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还是打猎?
《21世纪》:最近互联网公司的并购重组风行,腾讯有相当的资金储备,但是出手谨慎,游戏之类的业务都是自己从头来做,为什么?
马化腾:在互动娱乐行业里,比如游戏,我们之前也有尝试小步跑,发现适合就发力去做,包括大型网游,也是一步步做的。其实我们不是一定不收购,也在看几家游戏公司。
互动娱乐行业还不是很成熟,把对方一个团队收过来,其它不要,把对方整个公司收购过来作为子公司,或者考虑入股,我们多种途径都在尝试。但是我们不能把公司的战略仅仅寄托在资本运作上――这是可遇不可求的,也不可能知道后面、明年发生的事情。所以我们自身的投入是必要的,并且很多服务也只有自己投入才能提供出来,因为只有透彻地理解公司其它的业务线才能够契合。
互动娱乐领域宽广,包括社区、IM(即时通讯)、音乐,还包括在不同的载体,如手机、PC上有不同的体现,这都需要自己投入基础的研发,我们现在投入的人力还不很多,主要的发力会在明年。网易以及盛大、金山、九城在这块的投入比较大,我们也会成为这几家主要运营者之一。
《21世纪》:另外还有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不可否认,互联网产业扩张成本相对较低并且容易达到目的,业务的扩张有时候可以通过并购一个SP,或者强强联手达到快速成长,在行业都在快速扩张的时候,腾讯如何保持自己的节奏?
马化腾:快速收购有利有弊,有些收购好像很快,但是一两年弊端就暴露出来了。这不是说你预期一年能做多少个利润点,保证按计划去做就行,你首先要保证自己的路走得稳。
另外,还要尝试去做:比如种田,你要觉得慢,就去打猎,但是怎么能打到猎物,你也不知道――你只能去尝试,只能双管齐下。而对一些没有田的公司只能靠打猎为生,因为抓到了一头大象,大家就哄动一时,但以后靠这头大象就可以维生了吗?――大家又会说这很难讲,那还得去种田,必须得双管齐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相结合的。
如果为股东考虑,就不会为了业绩去做收购,而是从根本上去打基础。比如,我花两年时间去培养企业和团队,使他们有能力来做某项业务,而靠买一个团队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
对一个有点钱却没有基础的公司来说,最方便的就是去收购,尽管只有10%的机会,但不去赌成功概率就是零;而对一个有基础的公司,把钱花在一个能见效60%的事情上,成功机会要大得多,这要结合公司的情况来考虑。
《21世纪》: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并购中,是不是也有很多机会?
马化腾:什么叫机会,很难定义。现在羡慕的事情事后你会庆幸自己躲过,就像过去很多的SP收购,最后在SP遭遇无线增值业务动荡的时候,你会发现跟之前的判断不一样。
总的来说要看基础面好不好,核心能力有没有增加,依靠资本运作,风险还是大一点。两大互联网公司合并成功的,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一个。
IM持久战
《21世纪》:有人会质疑你们进军门户的冲动?
马化腾:从表面上看,大家可能觉得我们什么都想做,但实际上,我们是把业务结合最紧密的部分拿出来做――就是一切围绕整个社区和平台。
比如做电子商务,我们肯定不是像Ebay易趣、淘宝等传统方式那样,而是跟我们社区契合,强调增强社区的粘度。在这个社区中,用户因为沟通与娱乐建立起了与这个社区的关系,我们会再为他们提供商务的功能。
谈生意买卖而形成的关系链对整个社区平台是有益的,互动娱乐也一样,所有的游戏与我们社区的粘性也是同步的,不是独立后划为一个独立的业务这么简单。
我们的门户,提供社区、IM平台、新闻订阅,这些都是与平台相关的。所以,这方面的投入绝对不是大家想象中的投入多少个亿去跟其它门户拼,我们肯定会很聪明地花这些钱。
《21世纪》:按你的目标,如果腾讯进入门户前三强,现在的门户会有哪家出局?
马化腾:应该说我们的目标是,主力访问数要进入前三,最终的目标是广告收入要进入前三。新浪应该会在前面,另外一家我不知道会是谁。
《21世纪》:MSN的攻势很猛,并且有人说MSN是不求盈利地扩张,而腾讯有着盈利压力,这个持久战怎么打?另外,还有越来越多新生的IM力量。
马化腾:这场长期战争的要点不是在于盈利与不盈利,正如网络游戏,难道免费就能打赢前三位的网游吗?不可能!这不是收费与否的问题,关键还得看体验和服务有没有独到之处。免费反而会破坏了规则,做不了事。
在这五六年里,我们看到很多IM,我们希望越来越多人加入。作为这个市场里份额最大的一员,不管做什么事,都是员工执行的。做服务时,当你站在最前方没有参照物时其实是蛮危险的,搞不好就走错路了,所以竞争对手对我们往前走是有帮助的。
但是不要忘记,这么多年,这个市场的壁垒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低。IM可以无处不在,在一个财务软件里随时都可以加上一个IM,这很容易,但并不是做一个IM就可以竞争,关键是它能否作为联系工具,如果仅在社区内,与我们是没有冲突的。几年前联众做IM,我们也紧张过,但它只是在其社区里面做。
QQ与MSN是目前两大主流IM。新的竞争对手目前只能是很浅层地去模仿,我们看到过去大大小小公司都有退出,现在留下来还有四十个,现在还正以每月一个的速度产生,包括盛大。但是真要做得好,门槛是很高的。
挖掘娱乐之外
《21世纪》:腾讯目前的收入结构,无线增值业务比例在下降,互联网增值业务在提升,有人说是因为受制于运营商,无线业务存在危机?
马化腾:这话有对也有不对,如果这么说,韩日就没有其它SP了?但是我们看到的情况不是这样的,它仍然是在产业链里以非常清晰的关系存在,有SP,也有CP。
我们看到,其实运营商应该是希望SP在做独特的SP的同时,更多的SP转化为CP,归根结底是希望用户有一体化的体验。SP和CP提供的服务是独特的,这才是运营商选择的关键。
《21世纪》:无论腾讯还是盛大,以及目前整个无线行业的收益,都是基于挖掘娱乐产业的付费潜力,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付费可能,比如阿里巴巴做的事情?
马化腾:那要看“未来”的定义,五年八年内,互联网增值服务中,互动娱乐还是会占相当大比例。但是要看未来十年,电子商务是很大的一个课题――因为网络价值的挖掘目前还是一个浅层,大家把它当成一个社区,来娱乐、玩游戏,还没有达到把它用以提高生产率的层次,这肯定是很重要的一块,因为整个世界不可能为“玩”而存在。
(根据6月底采访记录整理)
QQ很凶,很MSN
本报记者 丘慧慧
深圳报道
“就像雅虎始料不及地错过了搜索,新浪当年也遗憾地错过了拓展IM的最好时机。”一位1999年在新浪负责IM(即时通讯)业务的人士说,彼时,新浪的IM产品Pager的用户数已达260万,而初露端倪的QQ用户不过30万。
“Pager”为寻呼机之意――那时候,也许谁也没有想到,IM在未来几年散发的魅力远远不是刻板且正渐渐过时的寻呼机所能及,它甚至是一个比移动电话更富个性和张力的沟通工具。
腾讯控股(0700.HK)200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05年3月31日,QQ注册用户达4亿,活跃用户为1.49亿,“是专业和细分的市场孕育了QQ。”前述新浪人士说。
财报还显示:腾讯今年第一季度的总收入为3亿元,其中移动及电信增值服务收益比例正在逐渐下降,从2003年以前超过60%下滑到44.7%,而互联网增值服务收入开始上升为第一,达49.6%,去年同期这个比例为39.8%。
由此可见,腾讯作为互联网公司的特性正在业绩中按着合理的预期得到体现,而互联网行业总有着让人始料不及的事情。
仿佛历史循环,2005年之后的腾讯开始竞争门户三甲的席位,并且对网游、音乐、电子商务饶有兴趣。
“腾讯的音乐做了一段时间,处境不尴不尬的,因为新的方向比较多,一开始就没有足够投入资源。游戏正在公测,也是一个未知数。”一位与腾讯高层相熟的业界人士说,不少人认为QQ正在陷入“好大喜功”行业通病之中。
马化腾则说,“QQ并不是什么都想做”,QQ所为不过是围绕着QQ的社区平台,增加多项可以提高用户粘度的服务。
此外,按照马的预期,至今年底,腾讯将成为2000人的公司,今年初,这个数字是1100。“1999年,我们在赛格科技园的同一层楼里,那时腾讯还只有几十个人。”上述业界人士说。
这意味着,在过去的5年,腾讯从几十人增长到超过1000人;而此后一年的扩张速度将为,从1100人激增至2000人,增长近一倍。那么,腾讯将如何解决好“沉淀”与“扩张”的关系?
“五年时间中,有没有沉淀下足够多优秀的员工、并且有很好的配合,在资源上有足够的积累以支持他去做这么多事情?”该人士不无忧虑地说,QQ的成长策略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劲敌MSN如出一辙,“腾讯的做法与微软有点像,很凶,什么事不做则已,他们会自己做,比如游戏。”
“诺基亚的口号‘Connect People’其实比较适合腾讯。”一位业界人士评价,“谁都知道支撑QQ用户价值的基点在于创造一种新的沟通方式,并且IM已经不是一两个企业的事,而是一个产业。”
上述人士说,也许业界的理解与腾讯之间的分歧在于:QQ应当在未来的数据通信产业链中担当一个整合上下游供应链的角色,“就像移动梦网一样,做一个‘Q网’”,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全面占据产业的上下游争夺中?
“其实QQ的RTX(腾讯通)做得不错”,有人说,排除电信政策的壁垒,或许QQ更为长远的价值应该不仅限于与MSN竞争,“只有在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这样的电信运营商的比照下,才能够全面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