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创建这个网站不是为了钱,我更希望我的网站所传递的价值能够影响更多的人。”杨锁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带着一种复杂的感情的,他所创建的中国汽车资源网(以下简称汽车网),目前处于一种发展不大、进退犹豫的矛盾状态。
杨锁民的汽车网创办于2002年,这个时段正是互联网经济从寒冬开始复苏的阶段,而此时他恰好刚从新华社辞去记者的职务。从新华社辞职后,他一直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为何他以前待过的单位都不适合他?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他终于突破了出来,“原来是自己不太想在别人手下干事和受到束缚。”
和汽车行业网站结缘,杨锁民认为是很自然的事情,他在新华社做记者的时候跑得是汽车口,那时候结识了大量的同行和汽车企业人士,“有可利用的资源,做起事情来难度也会降低”;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从1998年就开始接触网络,一下子就被网络的那种自由的气氛所感染。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突然的想法从他的脑海中闪现,“何不把这两者结合起来自己创建一个网站呢?”杨锁民的言语中仍然能让人感受他当时的兴奋,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创业。
其实创业的过程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特别是在资金上,杨锁民深有体会:“很累!尤其是在刚开始的时候,网站要开支,人员要开工资,更重要的是拿不到钱,自己的价值无法体现,那真是一个急啊!”其实这与当时互联网创业的大环境有莫大的关系,2002年中国的互联网界,仍然被网络泡沫破灭后的阴霾笼罩着,这丝丝寒意让风险投资、广告业主对网络经济驻足观望,大量的网络公司因为经受不了这种“严寒”的考验,纷纷的破产消失掉了。不过杨锁民的公司并没有经受很大的磨难,“我们活的还是比较轻松的”,他似乎还有点得意。原来他公司的广告主要来自于他以前工作的那个圈子,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关系看重的社会,有时候它的出现确实能够战胜市场的力量。
目前w eb 2.0概念流行,互联网创业热情再次高涨,在此背景下第二代上市的互联网公司一下子创造了多个百万、千万富翁,一些公司也获得高额的风险投资。不过,杨锁民对此却没有很强烈的热情,而是对风险投资充满着文人的顾虑,“风险投资不是来旅游观光的,它们的目的就是快速的获取高额回报;我不想为了这个,使我的网站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倘若这样,我宁愿保持现在这种状况。”
这也许是与他文人的背景相关,“当你工资有一两万时,再给你一两千就没有什么感觉了,更多的应该是实现内在的一些东西。”他带有鄙夷地指出,网络流量和报纸的发行量一样,只有少数人知道,现在网络的流量是为了广告、圈钱和上市服务的,他不想注重流量这个东西。这就使人不难理解,对目前片面地以流量的大小来认定网站是否有投放广告、进行风险投资潜力的企业来说,他们当然不会选择一个流量不大的网站去“烧”掉他们手中的钱。
尽管这样,但这并不代表杨锁民和他的网站不想引入投资,“当然想发展,谁不想把处于‘大排档’中的一个‘小摊位’发展成为‘大排档”呢。”杨锁民停了停,他说他当初也想把网站做成像新浪那种巨无霸,但由于缺少资金的支持,从而形成了一个脱节,让他的公司跟不上目前的发展趋势,“很多该做的东西想做而做不了!”
对于未来,杨锁民很希望能够得到一些资金的资助,但最好不要改变目前网站的风格,如果有人有能力替他去做经营和管理的话,他很想去做回他的老本行———文字工作,“那样,我就可以一心一意地去做内容,就更能实现我想追求的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