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思想启蒙先锋--康有为/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报价¥11.10|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东方,宋德华|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1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1.10
目录:图书,传记,哲学家、思想家,东方,

品牌:宋德华|

基本信息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页码:209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218049389

·条码:978721804938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丛书

作者简介

宋德华 1954年生,华南师范大学历史义化学院教授。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以近代思想文化史及戊戌变法史为研究重点,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代表作:《戊戌维新派政治纲领的再探讨》(《历史研究》1985年),《岭南近代对外文化交流史》(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岭南维新思想述论》(中华书局2002年版)。

编辑推荐

该书是根据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关于要重视挖掘和利用广东历史文化资源的指示精神而组织编撰出版的。本套丛书是树立广东文化形象的一个系统工程、品牌工程,使其在擦亮广东文化品牌、提升广东文化品位中发挥重要作用。本书展示了广东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提升了广东的文化品位,培养了广东人的文化素质。本书从康有为出生开始落笔,一直写到他病逝为止,但并不是太完整的评传。愿这本书能引起读者诸君欣赏品评的兴趣。

目录

第一章 少年大志

一、家族遗风/2

二、读书与功名之间/7

三、从师朱九江/12

第二章 求道心切

一、面对困苦的苍生/18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1888年,康有为书斋中的求道著述工作基本告一段落。尽管《万身公法

》的编写计划远未完成,但作为核心内容的实理公法已初步写定,其他内容

的编撰则有待条件的成熟才能继续进行。主要目的既达,闭塞的乡间就已不

再是值得留恋之处,外面的世界也格外具有吸引力。这年正逢乡试之期,遵

从家族意愿应试是无可逃避的责任,而老友张鼎华也频频发出游览京师的邀

请,于是康有为打定主意,离乡北行。

康有为北上参加顺天府乡试已不是第一次,而此次的心境与以往有很大

的不同。求道的巨大收获令康有为沉浸在志得意满的喜悦之中,“是时学有

所得,超然物表,而游于人中,倜傥自喜”,他为自己所具有的不同于流俗

、有别于常人的新思想而深感自豪;让这些新思想在中国社会现实生活中经

受检验、发挥作用,让新思想的启蒙之光不但照亮自己,而且照亮他人、照

亮社会,这其实是康有为此时潜在的最强烈的愿望,远远超出于博取功名的

念头之上。

刚至京师,就遇张鼎华因病重而逝的憾事,这使康有为失去了有可能第

一个分享自己新思想成果的同道之友。料理完鼎华的丧事并考过乡试之后,

游览京华便只能康有为一人而行了。尽管如此,康有为的游兴仍然很高。他

先是访谒明十三陵,出居庸关而登万里长城,上八达岭,游汤山,赋诗数十

首,后又畅游西山等名胜古迹。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古迹遗址积淀的厚重

的历史文化意象,无一不唤起康有为沉郁豪放的诗情,然而对他触动更大更

深的,还是由广袤壮阔的自然人文景色引发的忧国忧民之思:

时讲求中外事已久,登高极望,辄有山河人民之感。计自马江败后,国

势日蹙,中国发愤,只有此数年闲暇,及时变法,犹可支持,过此不治,后

欲为之,外患日逼,势无及矣。在十年求道的过程中,康有为对中外之事作

过相当透彻的思考,中国必须变法在《康子内外篇》、《民功篇》和《教学

通义》等数部著作中都已是鲜明凸显的主题。京都之游,身临中国政教中心

,康有为的变法之思不能不变得格外迫切。

时势如此紧迫,如何推动中国的变法进程呢?康有为的信念是,只能依

靠君权来变法。在《康子内外篇》中,有一篇叫《阖辟篇》,就专门讲的是

君权变法的道理。在康有为看来,由中国数千年历史和文化所造成的君主独

尊之权是有巨大威力的,君主一颦笑像日月之照临,一喜怒像雷雨之震动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1.1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