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境外就业、开办公司、电子商务自谋出路……刚从学校毕业的小毛孩似乎在玩花样。他们拿着鲜红色的本本,接受过良好的系统的教育,缺乏社会经验,却拒绝把自己钉死在天天朝九晚五的工作上。这帮“酷儿”如今是待业大军里一股新势力,送快递、玩音乐、拍动画……没有丰厚的收入,没有受人尊敬的职位,但他们却自得其乐。让梦想落地有N种可能,年轻就可以把工作当作“玩”,玩着玩着一不小心就成了个大“功”,李想、茅侃侃、陈曦都是25岁以下“酷儿”中的代表。
梦想垂直落地
我们常见的场景是,有那么一两个刚刚毕业,亟待出售劳动力的大学生的家庭每天硝烟不断:怎么你就耍得心安理得?但这些耍娃却不紧不慢继续过着自己的悠闲日子。泡吧、谈恋爱、数字游戏……隔三岔五参加不靠谱的招聘会,看一堆貌似相互没有联系、没有主题的书,放着亲戚朋友托关系找熟人弄来的好工作不干,他们却用最直接的方式把梦想与就业联系起来:喜欢跑步,就去送快递;喜欢开摩托车,就去送比萨;喜欢动物,就去当训兽师;喜欢唱歌,就组成乐队自己捧红自己。至少,在进入所谓成年人的上班、下班、结婚、生崽的轨道之前,他们曾经让梦想垂直落地。
待业也是人生计划
学生们总是羡慕毕业前一年或前半年就被知名企业录用的人,而这一切都是他们精心策划的。大一进入学生会,大二、大三开始实习或出国当交换生,还没毕业已经在一些领域小有名气,到大四毕业连打自荐信都免了。这样的人也是“混世酷儿”的一种类型,包括待业在内都是他们计划好的:用毕业后短暂的待业时间经历各种实践,努力积淀,找准目标,25岁以前成为亿万富翁,带领一个平均年龄比自己大一倍的团队打拼出自己的领地。当然,他们也崇尚自由不喜欢束缚,但一旦工作却能比“准时就业”的人更有爆发力。
工作可以是副业
写励志书籍的人总想说明:工作不一定是事业,而事业一定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通常情况下,工作上了三五年或者更长时间的人,因着车子、房子、钞票……一不小心就把工作当成事业,唯恐失去现有的一切。
这帮耍着的“酷儿”并不是专门剥削父母的“啃老族”,他们可能在短时间内是自由撰稿人、自由职业者,也可能正处于迷茫期或人生转向的间隙。但他们比“准时就业”的人思考得更多,“事业”和“工作”被分得很清楚,工作仍然尽心尽力,却只是获得米粮的工具,少了几分功利心,在工作之外保有自己的事业和兴趣。当他们在兴趣上倾注的努力和精力足够时,只需要一点机遇,他们就能“飞天”。
玩出来的狂人
年轻是可怕的。艾利森、比尔·盖茨、迈克·戴尔是一群怪杰,也是一群曾经的“耍娃”,但他们的力量现在却足以撼动世界。在我们的身边,25岁以下成功的“酷儿”又是谁?
■李想
年龄:25岁
职业:国内第三大中文IT专业网站PCPOP.com创始人、首席执行官
高中毕业后李想开始创业,制作个人网站(和若干年前整天在电脑面前磨蹭过日子的小男孩表面上没有任何区别)。现在身价已经超过25亿,最大的目标是带领PCPOP成为同类网站的老大。
■邓迪
年龄:25岁
职业:MySee首席执行官
MySee的创立团队是80后成功狂人中罕有的名牌大学毕业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邓迪,在校期间广听讲座、广读闲书。读新闻专业却醉心于数字技术,毕业第一天就创办自己的互联网公司,并获得成功。
■茅侃侃
年龄:23岁
职业:北京爱航工业公司首席架构师、首席运营官
对茅侃侃的评价总是和“混世”、“酷儿”等词汇联系在一起:初中毕业、工作换了一打、MaJoy总裁……他说:“只要一个机会来了,别管好坏,就冲上去通通拿住。换一种环境,换一种体验,这不就是年轻人该干的事吗?”
“啃老”是个危险信号
“耍娃”一旦滑向另一个极端——“啃老族”,就会成为社会里一大公害。首先,它直接影响自己家人的生活质量;其次,个人也会在长期的无所事事中渐渐丧失斗志、工作能力和进取心。想要“耍”出成就,就要学会在脱离学校,脱离老师的指导后,如何把握住自己的人生航标。
“啃老族”症状:
1、毕业半年以上没有参加任何工作,没有任何收入,生活来源全部来自父母。
2、从不主动找工作,只等着工作主动找上门。
3、成天无所事事,把看电影、逛商场、吃零食、打游戏当作职业。
4、半年内尝试了3份以上的工作,并打算接着换下去。
解决方案:
1、给自己设置一个“梦想期限”,时间最好不超过半年,如果得不到任何进展就放弃。
2、学会呐喊,把自己的姿态放低,别总认为自己什么都懂。
3、最后的方法就是父母主动给“啃老族”断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