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似乎从来都不缺少进取心。1995年上市的网景公司,以及后来敢于收购时代华纳的AOL等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曾经一度向人们展示了这种进取心,但是很快即被业界普遍认定为是泡沫经济的作祟。
而后互联网行业的沧桑巨变也由此展开,进取心被暂时地收藏起来,整个互联网业的目标只有一个:生存。正如eBay当家人惠特曼所说:人们从网络泡沫当中学到的是,无论如何你都必须学会盈利。
于是,大规模的裁员削减成本,想尽一切办法让传统的经济社会接受,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在向传统业务转型,而网易、新浪、搜狐等中国概念股则创造性地利用电信增值业务让自己实现盈利,电子商务、互联网广告等互联网业务也开始蒸蒸日上。苦熬两年之后,互联网行业终于看到走出泥淖的希望。
2003年下半年的互联网被一片久违的利好消息所包围。本刊当年11月的封面文章《复苏》一文抓住全球IT产业变暖的迹象,大胆预测了互联网行业在此后两年的强劲走势,在当时悲观的舆论当中一度引来争议。
而后的2004年、2005年两年当中,属于互联网行业的大场面再次到来。2004年5月盛大上市、2004年8月Google上市、2005年百度上市一次又一次地改写人们对互联网公司价值的认识。自此,关于互联网行业的复苏再无人提及,各路诸侯再次沉浸于展现进取心的快意当中。
转眼间,互联网就已经脱离了复苏的轨迹,而进入全面繁荣的境地。2005年8月,百度在纳市融资超过百亿美金。2005年,Google的市值一路冲过1300亿,超过迪斯尼、雅虎、福特汽车等公司的市值总和。互联网再次与财富奇迹联系在一起。
2004年开始,Web2.0被广泛地讨论,互联网似乎又一次酝酿诸多机会,这个行业再次成为遍地黄金的宝地,一如10年前。
现在,即使是那些最保守的投资者也已经开始行动!股神巴菲特曾经对互联网股票不屑一顾,面对那些网络新贵们的成功,巴菲特自嘲到:教会那些老狗新把戏会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现在他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绝对不碰网络股的信条,此前,他亲自将盖茨请进自己公司的董事会。
媒体巨头默多克在此前对互联网业务也保持了相当的警惕,虽然期间有些许的涉猎,却始终不肯动用太多的现金。但是2005年,那个叫做Skype的小软件让默多克疯狂不已,一度为其报价30亿美金。而后又花费几亿美金收购搜索公司,据称接下来的投入有可能超过20亿美金。
但是,上一波互联网泡沫的阴影并没有完全消散,在Web2.0兴起的时候,有关“互联网泡沫2.0”的论调也随之再次泛起,Google、百度这些公司股价的跌宕起伏也让很多人同泡沫联系在一起。
说到底,互联网领域的从业者虽然多数已经见惯了起伏,但是对于这个行业的本质,人们依然知之甚少,我们的思维依然无法驾驭这个行业的发展。谁能说清楚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钱?面对眼前这新一轮的繁荣景象,我们究竟有几成把握?
几年前,格林斯潘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非理性的繁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当地抬高了资产的价格呢?”彻底摧毁 了人们对互联网的信心。而今,言犹在耳,对于极具创新力的互联网经济,业界依然缺少一个明确的评价体系。当下,我们依然试图去用传统产业的那套评判体系笨拙地评价Google和雅虎,我们当前的困境非常现实也异常凶险―到底有没有泡沫,无人能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