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互联网新贵,典型的被神话对象,千亿的市价、不为恶的理念、科技章鱼的研发禀性、卡通童话式的工作方式都令业内外所羡慕、垂涎。
本土化、落地,一直是海外大姥的梦想,就如当年强势的日本军国主义以开会馆为名,辅之以学汉语,隐融中国,时刻寻找称霸大东亚一样,雅虎、Ebay、微软、包括Google,从未放弃过任何见缝插针、入乡随俗的机会。Google.cn开张就是在李开复归国之后,所走了第一步“土”棋,即使现在看上去走的并不是那么稳健。
国内互联网监管机关通过媒体披露,已经对Google.cn和“赶集网”采用同一张ICP证给予了极大关注,并会适时纠正这种涉嫌违规的做法。Google方面并不认为自己进入方式与雅虎使用3721ICP牌照,ebay使用易趣ICP牌照,亚马逊使用卓越网ICP牌照有什么本质区别。
根据规定,我国对经营性ICP实行许可证制度,经营性网站必须办理ICP证,否则就属于非法经营。经营性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申请在境内境外上市或者同外商合资、合作,应当事先经国务院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其中,外商投资的比例应当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即外资比例必须低于50%。
从表面看,Google完全可以轻易通过收购或入股合作方式搞定赶集网的ICP,从而在国内合法落地,并且如今也不会遭到媒体和监管者的“非议”,那么Google为什么没有这么做呢?是因为Google办不起一个ICP证?或是Google根本对中国的互联网政策一窍不通?笑话。笔者认为,Google之所以暂时未办ICP,是另有原因的:
首先,Google暂时还未做好完全落地开张的准备,Google.cn低调推出本身就是冷处理,只不过没料想到国人对Google太过于关心、敏感,低调反而被媒体误认做规避中国法律的证据。google.com.cn和google.cn域名是Google在2005年5月才从北京国网手中花百万美元赎回来,为挖李开复与微软的口水、法律战知道2005年12月中旬才在双方和解下结束,而Google.cn推出的时间是2006年1月25日。可以说这短暂的多半年时间,google根本没精力完整的筹备中国业务,最多完成的是人员招聘和团队组合,它还没有想着这么快就以独立运做的方式出现在本地竞争对手面前,毕竟雅虎、Ebay、甚至微软的落地教训都在鞭策着google本身的策略;
其次,无论是雅虎、Ebay、亚马逊的收购式落地,还是微软的合作入股式落地,都无法避免一个问题,即如何协调国外总公司与国内子公司或国内外合作方相互间的摩擦与业绩激励。官僚的层层汇报似乎保证了集权,但却失去了信息的对称和对市场敏感性的把握;狗连蛋式的入股合作虽然适应了政策要求,但却无法回答怎么决绝内部帮派林立,办公室政治的悲哀。Google似乎一直在犹豫徘徊,不愿这么早的步入前辈们的红尘,而暂时以“赶集网运营Google.cn,而自己仅提供技术支持和回报”的契约方式给予尝试,既等待机会也留给自己更多时间思考。实质上,这就意味着如今的Google.cn并不代表着Google中国,这与yahoo.com.cn就代表雅虎中国有着本质的区别,唯一象的地方似乎就是Google.cn的域名中有个Google罢了;
在这种背景下,“Google“翻墙”进中国”、“Google违反国内互联网法规”、“Google无照经营”的言论就不攻自破了,或许这只不过是竞争对手放出的烟雾弹而已,IT无间道看的还好吗?话虽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然是否升天的“鸡犬”也同样具备了人所具备的“道”呢?同理,是否所有相关Google的信息都是值得关注、甚至大肆评论的呢?或许国内的媒体正在犯着这样的逻辑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