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用户需要登记真实的身份证了。
信产部有关负责人透露,手机用户的实名制登记制度管理规范有望年底前出台,2006年6月底全部完成。信产部电信研究院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10月,中国移动用户共3.83亿,其中非实名的预付费用户为2亿户,在这2亿户预付费用户中,6000万用户将被叫停。为了打击非法短信,动用如此大的社会力量,可见有关部门决心之大。
手机实名制的传言已经不是首次,但此次却是动真格的
。有不少人认为,手机号码实名制对非法短信、短信诈骗等行为,其实并无实质的威慑作用。
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身份识别。由于实名制的基础――身份认证问题始终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实名制很可能有名无实。
尽管身份信息核查作为电子政务便民服务的一项应用,目前已由政府上网工程服务中心向地方政府信息主管部门进行推介,但到11月初止,也只有成都、上海、南京、珠海、昆明等100余家地方政府门户网站以及100余家行业网站链接。而且,网上只有4亿人口的信息数据可供核查,在个人信用体系缺失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买张卡登记身份证的所谓手机实名制是根本行不通的。
实名制在其他行业已有过实施的先例,实践证明没有起到打击犯罪的作用,最直接的例证就是银行储蓄实名制,原本是为了避免用假名字存钱,缩小腐败空间,可是从2000年愚人节(4月1日)开始实施到现在,腐败状况未见明显遏制,储蓄实名制除了给那些遵纪守法的储户带来麻烦外,至今没有什么正面评价。
销售市场的不规范,也阻碍了实名系统的推广。
退一步说,即使运营商要求必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才可入网,但执行起来还是要大打折扣,其中一大障碍是经销商。
出于逐利的目的,一些经销商执行实名制不一定十分严格,甚至可能会帮助用户蒙混过关,而且实名制一旦正式实行,他们必将在查询系统、销售流程、补登用户等方面耗资巨大。
运营商绝不可能放弃培育多年的销售队伍,一旦完全规范化,代理商获利减少,队伍萎缩,势必影响销售。放弃代理商意味着放弃渠道,保留代理商又意味着管理将增加很大的投入,况且关于代理商,现在还没有相应的法律约束。
看来,只要手机销售环境一日不改善,通过手机号码实名制就无法达到打击手机犯罪的目的。
号码资源难监管也是一大问题。从号码资源管理来看,运营商只管收费,并没有对号码所有者的资料进行归类或者联网。和银行存款实名制类似,开户是实名,但是,每个人可以在相关的银行开立多个账户。表面看实现了登记实名制,但是对号码的管理并不严格。何况手机号码是消费用的,转让起来十分方便,用户只要把手机号的初始设定密码告诉购买二手卡的人,号码就可以使用了。
对用户来说,即使第一个买手机卡的人实行实名制,但手机卡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转手,登记人已并非是使用人了。一些运营商坦言,手机卡由于其具有二次或多次流通的特点,无论在销售和补登管理上都面临不少的挑战。
实际上,重庆几年前就曾推行过用身份证购买手机卡的实名制,但很快夭折。上海近年来曾几次推行实名制,效果并不理想。不少行内人士认为,虽然此举将对发送非法短信者形成一定的威慑作用,但这项工作实施难度较大,并非药到病除的一剂良方。
非法信息泛滥的根本原因不在消费者,那么多加值型的付费电话和短信群发功能是谁批准开通并为之提供服务的?如果通信公司和相关监管部门能够加强前期的审查、后期的监督,是可以从源头给广大消费者提供保障的。
在确定采用某种策略之前首先要考虑到是否会给普通用户带来不便,多从技术手段、平台上考虑,这才是解决之道。但现在,有关部门生病,却让老百姓吃药,不但治不了病,还会产生副作用,“受伤的”只是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