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用户的收视费是交给有线网的,而今突然间杀出个“分肥”的IPTV来,前者怎能不焦躁?播放通道的垄断时代已经终结,广电企业内部面临“利益横切”问题。
利益之争愈演愈烈
古往今来,大凡新技术进入市场,推广起来多半会阻力重重。道理很简单:这些技术关乎厂商的切身利益,“新的进来,旧的就有可能被挤出”,矛盾和冲突便不可避免,诚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IPTV(网络电视)在泉州和浙江“落地”受阻一事,再次印证了这一古训。
挡道者是当地广电主管部门。2005年12月,泉州广电用电视滚动播出一则公告,直指“百视通”IPTV业务不具备运营资格,将依法予以取缔,而该业务是由泉州电信与目前全国惟一获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合作运营的,所以泉州广电只说项目内容不说项目提供商,“意在沛公”清清楚楚;2006年1月,浙江省广电局发布文件,要求下属机关严查IPTV的宣传和安装活动,这是上海文广继泉州之后遭遇的第一个全省规模叫停阻力。
本来用户的收视费是交给广电有线网的,而今突然间杀出个“分肥”的IPTV来,白花花的银子将流入他人之田,怎叫广电部门不心急?虽说有线数字电视与IPTV都是数字电视,但由于走不同的传播通道,涉及不同经营者的利益,冲突出现也就在所难免。
在上海广电传媒大厦23层的办公室里,文广互动电视公司总经理张大钟接受计算机世界采访时说:开放、融合,这些大道理谁都懂,但一涉及部门利益,就是另一回事了。广电运营企业长期独占市场,对竞争准备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反应可以理解,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也是广电出身,过来人,怎会不理解呢?”
“广电出身”的张大钟谈吐开朗率性,对“IPTV与有线数字电视的关系”这一话题毫不忌讳,条理清晰,这至少说明,他对相关问题早已深思熟虑,并就此和那些“阻挠IPTV落地”的部门“磨过多次嘴皮”了。张大钟坦言:“泉州去过好几回了,谈得很好,认识也一致,但每当碰到具体的利益问题,就想不通了”。
其实,有线与IP的较量几年前就开始了。广电总局2003年就在49个城市进行数字电视试点,拥有全国惟一IPTV牌照的上海文广则在上海古北、长宁、浦东三个地区开展了IPTV试验,只不过那时双方还处在技术准备和商用热身期,较量也比较隐秘和低调。“冲突升级”发生在2005年,先是广电总局在青岛、大连、杭州、佛山实现了有线电视播放从模拟到数字的“整体平移”,紧接着上海文广也加大了IPTV的推广力度,去年在哈尔滨推进IPTV商用,2006年元旦又开始在上海放号,主推基于ADSL的IPTV业务,同时在古北小区开始了基于光纤的下一代IPTV的试验(3Tnet高速网),与此同时,上海文广在全国的IPTV试点范围也从原先的十几个城市向40多个城市扩张,有线与IP“多点、正面接火”的战幕就此拉开。
张大钟评价,从播放模式多元化的大趋势看,目前的冲突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鏖战还在后头。
按照广电总局规划,今年要推“直播卫星落地”,这又会冒出一个与“有线”的分食者(以往卫星电视通过有线网播放,“卫星”要向“有线”交落地费)。同是,手机电视也是一匹黑马,上海文广互动电视公司去年在上海两三个月就发展了30万手机电视用户。
所以,不仅仅是文广的IPTV与广电的有线电视竞争,还有广电企业内部的‘利益横切’问题,譬如央视将会第二个拿到IPTV牌照,央视也会做卫星直播,如果第二个IPTV牌照发了,第三个乃至第N个牌照也会发下来,竞争将越来越充分。
由此可见,播放通道的垄断时代终结已成定局,再沿用旧的思维和经营模式不行了,多元竞争对经营者是压力,对消费者却是福音。
两大通道各有短长
在这场“播放通道”之争中,有线与IP谁会胜出,尚难预料,因为双方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现有条件看,都各有短长。
从市场容量和带宽看,自然是有线占上风。多年的“无对手”经营,已让有线在几乎所有老百姓的客厅里埋下了线、扎下了根,而且,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后面还有着强大的政府背景,有线电缆又是典型的宽带,“标清”和“高清”都能传输,相比之下,IP还没完全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还不能传送“高清”电视业务,用户量更无力与有线相匹敌。
但IPTV的互动性又是有线望尘莫及的,它的“时移”功能(对电视节目定格、存储、回放,以及快进快退)能让人真正体验到“我的电视我做主”的快感。“浦东IPTV实验小区用户反映,对‘时移’功能一旦习惯,就会迷上它。”张大钟说。
实现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青岛、杭州,已给有线与IP的短长做出了注脚。青岛安装的是“只能单向收看电视节目”的广播式机顶盒,连CA加密都没有,“唯一的利润来源就是每月的电视费”。这种低成本模式可以迅速扩大用户规模(去年10月,青岛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60万),不足是数字电视真正的商业潜力和巨大的双向互动优势难以挖掘,虽说青岛模式一度得到了广电总局的赞赏,但由于缺少盈利潜力,并不被产业链中的各方力量看好。
相比之下,杭州的“有线+IP”的方式兼顾了用户扩张与商业潜力两个方面。这种模式把公众服务与市场服务分开??基本收视费每月14元不变,付费电视和视频点播由市场定价,既解决了两个网的利益纷争,又解决了电信运营商缺乏IPTV牌照、无法开战IPTV业务的难题,还为增值服务预留了可观空间。杭州网通借广电之力进入了老百姓客厅,有线与IP携起手来,“一个球往前滚”,截止2005年10月,杭州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50.5万户,并以每天1800户的速度递增,是全国最快的,据说杭州市政府有意要把这个数字电视打造成城市信息化的主平台。
杭州模式虽好,却几乎不可复制,因为杭州网通本来就是杭州广电网改造的,彼此利益拴在一起,“全国仅此一家”。杭州模式的意义在于展现了融合的好处,也从一个侧面肯定了有线与IP融合的大方向。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认为,从技术来说,实现有线与IP的融合并不难,难在政策壁垒,而政策壁垒的背后还是利益之争,不过从长远看,二者总有一天会走到一起,抵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境界。
竞合将多于争夺
“虽然文广的IPTV在几个城市的落地碰到一点问题,但我并不认为有线与IPTV是你死我活的关系,从发展数字电视这个大方向看,双方是共生共赢的促进关系。”张大钟说,他认为,利益分享要比利益争夺好得多。
一个现成的例子是哈尔滨对“两万户难题”的破解。这两年,各大城市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长期徘徊在两万左右,被业界戏称为“两万户现象”,哈市也不例外。哈市运营商曾为此推出包括降价在内的多种举措,效果都不理想。去年5月IPTV杀了进来,结果哈市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数并没有像预期那样受到冲击,反而有所上升,超过了3万户,IPTV用户则超过了5万户。IPTV不仅带来了竞争,更带来了一种氛围??大家都在吆喝数字电视,你说你的好,我说我的好,结果是把“数字电视”这个概念炒上去了,把老百姓看数字电视与接受内容服务的热乎劲给“忽悠”上来了。有句话叫“无行不成市”??与其自己喊破嗓子,不如多开几家店,吸引更多的厂商进驻,人们自然就会到这条街上来买东西。
那么,各方利益该怎么调整?由谁来调整?
显然,在多元化播放时代,利益的调整只能靠市场而非行政手段,那种试图通过阻截挡住竞争的做法尤其不可取,也行不通。积极的态度是应对竞争,“你做得好,我要比你更好”,从而加快网络改造,引入新技术,寻找服务的差异化。“被动地看,人人都是我生意上的敌人;积极地看,人人都是我生意上的‘托’”。张大钟说。当然,他表示最看好的技术还是IPTV:“毕竟IPTV代表着一种先进的生产力,IPTV不仅仅意味着‘基于IP的电视’,更意味着‘基于IP的任何事物’。”
北京邮电大学曾剑秋教授给出的对策是“竞合”??通过竞合才能把蛋糕做大。这是各路厂商博弈时必须把握的。如果只是你中没我,我中没你的思维定式,就会进入恶性竞争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