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美国沃顿商学院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对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企业进行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的苹果计算机公司高居榜首,微软公司紧追其后。其他上榜的公司还有索尼、戴尔、IBM、Google等。这其中,美国信息技术公司占了很大的份额。
可以说,美国国家的创新力就是由这些高新技术公司撑起来的。
在国家创新力表现的企业层面,美、日等发达国家以“500强”的形式,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远远抛在后面。这几年在世界500强中,中国企业也开始拥有一席之地。但我们发现,主导全球经济发展的,还是原来的那些企业,500强并没有改变我国企业的现状,发言权还是与我们无关。
最新出版的美国《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多高》的文章,让我们认识到我国创新的艰巨性。文章认为,中国通向“知识时代”的旅程只是万里长征刚刚开始。虽然中国的研发投资不断增长,但大多数的资金以及专利,掌握在十分保守的国家实验室里,而它们在创新方面远不如私营机构和个体。全球著名的营销顾问机构麦肯锡也表达了同样观点。
就信息产业而言,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两极分化的格局,国外品牌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牢牢占据高端市场,而大多数国内IT企业盘踞在产业链中低端,只能依靠相关技术的引进和底层的代工、代销,维持企业运行。
“原因很简单,国内众多IT厂商缺乏核心技术。”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说,“一方面正遭受着国外企业的频繁打击和压制,另一方面还得拼杀于国内市场上不断挑起的价格战,很难有精力审视自身的技术创新,这种现象造就了中国IT市场的恶性竞争、甚至过度竞争。”
事实上,缺乏核心技术和关键应用技术的长期创新与积累一直阻碍着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中国企业内没有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方法。审视国内信息产业发展道路,“以市场换技术”的发展思维,在很大程度制约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这也是很多媒体以及专家学者质疑中关村不是中国硅谷的原因所在。
反过来,在企业开创之初即确定以技术为立身之本的企业,却在近几年迎来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华为电信产品在世界各地全面打开局面,海外销售额甚至超过本地销售额。中兴通信产品也开始在欧洲发达国家落地。而代表本土服务器厂商长期对抗IBM、惠普的浪潮,在政府、教育、电信增值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用户的首选品牌。在代表服务器市场最高端的小型机市场,浪潮以“天梭”向IBM、SUN等公司发起了冲击。
对企业而言,能够为客户带来独特价值并为市场所认同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创新。王恩东认为创新力不是一两项技术突破就可以造就的,企业创新需要持续的沉淀与积累。
王恩东说,面对各种市场诱惑,国内企业面临两条发展道路,一条是搞代理、代工,着眼眼前利益,一条是专心科研,搞自己技术,走长远发展的道路。要赶超国际品牌,企业就必须走后一条道路,坚持从产品、技术、应用和服务等方面实现自主创新。
但这条道路在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下异常艰难。因为企业不仅要保证自身生存,还有通过不断创新才拥有持久发展动力。
与中国信息产业环境非常相似的中国民族汽车业,也是在重压下通过自主创新成长起来的典型事例。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奇瑞、吉利、哈飞初创时,面对的竞争对手是90%以上的合资企业。而2005年上半年,奇瑞、吉利、哈飞市场占有额达到21.9%.从增长率看,这几个民族轿车企业销售增长率在47%,而合资企业总销售量下降了7.82%.不被看好的民族汽车企业正在悄悄茁壮成长,民族品牌呈星星之火燎原之势。事实证明,在重压之下成长起来的企业更有作为。
有关专家认为,我国作为一个科技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中国的企业应将持续不断地吸收国外先进科技成果作为长期战略,同时也要注重成果转化与和创新积累,让自主创新真正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