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21日,联想宣布CEO史蒂芬?M?沃德离职,同时任命威廉?阿梅里奥为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作为市场回应,换帅后第一天股价交易即呈现下跌趋势,收盘时股价报3.575元,比停牌前下跌了4.03%,可见市场整体不大看好此次联想换帅行为,同时,瑞士第一信贷(CSFB)也下调了联想的评级,将其从“跑盈大市”调为“中性”,称其现在的价格已经符合联想目前在业绩上的表现。
联想集团频繁换帅,不到一年时间总裁就更迭,并且聘请的是其竞争对手戴尔的高级副总裁,应该说,这次换帅,有很多问题可以商榷,市场并不看好这次换帅,换帅后第一天股价就下跌就是市场反应。
1、业务上仍然没有重视技术对品牌提升的决定作用。
片面地认为联想集团从来没有重视技术研发未免有些武断,联想成立初期就邀请倪光南加盟联想就体现了柳传志对技术极其重视,只是后来倪光南给出的技术方案脱离市场需求、过于激进、研发费用过于庞大,柳传志才放弃了技术领先的企业发展思路,而转而强调市场领先。然而,有了这么多年的积累,联想还在强调市场可能就有点过时了。尽管杨元庆先生在2001年就声称要使联想成为技术驱动型的公司,但4年过去,联想掌握了什么核心技术?其产品在业内也从来不是“高技术”的代名词。因此,联想在选择首席执行官时可能更应该考虑补其技术短板,寻找技术驱动型公司如微软等高管,而不是在IBM电脑、戴尔这些硬件公司选择高管。
2、更换CEO过于频繁草率,有损公司今后决策的公信力,也不利于增强员工凝聚力。
联想公司自成立以来尽管在市场上强调快速敏感,但在经营上一直强调稳健经营。当年,孙宏斌凭借自身在市场上的业绩意欲搭建自己的势力范围,柳传志多次找其谈心,并给其提供了很多解决方案,只是由于孙宏斌意气用事,最后柳传志才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倪光南问题,柳传志也花了相当多时间和精力来解决,最后都达到神经衰弱不得不住院的地步;多元化问题,柳传志也坚持了战略必须实施三年的基本要求,经过了三年时间后再进行战略调整,所有这些都揭示联想是稳健运营的公司。
然而,这次更换CEO则违背了上述原则。众所周知,联想在沃德上任时,多次强调希望其带领公司迈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撤换公司CEO仿佛暗示,当初所有对公众说明的对于沃德的信任期望都是书面之词,这将极大影响联想的公信力。在联想向国际化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联想需要给公众传递稳健可靠的品牌形象,公信力就显得格外重要。
另外,这次换帅的后果就是在公司内树立不好的先例。既然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就更换CEO,那么所有决策都可以改变,所有人员都可以更换。在“以人为本”的当代,这明显违背社会的主流文化,也不可能凝聚公司人心。
3、选择戴尔高管出任公司CEO,不利于抢占市场份额,也不利于突破发展瓶颈。
选择戴尔原高级副总裁阿梅里奥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联想给出的解释是“其将带来本行业、亚洲业务发展、运营管理以及IBM公司从事管理工作的综合经验”。这似乎刚好契合了公司海外发展并寻求在毗邻中国的亚太地区首先取得突破的发展思路,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将更为强化戴尔的市场领导地位。
众所周知,联想在兼并IBMPC业务之后,其电脑全球销售量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仅落后于排名第二的惠普以及排名第一的戴尔。但是,联想电脑与上述两者都有较大差距。联想聘请原戴尔高级副总裁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明显向市场传达“戴尔比联想优秀”的明确信号,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特别是海外市场份额自设障碍。
另外,当今市场遵循“第一”法则,这也是为什么戴尔的商业模式看起来很简单,很多企业也在学习,但成功者却几乎没有的原因。第一者已经占据了制高点,学习模仿只能越发论证其成功,阿梅里奥作为PC市场份额第一的戴尔的高管,其成功经验可能并不适合联想,这也与联想选择阿梅里奥的初衷背道而驰。根据市场“三法则”定律,作为行业第三的企业,其最佳市场策略是行业第二的企业和行业第一的企业形成均衡,其最佳的经营策略就是技术领先。以此看来,在这两点上,联想似乎做得不多,要成功将越发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