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博客 伪精英日记秀
因为草根,所以博客。2006年是全民博客年,倒不如说是名人博客年,名人博客的盛行,不过是一种网站与名人的自我炒作,电视、广播、报纸不够折腾了,又来抢滩登陆Web2.0这块新阵地,人为地、霸道地掠夺了草根们原本已少得可怜的注意力。
徐静蕾的博客点击率超过了千万,“蕾丝”们为了抢沙发,深更半夜穿着睡衣等着忙了一天的老徐回来发博;何洁在博客里贴出了新家照片;高晓松的彩信日记则把他和卫慧、彭丹在纽约的合影发了出来,让人感觉离明星是如此亲近;而胡戈每天都忙着在博客里为“馒头”辟谣。歌星、影星的博客大都是文字配照片,靠写作吃饭的人把一些陈年旧作拿出来码字,而像张靓颖的博客基本上就是行踪的汇报,博客成了个人主页,倒不如找凉粉代笔。说到代笔,名人博客自然比名人出书来得更真实,想必博客捉刀手将成为继考场枪手后又一走俏职业。
名人博客也引发了对博客商业价值的讨论,作为新衍生出的沟通工具,博客的广告价值实现了很好的分众化,但名人博客到底是属于网站还是属于名人,产权不清、责权利至今无法明确,连徐静蕾也无奈:“其实我们经常被别人当成道具。”
博客是人心底的一处私密空间,名人博客满足了偷窥欲之外还成了贩卖隐私的橱窗,博客是草根的,没有名人不名人一说,名人也是人,也可以放下光环回归草根,和大家一起骂,一起玩世不恭。网站与名人的自我炒作,把博客的本真给偷梁换柱妖魔化了,拧干了水分就只剩下了“名气”。我们要尊重博客草根写作的禀性,反对这种商业利诱下的“精英写作”,还名人一片充满泥土气息的草根博客。
有人说:“人为地霸道地给博客罩上层层帷幕,令博客已经丧失了那种随意碰撞的活力和平等交流的自由。”真不希望“因为陌生而相爱,因为了解而分手”发生在博客身上,也是时候考虑一下博客的可持续发展了。
单向度条款 除了“我同意”别无选择
你也许不会留意网络服务中详细的使用协议,这往往导致意外发生时你的权利难以得到维护。
《魔力宝贝使用条款》中写道:您不对该游戏账号享有所有权,该游戏账号及游戏账号内的所有数据均属于游戏运营商所有。看看,玩家连账号的所有权都没有了!实际上,即使玩家拥有账号,服务商也不保证其安全。
在中国网游第一案中,玩家李宏晨在两年时间里,花费时间精力金钱,在网游《红月》中积累和购买了虚拟武器几十种。但某天他却发现所有武器装备都不翼而飞了。虽然法院判决原告丢失物品由被告通过技术操作恢复,但虚拟财产权难以得到保障的情况却时常发生。
网络不平等条约导致的侵权问题正越来越频繁地发生,这种侵权不只表现在网络游戏中。在《新浪网络服务使用协议》中,有这样的规定:“对于用户通过新浪网络服务上传到新浪网站上可公开获取区域的任何内容,用户同意新浪在全世界范围内具有免费的、永久性的、不可撤销的、非独家的和完全再许可的权利……”基本上每个网站都有类似的霸王条款。
在申请网站提供的服务时,也许你不会留意长长的服务条款就迫不及待地按下确认键。殊不知,就在鼠标点击的一刹那,你已经把自己的权利交出去了。
海量资讯 溶解空气中的每一丝注意力
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被巨量生产和高速传播。面对网上泛滥的信息,很可能我们不知道自己干了什么,几个小时就匆匆过去了。海量的信息曾被人们津津乐道。但是过犹不及,信息的泛滥同样是一种灾难。
据日本《信息流通调查报告》估计,人类标准供给信息量每10年约增加4倍,而个人消费量几乎没有大的变化。大量无关的没用的冗余信息严重干扰了受众对相关有用信息的准确分辨和正确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被大量的无用信息所淹没,以至于我们不得不依靠google帮助我们披沙拣金。这种大海捞针式搜寻的结果是,经常无奈地让一些有用信息与大量无用信息一起从身旁流走,从而造成了信息浪费。
当过多的资讯压力,已经超过了人们注意力的负荷,引发了“注意力匮乏”的问题。就像《手机》里的费墨的那句“审美疲劳”一般,一个人的注意力就立刻变成了稀缺资源,一些伎俩就用在了捕获网民的注意力上,比如飘来飘去的FLASH、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准色情图片,反正是无所不用其极,造成垃圾信息的大量增加。
实际上,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劳伦兹1987在《文明人的八大危机》一书中,就已经将大众传播媒介中的信息泛滥认定为人类面临的八大危机之一。如今的网络信息泛滥当然也应该包括在内。
网络恶搞 颠覆之后还剩下什么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PK《无极》事件中,网民们的意见出奇的一致。可是慢着,如果《无极》是一部《霸王别姬》式的绝世之作呢?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警告我们说:“有两种方式可以让文化枯萎,一种是奥威尔式的――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为一场滑稽戏。”滑稽戏也是一种艺术形式,第一个将《西游记》演绎成《大话西游》的人无疑是后现代解构大师,因为它将我们从央视电视剧的单一叙事中解脱出来,可是当“only you能伴我取西经”成为另一种全民叙事,一种俗套取代另一种俗套。我们悲哀地发现,这种机械的缺乏创造力的颠覆过后,我们不但没有获得新欢,反而连原来的旧爱都不复存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现在的小孩子,已经没人能懂得《西游记》作为一部名著的美与价值。见招拆招说自己读不下去鲁迅,完全拜中学语文课本生吞活剥之赐。网络恶搞对那些珍贵典藏的肢解,与之类似。
作为一种网络话语方式而存在的恶搞霸权,正在毁灭这个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文化记忆。它不禁让人对这个时代渐生疑惑。如果没有了真正的美与震撼,神圣与尊严,那么它也许真就危险了。
BT下载 网络江湖的比特掠食者
不需等待预计上市档期,不需排队等候,甚至不需付费,直接下载游戏电影,理念中这应该是天大的好事。这就是BT给你的“免费午餐”。
BT全名为BitTorrent(中文全称“比特流”,简称“BT”),是一种多点共享协议和软件,为美国加州一名叫Bram Cohen的程序员所开发,它是一个P2P(Peer-to-Peer,点对点)下载软件,类似的软件还有eMule(电骡)、Kugoo(酷狗),它的原理是网络上的用户互为对方硬盘,共享各类资源。就像网络上的“八爪鱼”。
一个成型的BT网站,它的繁荣是以夜以继日地占用网络带宽、侵犯原创组织和个人的知识产权和慢慢谋杀用户硬盘为基础的。10兆的带宽,利用种子下载容量为4G的文件需要一整天,而不用BT老老实实下载的用户需要4天多。为了让你更多时间地耗在网上,BT网站还有“杀手锏”,就是下载到99%的时候大大降低下载速度,让你欲罢不能。BT还在搔首弄姿地引诱着用户,群体的庞大可以成为“法不则众”,而循规蹈矩的人们只能眼看着网络资源被压榨成每秒4K。
2005年10月24日,一名男子因利用“点对点档案分享”软件在互联网非法分发版权电影,被香港屯门裁判法院判定罪名成立,并将于11月7日确定刑期。
通过“免费”、“先睹为快”的诱惑,BT下载霸占网络资源、知识产权,换得网站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理性地去思考,你也在消费他人权益时成为BT的帮凶。正当网络“八爪鱼”张牙舞爪地拓展地盘的时候,铁通封杀BT下载传闻传出,随后,福州长宽也采取了类似措施,“八爪鱼”的腕足被条条斩断――顿时,世界清净了。
网络虚拟 吞噬现实的黑客帝国
网络无处不虚拟。网络游戏、网络同居、虚拟社区、虚拟货币已经司空见惯了,关于出台保护网络虚拟财产的法律法规一直呼声不断。在网上购物也要像超市一样推上购物车,在生活中郁闷了可以尝试到网游中去泄愤,你感情不顺干脆可以上网找个MM先同居再结婚,有人哪怕亏待自己也要给QQ形象从头到脚置办一身名牌,生活中的好朋友因为游戏中的“倚天剑”闹上了法庭,更有沉迷虚拟世界难以自拔者撒手人寰了……这无不体现虚拟给我们的生活带了多么大的影响。
尼葛洛庞蒂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描绘了数字化生存蓝图,并预言模拟技术将彻底让位于数字虚拟技术。尼葛洛庞蒂在书中写道:“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这种赋予个性的“我”,在网络虚拟世界中角色发生了变化,可本质上仍然是人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共享和互动。
网络虚拟的特征是数字化的、仿真性的和交互性的,虚拟世界为我们提供的不再是一维信息,而是三维的或多维的视觉、听觉、触觉,甚至是味觉和嗅觉信息,虚拟的游戏世界让人获得成就感,网上同居解决了人心理层面爱的饥渴,而QQ形象大大满足了人们的虚荣心,这一切仿佛又都是是网民赖以生存的精神食粮。让现实中人欲罢不能,渐渐迷失在虚幻的数字迷城之中。
门户网站 网络巨人的舆论暴力
门户网站提高了全体中国人的集体智商,但“本来是一个入口,后来变成居住地,这就是中国门户的悲哀”。张朝阳如是说。中国的门户网站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它的首页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新闻。而雅虎作为全球最大的门户网站,首页上只是一些服务性产品以及分类网站列表。外国人不能理解中国的门户网站,把满是文字的网页拉那么长究竟为了什么?其实中国网民从信息缺乏的日子一路走来,习惯于依赖门户网站获取新闻。
随着依赖性的加强,网站对网民认知的控制也在加强。门户网站毕竟是利益机构,对信息的选择和过滤是有目的性的。它从传统媒体廉价购买新闻,利用霸权对其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过滤,煽动公众的情绪,导致公众言论暴力。随着新一代人阅读习惯的变化,门户网站滥用舆论的危害会越来越明显。
知名IT评论人张锐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城市一天发生100条新闻,90件是好事,10件是坏事。门户网站只报道10件坏事,一定会让读者觉得这个城市是人间地狱。门户网站通过屏蔽90件好事,控制人们的认知,进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会造成这个城市旅游收入下降等种种不良影响。
本以为提倡用户主导地位的web2.0会削弱门户的舆论霸权,不想有着门户情结的方兴东把博客中国摇身变成了新品种的门户。博客网处女版首页上,除了技术自动生成的页面底端的文章, 其他都是网站意旨的体现。难道我们这些普通网民终究要屈服于少数门户吗?
网络垃圾 防不胜防的非礼
什么是网络垃圾?它们就是所有闯入我们网络生活的不速之客,垃圾邮件、流氓软件、浮动广告、病毒营销弹出窗口……当我们还没开始意识到它的危害性时,它已经以千奇百怪的姿态干扰我们本该安宁的网络生活。
目前我国每年邮件总数是500亿封,其中只有200亿封是正常邮件,垃圾邮件占总数60%以上。每天,你打开邮箱查看新邮件,都会发现一些来路不明的邮件,这就像对推销商品的小贩打开了你家正门一样,只要你的电子邮箱一直被使用,垃圾邮件就会接踵而来。还有不少人收到过某个网站的电子邮件邀请便去注册使用,这可正着了病毒营销的道儿了。用户在付出时间成本接收垃圾信息和骚扰,服务商在贪婪地掠夺。
“流氓软件”也已经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去年,由网络行业协会发起,70万网民投票选出了“十大流氓软件”,3721、雅虎、中搜、百度等国内著名企业发布的软件均榜上有名。这些软件强制用户安装、逃避用户卸载、不经用户明确授权即收集私人信息。它们随便建立快捷方式、入侵右键菜单、劫持浏览器、不时弹出商业广告,其危害不胜枚举。有网友甚至疾呼:流氓软件危害甚于病毒。
如今,网民不得已与这些看不见的对手进行较量,这显然是一场不平等的较量,该是为处理网络垃圾立规范的时候了。
等级潜规则 自由精神的谋杀者
谁说互联网的精神是自由平等?拥有5位靓号和8位普通QQ号的人在网上相遇,立刻就能看出江湖地位的高低。网络江湖的诸多潜规则是初出茅庐的菜鸟们永远无法理解的,为什么同样一个帖子你发了就火我发了就沉。ID号的背后,同样有一个看不见的漩涡在悄然博弈。从斑竹到板砖,这些符号不过是“在我的地盘听我的”这句潜台词下的符号和道具。在BBS这个原本代表自由精神,可以畅所欲言的地方,如果你不幸触怒了这一切,结果只有一个――“此用户已被屏蔽(删除/禁止)”。
有网的地方就有江湖。对于网民来说,网络虽大,但避免不了一个个小圈子各自为政、划分势力范围,虽然各个模块的专业化程度提高了,但专业化也会成为开放的阻碍力量,这样就很容易形成排外,甚至以打击“外来者”为荣,以求得精神上虚拟的快慰。某些管理员(网络编辑、斑竹等)掌握了网络资源中所谓的一些权限,于是过度放大和滥用了管理权限,不是本着服务网友的精神,而是每每挥动“法杖”,封杀诋毁对自己相左的言行,或者纠集一帮犬马,满足自己“君临天下”的虚荣心。其实在他们背后,弱肉强食的食物链的顶端,是更强大的等级制度。你可以用海量发帖的方式,用私人交情,甚至用货币买来“VIP会员”、论坛军师、打手、匪兵甲匪兵乙的身份,拥有令人瞠目的财富值和威望值。就连最没杀伤力、不具备任何特权的一个小兵,说出的话都让人触目惊心――“看帖不回者,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