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7.30目录:图书,国学,子部,儒家,
品牌:韩维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ISBN:7806266747
·条码:978780626674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庄子》一书是我国古代奇书之一。书中哲理深奥,由于年代旧远现代人读来颇为费力,本书对《庄子》做了详细的注释和解释,为广大读者了解《庄子》的哲理提供了帮助,也是理论工作者和研究者的一部参考资料。 《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或他的后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成就,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文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有机体。
媒体推荐
前言
庄子是战国初年人,是先秦道家学派继老予之后影响后世最大的人物。他是宋国蒙(在今河南省商丘县的东北)人,曾作过漆园吏的小官,但也就到此为止了。他不肯用学问换荣华富贵,一生自甘淡泊,安贫乐道。据《庄子》本书,当粱惠王召见他的时候,他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服,用麻绳当鞋带,就这样去见粱惠王。梁惠王很同情他的贫困,庄子对他说:“人有道而不能施行,那才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带掉了,谈不上潦倒,只是穷罢了。何况我生在乱世,国君昏乱,相国乱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把粱惠王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只有把他请走。
他穷得常常吃不上饭。有一次,实在饿得受不住,去向监河侯借米,监河侯借故推托,庄子于是又讲了一个“涸辙之鲋”的寓言来讽刺监河侯。
他对当时的国王和大臣都看不上,但他却有一个真心的好朋友惠施,《庄子》一书中随处可见二人辩论斗嘴的场面。辩论归辩论,二人私交极好,后来惠施死了,当庄子经过他的坟墓时,还伤感地对随行人员讲了一个“运斤(斧头)成风”的寓言,说自从惠于一死,自己再也找不到辩论的对手了,很寂寞。
庄子穷了一生,却也快活自在地过了一生,他死之后,留下了一部不朽的浪漫主义巨著——《庄子》,这部书对后世的读书人影响极大,其成就,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名。
今本的《庄子》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大部分。内篇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己写的;外篇共十五篇,杂篇共十一篇,一般认为是他的学生或他的后学写的、总的来看,内篇无论是在思想深度上,还是在文笔的雄奇瑰丽上,都代表了庄子的最高成就,是全书的精华部分。这一部分的又章,都是议论和比喻交错使用,而纯议论很少,主要是由趣味性强的寓言故事构成,篇与篇之间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有机体。
外篇和杂篇,一般是以篇首的两个字为篇名。篇与篇之间,甚至一篇內的各节之间,很少有组织与条理,因而一般称之为“杂纂”。
庄子的思想很复杂,不容易用几句话谈清楚。大体而言,他思想的主体有:
相信宇宙和人生存在着一种自然的法則,即“道”。“道”主宰一切,人应该顺应它,不该违逆它;顺应它是正确的,违逆它就会造成灾难。他主张人应该逍遥自在,离弃形骸之累,抛弃智慧巧诈,不依恃他人。不求于他人,安贫乐道,认为这样的人生才是理想的人生。他主张人要顺应天道的变化,要自适其适,不勉强别人与自己一样,也反对别人把他的意愿强加给自己,他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篇),要各自享受自己的快乐,逍遥自在,无思无虑地生活。
庄子相信人的本性是天然的,是好的。他反对儒家的仁义教化,认为这些外在的施加物会改变人的天性,会造成人性变恶。在外篇的《马蹄篇》中,他认为理想的社会应该是:
至德之世,其行填填,其视颠颠。当是时也,山无蹊隧,泽无舟粱,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雀之巢可攀援而窥。夫王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乎知君子小人哉?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
目录
内 篇
逍遥游
齐物论
养生主
人世间
德充符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六
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体尽无穷,而游无朕。尽其所受乎天,而无见得,亦虚而已。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南海之帝为鯈,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鯈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鯈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口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译文]
要抛弃求名的妄念,要弃绝策谋的智慧,要丟弃专断的行为,要绝弃智巧的行为。体会着无穷的大道,游心于寂静的境域;承受着自然的本性而不自我夸耀,这也是达到空明的心境。至人的用心就如同那镜子,任物自来自去而不加迎送,如实反映一切而无所隐藏,所以能够胜物而又不为物所损伤。
南海的帝王名叫鯈,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混沌。忽和鯈常到混沌的领地去相会,浑沌待他们很友好。鯈和忽商量报答混沌的美意,说:“人都有七窍,用以看、听、饮食、呼吸,惟独它没有,我们尝试着替他凿开吧。”他们一天凿开一窍,七天上,混沌就死了。
[评点]
《应帝王》篇,主旨在于说明为政应当无治,表达了庄子无治主义的思想。他主张为政之要,在于不干涉,应当顺从人的自然的本性,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全文可分为六节。第一节,借寓言人物蒲衣子之口,道出了理想的统治者应当:心胸舒泰。纯真质朴,不用权谋巧诈,也不借任何仁义名目去收买人心。
第二节,狂接舆提出:“君人者以己出经式义度”是一种欺德的卑鄙行为,在这里,庄子借狂接舆之口,说出了对于独裁者以私心制订维护一人权力的法律的极大憎恶。他认为这样制订的法律没有人会尊重。因为它只代表了独夫民贱的意愿,而不是广大民众的愿望。即便是以武力推行它,人民还是不服,如果用它来治理国家,就注定要失败。庄子认为,为政之要,要在“正而后行,确乎能其事者”,不可强迫他人,任人各尽所能就是了
第三节,写天根问无名人治天下之要道。无名人的回答,表现了他对于政治权力的极端厌恶。治人不如不治,不治天下,天下反倒安宁,天下越治会越乱。无名人最后提出“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的对策.即给民众以自由的生活,只有统治者去除私心,才能有益民众。
第四节,论明王的治道,是不张扬表现自己。要“化贷万物而民弗恃”,使民众不知帝力何所加,过着自在快乐的幸福生活。
第五节,写的是神巫季成为壶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