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说2001年9月11日举世震惊的恐怖袭击也有好的一面,恐怕会惹得天怒人怨。但是,任何祸事也总有福缘相依。有时悲剧越惨烈,其后的福缘也就越深厚。
看来,911事件孕育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次经济增长机会,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有史以来最难得的一次投资机会。我指的是中国作为经济强国和美国经济伙伴的崛起。单单从财富创造的角度而言,一个拥有十数亿贫困农民的国家迅速发展为制造业发达的现代国家这个巨大的转变就足以写下空前的一笔。
911与此何干?很简单,911之前,美国的国防建设一直把中国当作潜在的下一个超级大国对手。苏联解体之后,美国的巨大威胁不复存在,五角大楼开始把中国和美国看作一对迟早要在国际舞台上争夺全球军事影响力的对手,并以此为中心做出长期规划。
为什么不呢?没有了苏联的威胁,那些将军们将何以为生?那些天价的下一代超级武器项目还有什么理由存在发展下去?军工企业又怎么能保持繁荣发展?
但是,911之后,五角大楼的使命迅速转变了。一夜之间,五角大楼找到了从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后一直在苦苦寻找的使命──反恐战争。大大小小的将军们正在盘算怎样有效地打赢这场战争,而这个目标任重道远。不过这个话题与本文无关。我的意思是,911在一夜之间把中国从我们最大的敌人变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
911之后,我们同中国的贸易呈几何级数递增。在中国,增长的结果是本来就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愈发势不可挡;在美国,增长的结果喜忧参半(真是古怪的拼盘)。喜的是,美国消费者一直在享用产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各类商品;忧的是,制造业失去了一些工作机会(恐怕还会失去更多)。
不过,摆在美国投资者面前的机会却是不会弄错的。部分领域可能有些错位和失衡,但经济的全球化带来了巨大的投资机会,这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
其一,从《十亿消费者》这本畅销书的书名中可以看出,中国代表著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随著中国人民的日渐富裕,迟早他们会有钱购买我们的产品,哪怕现在还是我们买得更多些。向那些能在中国找到销路(现在或以后)的美国公司投资是个好机会。波音公司(Boeing)就是今天的例子。如果你能找到下一个例子,财富就会滚滚而来。
另外,就算我们一直从中国买东西,而不是卖,也一样有机会。沃尔玛(Wal-Mart)等零售商能够加速扩张,无疑就是因为廉价的中国商品让它们有了降价的可能。甚至连运动设备生产商K2这样的美国公司,也能通过向中国企业外包生产业务,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来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
再者说,只要能找到中国的弱项,也一样有投资的机会。比如说,中国落后的农业发展以及与全球经济体系的日益接轨可能会导致禽流感在全球蔓延。我就是遵循著这条思路投资那些研制禽流感药物和测试设备的公司的,包括AVI Biopharma、Gilead Sciences和Quidel等。
当然,会有越来越多的美国投资者能够直接向蓬勃发展的中国经济投资,这也是一大机会。现在还有些难度,因为中国证券市场规模相对较小,发展不足,监管也不够规范。但这些都会改善。而且,就在改善的同时,美国投资者一样有机会进行非直接投资,那些在中国投资做生意的美国公司就是很好的渠道。
还有一个办法:直接在美国买房子。按揭利率很低,就是得益于大量涌向美国国债市场的中国资金。与其把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看作巨大的威胁,何不把它看成一个大大的礼包?
中国对美国国债的投资也不会很快撤离。只要中国还想继续高速发展,就需要继续吸引大量外资。要想继续吸引外资,就要不断表明自己信誉可靠。要想表明自己信誉可靠,就要不断买入全世界最安全可靠的证券:美国国债。
投资中国还有一条最简单也最好的理由:既然中国已经成了我们的经济伙伴,而不是头号对手,那么这个世界就变得更安全也更稳定了。任何投资,不论投向世界任何角落,随著中美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机会日益减少,投资的回报就会更高,风险也会更低。
我可不是那个盲目乐观的波利安娜(Pollyanna),对种种困难和风险视而不见。我知道美国正在接受挑战,要帮助我们身边那些因为来自中国的竞争而失去工作岗位的人。我也知道,要与中国展开公平竞争还有很多障碍。在我看来,最大的障碍就是怎样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犯。
但是,不要就此放弃。几个小问题并不意味著没有大机会。
记住我的话:二十年后,如果你的投资里竟然没有中国概念,你会追悔莫及。那时你会发现有史以来最大最快的经济转变已经与你擦肩而过。不要犯这种错误。
(编者按:作者唐纳德鲁斯金(Donald Luskin)是经济顾问公司Trend Macrolytics的首席投资长,该公司的主要客户都是机构投资者。撰写此文时,鲁斯金持有文中提到的很多股票的多头头寸。鲁斯金的联系方式:don@trendmacr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