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用户真对3G充满期待吗?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8-05-1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近日赛迪数据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说是中国消费者对即将到来的3G应用充满期待。

我看未必。

消费者要接纳3G应用,除了相关的3G业务须具有足够的吸引力外,还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价格。

有专家做过分析,说是按照我国当前的居民收入,人们在通信领域的支出已经远远超过发达国家,只有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居民投入到通信领域的支出才会增加。

然而,我国近几年居民收入的增长情况并不乐观,再加上住房、教育等支出的比例越来越大,通信方面的支出应该减少才对。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更为低廉的通信方式,如小灵通、网络电话等,就是明证。

在这种现状下,我实在想不出会有多少人会对价格不菲的3G业务感兴趣。

那为何3G又闹得如此轰轰烈烈?

只要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在为3G摇旗呐喊的阵营中,设备制造商们的声音最为宏亮。这可以理解,毕竟只有3G上马,它们过去为3G标准、技术和设备所投入的巨额资金才能获得回报,也才有机会从运营商那里赚个盆满钵满。

运营商呢?

其实,国内的移动运营商本来并不着急,一方面它们在2G市场上活得有滋味,另一方面,欧洲运营商早早建设3G网络所给自身造成的巨大财务压力也是前车之鉴。

但固网运营商倒是有些急不可待,因为传统的固话市场利润已是越来越薄,大量话费也被移动通信分流。它们早就想介入移动通信市场,但却由于政策的原因而无法遂愿。现在有了3G,它们自然不会错过这次进入移动通信市场机会,所以老早就摆起了要在3G上大干一场的架势。

而原有的移动运营商呢,自然不甘将市场份额拱手让人,所以也只好硬着头皮向3G进军了。

于是,3G的步伐也就离消费者越来越近了。运营商们更是有了一大堆关于3G的焦头烂额的事情:采用什么标准?网络如何规划建设?哪家厂商的设备更合适?将开展哪些新业务?……

但有一个问题,却好像有意无意地被运营商们暂时放到了一边,或者说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那就是――普通消费者对于3G最大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

有人说,3G可以让人们用手机看电影,用手机上网,玩网络游戏。

这没错,但要知道类似这样高端业务其实只适合某一部分人的口味,至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怕未必会为此买单吧?且不说用手机看电影、上网、玩网游是否方便,单单是其高额的资费就可能把用户吓走。

看看现在移动、联通所推出的那些诸如彩信之类的高端业务,真正使用的用户又有多少?倒是什么“来话畅听”、“话费包月”之类的降价手段,甫一推出便让一大帮消费者蜂拥而至。

3G的用户定位究竟在哪里?

如果是高端,那么用户规模显然有限,毕竟单单靠这批高端用户永远也无法支撑起整个3G产业的发展。

如果是面向大众消费,那就应当明白普通消费者心里真正需要3G提供什么内容,带来什么变化。

更进一步,就是要明白普通消费者对移动通信业务的要求是什么?3G所带来的新兴业务,又是否是普通消费者目前迫切需要的吗?

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规划设计研究所副所长胡坚波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曾坦言:

“总体而言,大多数消费者对3G多媒体业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烈,真正来自消费者的需求比较薄弱。虽然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通过市场营销手段加以适当引导,即所谓的‘供给引导需求’,但这种引导毕竟是有限度的。”

全球最大的3G电话运营商日本NTT DoCoMo公司,在推出3G网络4年以后,也要再走回头路,准备推出两款低价的2G手机,以缓解客户流失的问题。

还有专家预测,说是起码在未来的5年内,80%的3G业务仍将是话音业务。而语音业务,恰恰是2G完全能够胜任的。

如此看来,消费者并不一定需要3G,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对3G充满期待。

事实上,不管是2G还是3G,只有那些能够满足实际需要,并能带给用户良好的体验与感受的业务,才是消费者们所渴求的。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