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9.40目录:图书,国学,子部,儒家,
品牌:马智强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页码:252 页码
·出版日:1998年
·ISBN:7805199558
·条码:9787805199559
·版次:1998-1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与,战国邹(今山东省邹县东南)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约生于公元前372年,卒於公元前289年。幼年丧父,受到贤母严格的教育,曾三迁於学宫旁,习俎豆之事。后受业於子思门人,是孔子的四传弟子。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一百多年后,由于孟子的继承和发展而变得更丰富了,更系统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苑囿里,终于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孟子》是儒家的经典名著,也是研究孟子的生平事迹及其学说的最重要的资料。许多激励人心、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源出于它。
编者注译的原则是,广搜博采,会同比较,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出编者认为最能表达原文的解释、最恰当的词语、句式。编者着力于译,全书以直译为主,少用意译,以便尽可能减少译文失误,避免以己意掺入文意,同时给初学文言者提供方便。语言力求符合语境、人物、文章风格等,注重简洁晓畅。
媒体推荐
前言
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一百多年后,由于孟子的继承和发展而变得更丰富了,更系统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苑囿里,终于长成了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省邹县)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80年前后,在世八十多年。其父早逝,他从小得力于母亲教导和环境熏陶,热爱学习毫不松懈。一生崇拜孔子,自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他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可说是得到孔子学说的真传。学成之后,面对百家纷争、天下征战的局面,他一方面与杨、墨诸家学说激烈论战,一方面亲率弟子游历宋、滕、齐、梁诸国,向他们阐述“仁政”主张。由于当时“天下方务于合纵连衡,以攻伐为贤”,他的主张显然不合时宜,被人视为“迂阔于事”,遭到诸侯的拒绝。于是他更重于设帐授徒,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人生一大乐趣。到了晚年更是专心于著述讲学,写成传世的重要著作《孟子》七篇。
关于《孟子》的作者,历来有争论,一说是孟子自著,一说是其弟子共同记述。我们还是同意《史记·孟荀列传》中的说法:“(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即是说,孟子与其弟子共同参与了著述。从全书思想内容和论辩风格的一致性来说,孟子亲自执笔的可能性更大些,至少他也是个润色审订者。
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学说而又有较大发展。他的“仁”主要体现在政治上,主张通过施行“仁政”去统一天下。具体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制民之产”,即让百姓有一份固定的田产,让他们不饥不寒,养生丧死而无憾。二是“与民同乐”,要统治者注意民心向背,体恤民意,贏得民心。三是“谨庠序之教”,建立人伦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孟子认为“仁政”的核心是“保民”,只有施行“仁政”才能无敌于天下。这种主张在当时未能行得通,但却为后世有为的统治者提供了治国的基本方略,因此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统治者多为人民的生存条件着想,对残害百姓的君王,他痛加指斥,认为可废可弑。这旷古未有的议论,更鲜明地反映了他的民本思想,是闪现于中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道强光。
孟子不但讲“仁”,也强调“义”。“义”的本意是行为合理适宜。孟子把“义”作为人的行为选择的最高标准。利义相比,应轻利取义;生死关头,也要舍生取义。“义”的内涵各时代当然有所不同,但利义选择问题,永远存在。因此孟子的利义观影响深远,对我们民族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
“性善”、“性恶”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孟子是“性善”论者。他说:“人性之善也,人皆有之;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把“性善”具体阐述为恻隐、羞恶、恭敬、是非这“四心”,认为对应这“四心”的仁义礼智不是外加的,而是“我固有之”的,但他又说“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即要自觉地向自身内心去追求,才能得到。这就是“反求诸己”。其实,人之初无所谓性善性恶,在长大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作用,才有了向善向恶的变化。性善虽是孟子的理论预设,但在分析人的实际道德状况时也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
……
编辑推荐
本书注释博采众说,时出己见,简明精当;译文力求保持一定的原味,即符合原文的语境、文章的风格和任务的性格等。本书原文与译文左右对照,易读易懂。
目录
前 言
梁惠王上(共七章)
梁惠王下(共十六章)
公孙丑上(共九章)
公孙丑下(共十四章)
滕文公上(共五章)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三)孟子曰:“以力 孟子说:“凭借武力假托仁
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须具备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 大国的条件;依靠道德施行仁
大——汤以七十里,文 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要有
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 大国的条件——商汤凭七十里
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 见方的地方,文王凭百里见方
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 的地方就称王了。靠武力使人
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 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
子也①。《诗》云:‘自西自 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人
东,自南自北,无思不 服从,是心里高兴,真心服从,
服。’此之谓也。”② 就像七十位弟子敬服孔子那
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
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就是
说的这种情况。”
【注释】①七十子:孔子办学多年,传说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者七十二人,这里是举其整数。②以上三句出自《诗经·大雅·文王有声》。
(四)孟子曰:“仁则 孟子说:“仁就获得尊荣,
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 不仁就招来耻辱。如今有人厌
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 恶耻辱却又安于不仁,这就像
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 厌恶潮湿却又安于居住在低洼
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 的地方一样。如果真的厌恶耻
在职。国家闲暇,及是 辱,就不如崇尚道德、尊重士
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 人,让贤人在位做官,让能人在
畏之矣。《诗》云:‘迨天 职办事。国家太平无事,趁这时
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 候修明政教刑法,(这样,)即使
缪牖户。今此下民,或敢 大国也必然会怕它了。《诗经》
侮予?’①孔子曰:‘为此 上说:‘赶上天气没阴雨,取来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