点。我以为王国维的观点尚可商榷。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夏殷间政治文物之变革,不似殷周间之剧烈矣。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郭沫若最初赞成王国维的观点,认为殷周之间是原始公社与奴隶社会之间的大变革,后来作了改变。王国维所说的大变革是指什么呢?他说:“周人之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通婚之制。”很显然,这里的变革所涉及的只是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而没有涉及生产力的变革、经济基础的变革。王国维只是论证殷周之间的变革比夏殷之间的变革要剧烈,而未涉及殷周之变革与春秋战国时期之变革的比较。从宏观历史视角看,殷周之间的变革与春秋战国之间社会制度的急剧变革是不能相比的,只能算量变,不能算质变。我们来看看孔子对这变革怎么看。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为政》)在孔子看来,夏、商(殷)、周三代的社会制度虽有所损益,但就根本方面讲是因袭的、继承的,无本质的不同。孑L子对春秋时期的变革的看法就不大一样了。他认为是根本的质变,是“有道”变“无道”。因此,从宏观上看,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要比殷周之际的变革要深刻得多,激烈得多,而时间上也长得多,经历了五百五十年之久。由此看来,王国维的“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的观点难以成立。事实上,王国维所论证的只是殷周间政治与文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