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驱动程序开发技术总结(三)

王朝other·作者佚名  2006-01-3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三.客户端程序的编写

1设备接口

驱动程序的AddDevice代码调用IoCreateDevice创建设备对象。有两种方法提供对Win32程序可用的名称,老的方法是提供一个明确的符号链接名,新的方法是使用设备接口标识支持定义的API的设备。

IoCreateDevice调用有一个DeviceName参数,可以用于为设备指定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向内核标识设备,而不是向Win32标识设备。所以需要创建一个符号链接来使内核设备名对Win32可用。

老的方法调用IoCreateSymbolicLink,使用参数传递合适的符号链接名和设备链接名。新方法的主要思想是为设备对象定义一个可用的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全局唯一标识符(GUID)用于标识这个接口。GUID必须使用guidgen工具生成,在GUID.h中正式声明自己定义的设备接口。在AddDevice例程中调用IoRegisterDeviceInterface函数注册它的接口,然后调用IoSetDeviceInterfaceState启用这个设备接口。

2.用户态程序调用驱动程序

EZ-USB系列的ezusb.sys是一个不用修改就可以直接使用的驱动程序,在自行开发外部设备的时候,如果没有非常特殊的要求,完全可以采用这个驱动程序作为设备的USB接口驱动,当然前提是设备必须采用EZ-USB的USB控制芯片。

在ezusb.sys中使用IoCreateSymbolicLink创建符号链接,提供对用户态程序可用的设备名。故用户态程序首先通过调用一个Win32函数CreateFile()来获得设备驱动程序的句柄;然后用DeviceIoControl()函数通过CreateFile()函数返回的句柄,来提交I/O控制代码和相关的输入输出缓冲区到驱动程序,完成在Windows环境下USB数据传输的任务。

3.固件代码、驱动程序和客户端程序的关系

固件代码是非常重要的,他主要实现设备的初始化和配置。驱动程序主要负责对各种IRP的处理,客户端发出IRP实现具体的功能。

以向EZ-USB的2131芯片实现简单的读写为例,数据从EP2OUT输出到芯片,从EP2IN读回到主机。而2131芯片的2端点输出缓冲区的地址为7DC0,输入缓冲区的地址为7E00,这就要求固件程序将2端点输入缓冲区的数据全部复制到输出缓冲区。客户端程序在发出读写命令后,通过CreateFile()函数获得设备句柄,然后调用DeviceIoControl()函数提交I/O控制代码和相关的输入输出缓冲区到驱动程序。驱动程序负责处理有关IRP,实现数据的通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