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手机市场已经形成了水货手机、国产白手机、国外白手机三足鼎立的局面。去年除联想外,国内一线手机厂商全部报亏,除了考虑国外品牌入侵国内市场所带来的压力外,大部分厂商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水货手机的泛滥、黑手机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国家出于保护产业、增加税收的(据统计,仅去年8个月内,国内市场就卖出1500万台黑手机,逃避了近100亿元的税收)考虑,联合七个部委在全国展开黑手机整治运动。
然而运动式的整顿并未使水货手机泛滥的局面得到控制,却让黑手机销售者变得更机警,跟监管者玩起了猫鼠之戏。需求的存在才是水货泛滥的根本原因,用户之所以欣然购买水货手机,必然是经过自身理性分析的,也说明他们对水货手机本身性价比是认可的。这就打破和颠覆了一个传统思维:正牌产品才是有保障的。
从价格上看,由于水货逃脱了关税,能够比通常的白手机便宜不少,在价格战上,白手机玩不过他们,没有一点竞争优势;从性能质量上看,规模化、产业化的水货手机生产、销售必然要求配套的售后一条龙服务,事实上,一些水货集中销售网点也的确对消费者承诺几天之内可以换货,几个月之内可以免费保修,再加上一些享受到这类信赖服务的用户口碑相传,对比正牌白手机常常不按三包规定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现实,用户最终用脚投了水货手机的票。
水货正是靠着这种不按章法出牌的策略,钻了白手机也不按章法出牌的空子;而白手机正是出于对自身正牌的炫耀和无赖才失去了消费者的信赖,才被水货折腾的没钱赚。只要市场上具有同质的可替代性产品存在,谁的价格更低,消费者必然会选择谁,这是亘古不易的法则。
竞争不应局限于合法主体之间、正牌产品之间,相反,往往黑、白两道的竞争才更能突显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白手机能够完全自信的说:水货泛滥与自身的素质(产品质量和服务)低下毫无原因?当然在一个健全的市场环境下,出现水货泛滥,甚至挤兑正牌产品的现象是不正常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水货泛滥,白手机自身和监管机关有着不可脱卸的过失与失职。
打击和治理或许能给白手机厂商带来些须温暖的利益,但只要他们不积极主动提高自身素质,不能打造出能和水货竞争的高性价比产品,不能改掉自身的无赖“个性”,不能提高售后服务水准,不能按照市场法治经济的常规出牌,那么水货泛滥是必然的,否则才是违背了市场规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