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7.60目录:图书,国学,子部,杂家,
品牌:孙雍长
基本信息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ISBN:753602634X
·条码:9787536026346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这本《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或他的后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成就,是全书妁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有机体。
外篇和杂篇,一般是以篇首的两个字为篇名。篇与篇之间,甚至一篇内的各节之间,很少有组织与条理,因而一般称之为“杂纂”。
”。
庄子的思想很复杂,不容易用几句话谈清楚。大体而言,他思想的主体有:
相信宇宙和人生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法则,即“道”。“道”主宰一切,人应该顺应它,不该违逆它;顺应它是正确的,违逆它就会造成灾难。他主张人应该逍遥自在,离弃形骸之累,抛弃智慧巧诈,不依恃他人,不求于他人,安贫乐道,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他主张人要顺应天道的变化,要自适其适,不勉强别人与自己一样,也反对别人把他的意愿强加给自己,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篇),要各自享受自己的快乐,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地生活。
媒体推荐
前言
庄子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县)人,曾在蒙的漆园(地名)担任过小吏,可能时间不长。他的生卒年代已失传,司马迁只说他“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致与孟子生活的时代差不多。他家境非常贫困,居住在“穷闾巷”之中,“衣弊履穿”,炊米难济,饿得面黄肌瘦。《庄子·外物》篇所讲述的“庄周家贫,故往贷于监河侯”的故事,正是他日常生活景况的一次写照。但他品行高洁,鄙弃世人干禄求仕的卑劣行径,(庄子.列御寇就记载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名叫曹商的人,是庄子的宋国老乡,替宋王出使秦国,宋王给了他几辆车;到了秦国得到秦王的欢心,秦王也送了他一百辆车。他回到宋国,便来向庄子炫耀,没料到庄子却狠狠把他嘲笑挖苦了一通: “听说秦王有病求医,凡是替他挤脓穿疱,便可得到车子一辆;如果舔他的痔疮,便可得到车子五辆。治疗的越是卑下肮脏之处,得到的车辆便越多。你该不是用舌头给秦王舔痔疮了吧?不然怎么会得到这么多的车啊?去你的吧!”因为鄙弃仕禄,酷爱自由,追求放任、自在,所以宁肯过着贫困艰难的生活,也不愿屈志从仕,使身心受羁绊。据说楚威王闻听他才学高,曾派使者带上厚礼去聘请他担任楚国的卿相,他却报之一笑,说: “千金,多么贵重的聘礼啊!卿相,多么显赫妁权位啊!可是你难道没见过那祭祀所用的牛吗?喂养了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锦绣,牵进太庙去供祭。在这个时候,这头牛即使想当个无依无靠的小猪崽,以免受宰杀,还能办得到吗?你赶快走吧,不要玷污了我!我宁肯像乌龟一般拖着尾巴在沟渠的泥水里自由自在地活下去,也不愿被你们的国君拴住套住!我一辈子也不会去做官, 只想让我的心情快快乐乐!”这些故事,都反映了庄子的精神和人格。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体现道家学说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现今通行的《庄子》一书,是晋代郭象的注本,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其中“内篇”七篇, “外篇”十五篇, “杂篇”十一篇,共三十三篇。从思想内容和文章风格等方面来看,“内篇”主要是庄子本人之作,而.“外篇”和“杂篇”则多出自庄周弟子或其后学之手。“但从总体来看,这三十三篇的内容还是比较一致的,形成了以庄周思想为主体,包括他的后学的发展变化的一个庄子学派的思想体系。”①
“内篇”七篇,其中《逍遥游》和《齐物论》是最重要、最精萃的两篇,也是庄子自著最可信、最能体现庄子本人思想的代表之作。《逍遥游》着重展现了庄子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一种不受任何约束、不受任何限制、彻底的、绝对的自由境界。绝对自由的境界在人世社会自然不可能存在,只能如同“藐姑射之山”那位“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 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一样存在于幻想之中罢了。《齐物论》则是庄子的世界观和认知论的集中反映。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为天地、万物、人类,无不是“道”派生出来的。自我或物的角度来看,天下万物是千差万别的;但以“道”而言,天下万物的千差万别却是微不足道的。“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大鹏也好,“决起而飞,抢榆枋”的蜩与学鸠也好;“不知晦”的朝菌也好,“以八千岁为春,以八午岁为秋的”大椿也好,无非是“大知、小知”、“小年、大年”罢了。在“道”的面前,”是亦彼此,彼亦是好;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皆是齐同浑一者。这种世界观和认知论, 如同《逍遥游》的自由境界一样,最终也必然陷入于一种虚无主义之中。应当看到,庄子追求绝对自由和齐万物、等死生的思想,乃是当时恶浊的社会现实激化的产物,是庄子不满于现实和想逃避现实的一种极端的结果。庄子的自由追求和相地认识论也绝对化了,所以庄子思想对后世的消极影响也恰恰在这两方面。
……
目录
前言
内 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颜回说:“弟子不能再进一步提出什么办法了,请问这到底该怎么做呢?”:孙子说:“你先斋戒,到时候我会告诉你。你有心要去感化卫君,难道容易吗?把它看得容易,上天也会认为不合适。’’颜回说:“弟子家境贫寒,就是不喝酒、不吃肉也有好几个月了。像这样,可以说是斋戒了吧?”孔子说:“这是祭礼的斋戒,并不是修心的斋戒。”颜回说:“请问修心的斋戒该怎样?’’孔子说:“让你的心志专一。不要用耳朵去听,而要用心去领会;不要用心去领会,最好是用精气去感应。耳朵仅仅只能聆听,心仅仅只能迎合;至于精气嘛.它是虚寂而能容纳万物的东西。只有道能凝集虚寂,虚寂便是修心的斋戒o”
颜回说:“弟子在未曾受到这番教诲之前,实在不能忘我;受到了这番教诲,便不再有自我了,这可以说是虚寂吗?”孔子说: “有了长进!我告诉你:如果能进入那名利的樊笼q-遨
游而又不为名利所动,能采纳你的意见就说,不能采纳就罢;没有门洞,没有窗口,犹如一个浑然一体的居室寄寓在那茫茫无尽的宇宙,那就差不多了。消除脚印容易,不行走于地就很
难。被人事驱遣容易作假,受自然使唤便难以造伪。只听说过凭着有翅膀而飞的,没听说靠着无翅膀而飞的;只听说过凭着有智慧而了解事物的,没听说靠着无智慧而了解事物的。看看
那空明的宇宙,虚静的心灵就会生出一片光明,吉祥便将降临此境。倘若吉祥不降临,这就叫做‘形坐神驰’,未达虚静。若使耳目只通达于心內,不受惑于外物,并能将心智摒弃,鬼
神都将来归附,何况是人呢!这就是万物感化之道,禹、舜行事的准则,伏羲和几蘧所终身遵循的信条,何况普通的人呢!”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①,问于仲尼曰: “王使诸梁也甚重②,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②。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侯乎!吾甚栗之④。子常语诸梁也曰⑤: ‘凡事若小若大⑥,寡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⑩,爨无欲清之人。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予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