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3.50目录:图书,国学,经部,诗类,
品牌:陈婉俊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中华书局
·页码:245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101037798
·条码:9787101037791
·版次:2004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未能遍也。爰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五首,蘅塘止录其二,不免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未敢窜易一字焉。
唐诗是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数量之大、质量之高、流派之丰富,都是空前绝后的,收入《全唐诗》的就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包括了二千二百多位诗人的作品。
早在唐朝便有许多普及唐诗的选本出现,以后历代又有各种各样的选本问世。其中请朝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因所选作品、作者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又比较浅显,篇幅也适当,二百年来刊刻最多,传播最广,是诸多选本中最有影响的一种。
《唐诗三百首》的旧注本亦有许多种,其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简明精当,流行最广。她的注解除简介作者生平外,比较注重语词名物的诠释,博引旁征,字梳句栉,对今天的读者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因此,我们此次出版《唐诗三百首》,就采用了陈婉俊的补注本加以标点,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给注解加上了序号,以便广大读者阅读。此外,为排版方便和使篇幅紧凑,我们还删去了原有的旁批。
媒体推荐
前言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诗歌作为唐代的主要文学形式,在唐朝二百八十九年间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诸体完备,名家辈出,流派众多。至今流传下来的诗作有五万馀首,可考的诗人有二千八百馀人。在唐诗的普及和流播过程中,唐、宋、元、明、清历代唐诗选本难以计数,其中流传最广、刊刻最多的是清朝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成书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实为蘅塘退士和他的继室徐兰英合编的。蘅塘退士孙洙(1711-1778),字临西(或作苓西),号蘅塘退士(或作蘅堂退士),江苏无锡人。清代乾隆十六年(1751)进士。做过卢龙、大城、邹平县令,晚年归里,著有《蘅塘漫稿》。蘅塘退士选编唐诗,“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馀首,录
成一编,为家塾课本”,因此名为《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共选唐诗三百一十馀首,其命名沿袭了“诗三百”的说法,既有继承《诗经》传统的深意,又表明了对唐诗取精用宏的态度。全书共分八卷,按诗体分为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类,乐府诗附在各体之后,涵盖了唐诗诸体。所选唐诗不仅未遗漏表现盛唐气象的大家之作,也兼顾初唐及中、晚唐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同时,也不忽略默默无
闻的诗人的杰作,的确做到了荟萃名篇佳作之旨。此外,所选唐诗能兼容并包各风格流派和同一诗人不同风貌的诗作,使读者得以了解唐诗的全貌,也对唐代著名诗人能有较全面的认识。另外,为便于阅读和欣赏,编者还对入选作品作了简明扼要的批语。当然,由于编者眼光所限,所选唐诗并非无可指摘,但瑕不掩瑜。正因为《唐诗三百首》具备了上述特色,而且篇幅短小,上口易读,二百多年来流传不衰,成为唐诗入门的必读要籍,以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说法。
在《唐诗三百首》的多种旧注本中,以陈婉俊的补注本最为简明,流传较广。陈婉俊约生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南京人。其注释包括作者生平简介和对词语名物的诠释,被清代四藤吟社主人誉为“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至今仍有一定参考价值。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华书局曾出版过据四藤吟社刊本的断句本。八十年代出版过在断句本基础上重新标点的《唐诗三百首》。此次出版,我们据四藤吟社刊本,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参校《全唐诗》、《唐诗别裁集》等,并吸收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点校整理,改正了一些明显的错误。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采用简体字横排格式重新排版。批语中为表意明确,适当补充的个别文字,如“前”、“后”、“上”、“下”等,均添加括号,以示与原批注的区别。陈婉俊的《凡例》及《蘅塘退士原序》、《姚莹序》、《四藤吟社主人序》、《陈晋蕃跋》均作为附录列于书后,供读者参考。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二年十一月
编辑推荐
《唐诗三百首》为蘅塘退士定本,风行海内,几至家置一编,惜笺注太疏,读者病之。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津逮初学,功匪浅鲜。第其书版藏李氏餐花阁中,坊间罕有其本,所以沾丐士林者恐未能遍也。爰取其书,重加厘订,付之手民,以广其传。书中体例,悉仍其旧。惟少陵《咏怀古迹》诗本五首,蘅塘止录其二,不免漏。今刻仍为补入,俾读者得窥全豹。注则悉依《杜诗镜诠》,未敢窜易一字焉。
目录
卷一 五言古诗
感遇 张九龄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争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
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裤宫人扫御床。
书摘1
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武后时,擢灵台正字,迁右拾遗。尝上疏劝武后兴明堂、太学。后改称周,子昂上《周受命
颂》。圣历初,解官归。县令段简贪暴,闻其富,欲害之。捕送狱中,忧愤死。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
[幽州]《尔雅》:燕日幽州。《释名》: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晋书·地理志》:舜以冀州南北阔大,分卫以西为并州,燕以北为幽州,周人因焉。《春秋元命苞》: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
[悠悠]陆机赋:天悠悠而弥高。《列子》:名者实之宾,而悠悠者趋名不已。
[怆然]《唐韵》:怆,楚亮切,音创,伤也。《礼·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李颀,东川人。开元十三年进士,调新乡县尉。有集传于世。
古意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
[七尺]沈约《王俭碑铭》:倾方寸以奉国,忘七尺以事君。
[蝈毛磔]《晋书·桓温传》:温豪爽有风概,姿貌甚伟。刘忮尝称之日:“温眼如紫石棱,须作蝟毛磔,孙仲谋、晋宣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