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00目录:图书,国学,国学入门,古籍译注,
品牌:黄朴民
基本信息
·出版社:齐鲁书社
·页码:338 页码
·出版日:2002年
·ISBN:7533310691
·条码:9787533310691
·版次:2002年8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书摘:“*”为“两个‘V’交叉组成,和‘W’相似”。
作者简介
黄朴民 1958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学著名学者。长期从事孙子兵法的研究。现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思想文化史和中国军事史。出版专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曾获"首届全国青年优秀社科成果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等奖励。主要著作有:《春秋军事史》、《天人合一》、《中国传统军事文化教论》、《孙子评传》等。
媒体推荐
引言
中华元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中国文化的基本性格,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动力,而在中华元典之中,又以《周易》、《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这四部书为最杰出的代表。
不过就这四部经典本身而言,《周易》原为占筮文字的系统归纳与总结,重点是讲预测,探究的是天人之际的哲理问题,陈义高深,变化莫测,一般人很难真正读懂它,更遑论很好地掌握并运用它,故历来有“易无达占,诗无达诂”的说法。至于《道德经》,无疑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政治哲学宏著,是对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存亡祸福”现象的哲学概括和理论总结,包含有以“道”为主宰和天下万物所生本源的宇宙生成论,事物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循环重复的朴素辩证法,“无为而无不为”、“柔弱胜刚强”、以退为进的策略论以及“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社会政治理想等多重内容。然而,它的本质属性乃是它的思辨方法论,于具体的经国治军问题的论述似乎稍显不足,因此,除少数高明之士外,要领略其书精髓要义也的确有一定的困难。毕竟,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普及面,从这个意义上说,《道德经》的影响多少应该打个折扣。
《论语》与《孙子兵法》的情况却有所不同。它们更能从本质上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以切合人事、具体实用的风貌主导中华民族文明体系的构建,反映出浓厚的实用理性与人世旨趣。它们的文化观念牢牢地植根于农耕文明的沃壤,水银泻地似的渗透于所有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指导着人们上至经国治军,下迄修身养性的全部活动,没有过于抽象的义理,没有不可捉摸的玄虚宏旨,总是那么的平易亲切,那么的贴近生活,“贤者识其大,不贤者识其小”,从而最大限度地化深邃为浅显,化复杂为平淡,于是有了无所不在的普及,有了悠久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这两部经典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的两根柱石,更能反映中华古典文明的本质特征与价值取向。
《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第一经典,主要记载儒学创造人孔子的言语行事,同时也载录了孔子若干弟子的言语行事,这一点,班固《汉书·艺文志》已有揭示:“《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全书共二十篇,约一万余字,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学说。大体而言,它包含有四大部分的基本内容:第一,以“仁”为本的政治伦理学说,反映在具体政治上就是提倡“德治”与“王道”。第二,以“克己复礼”为特点的礼治原则,具体表现为提倡爱有差等、尊卑有序的纲常之道。第三,以“用中适时”,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为基调的“中
庸”思想。第四,以追求“天下大同”为最高宗旨的社会理想。其中,“仁”、“礼”学说是《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政治思想的主干,“中庸”思想是《论语》所反映的孔子整个理论的哲学方法论,“大同”学说则是孔子远大崇高的社会政治理想。《论语》千言万语,说到底都是紧紧围绕着这四个基本纲目而具体展开铺陈的。
《孙子兵法》是兵圣孙武军事理论建树的结晶,素有“百世谈兵之祖”的美誉。在战争观上,它提出了“慎战”与“备战”并重的主张,强调“安国全军”,仁诡统一。在战略上,它提倡进攻速胜,“上兵伐谋”,汲汲于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理想境界。在作战指导上,它肯定“兵者诡道”,主张争取主动权,“致人而不致于人”,“因敌制胜”,“示形动敌”,“避实击虚”,奇正并用,从而在战争活动中牢牢立于不败之地。在治军上,它强调“令之以文,齐之以武”,信赏明罚,严格训练,拔擢贤能,爱兵善俘。所有这一切,均为古代社会的军队建设与战争实践提供了最迫切最必要的理论指导,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坚实基础。明代人茅元仪在《武备志·兵诀评》中称道:“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孙子兵法》的地位与影响,与《论语》一样,作为整个人类社会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孙子兵法》也是永垂不朽的。
……
编辑推荐
中华元典实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原动力。其中,《论语》与《孙子兵法》都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就算从今日看来,其魅力也不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退。
目录
◆引言
◆论语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①也孰愈②?”对曰:“赐③也何敢望④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
“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①回:指颜回。 ②愈:更好,更强。 ③赐:子贡自称其名。 ④望:赶及、赶上,这里是相提并论的意思。 ⑤与:和,同。一说,是赞许、赞成的意思。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谁更好一些?”子贡回答:“我呀哪里敢同颜回相提并论呢?颜回他听到一件事就能推演知道十件事,我呢,听到一件事,只能推演知道两件事。”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都比不上他。”
[原文]
宰予昼寝①。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②也,于予与③何诛④!”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⑤是。”
[注释]
①昼寝:在大白天睡觉。 ②朽(wü乌):泥工刷墙的工具,这里是粉刷墙壁。 ③与:同“欤”,语气词,表示停顿。 ④诛:责备,谴责。 ⑤改:改变,更改。
[译文]
宰予在大白天呼呼睡觉。孔子说:“朽烂了的木头不可雕刻,粪土做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子这种人,还有什么可责备的!”孔子又说:“最初我对人,是听了他的言论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是听他讲话的同时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这件事,使我改变了看人的方法。”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①者。”或对曰:“申枨②。”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①刚:刚强坚毅。 ②申枨(chéng橙):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弟子。 ③欲:欲望。此处指多欲、欲望强烈。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强烈,哪里能做到刚强当毅?”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①诸②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③也。”
[注释]
①加:凌驾,强加。 ②诸:指示副词,之于、在。 ③及:赶上,此处意谓“办得到”。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人家把意志强加于我,也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孔子说:“端木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做得到的。”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②,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