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实践与探索
东华理工学院计通系 姜林 王红玲 张军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学导建构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讲述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实际操作流程,在文中最后给出了一些注意的方面和探索,提供给教师一种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教学方法。
关键字:学导建构式;教学法;程序设计语言;实践;探索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习是先有实践探索,再把实践探索得到的知识同化到自己的知识链中,强调知识获得的过程、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倡加强协作。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集知识与技能于一体、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应用建构主义指导程序设计语言教学,通过笔者的实践与探索,“学导建构式”教学法是比较成熟,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学自主,导助学;学导整合,意义建构”是“学导建构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其中,“学自主,导助学”是其本质属性,“意义建构”则是其核心目标指向。
“学导建构式”教学法
在“学导建构式”教学法中,学生始终处于认知主体地位,动手、动口、动脑,积极主动、自主地建构知识意义;教师则始终充当指导角色,组织参与、帮助学生快乐、高效地建构知识意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提高动手能力。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里,教师不再是直接的通过唱独角戏方式给学生灌输书本知识,而是通过全面组织,全面引导,全过程参与,全方位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结构框架一般是“问题导入—提出设想—自主建构—总结评价”四个基本环节(要素)组成。其操作要点是:
1.问题导入
教师用基于资源的多媒体课件,将一个问题摆在学生面前,必要时可以将一个已开发完成的软件演示给学生,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2.提出设想
这一步可以采用讨论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设想。这里面的方法包括数学方法设想,程序设计方法设想,语言运用方法设想等。
3.自主建构(协作学习与独立学习)
在学生协作与独立学习环境里,教师精讲启迪、设疑解难,从而帮助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维、主动操练、创造性地建构知识意义。
4.总结评价
“学导建构式”的课堂的最后一步是总结评价。这个环节要求学生采取自评、他评的方式;教师做总体评价和个别评价;评价的内容集中指向学生的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
“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四环节(要素)既密切联系、又各有区别,彼此制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只有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才能发挥他们的内在认知潜能。笔者通过借助自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近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实践最大优点在于,它能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中摆脱出来,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到主动的构建知识,从只懂理论不懂实践到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中来,并且体会到开发程序的乐趣和满足感,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实践
在程序设计语言中,采用“学导建构式”教学法教学是怎样进行的呢?下面笔者以自行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及开发的演示程序在讲解《C程序设计》中“函数递归调用”为例,谈谈整体的操作流程。
“函数递归调用”是第八章函数中的一个知识难点和重点,学生对于这一章节的内容较难掌握。具体的教学操作流程是:给出问题——构思解决方法——学生自主、协作学习——教师启迪讲解——上机操作实践。
1.给出问题 给出一个汉诺塔的问题,要求用程序实现打印移动盘子的顺序。同时将已开发好的软件演示给学生,使学生激起学习的欲望。
2.构思解决方法 学生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可以采用函数及循环知识解决之,但较之函数递归更复杂且实现难度大。教师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入函数递归调用思想,让学生考虑用函数递归实现。
3.学生自主、协作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书中关于函数递归调用知识点并互相协作讨论,并最终形成函数递归调用思想。
4.教师启迪讲解 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解函数递归调用的方式,以及与函数调用的区别,使学生弄清二者的区别,并会使用函数递归调用的方式。
5.上机操作实践 学生在弄清函数递归调用后上机编写程序实现汉诺塔的移动。
显然,“学导建构式”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与传统的程序设计语言教学是有质的区别。传统教学中是教师唱独角戏,先讲解知识点,再举例讲用法,学生完全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在“学导建构式”教学法的教学流程中学生完全主动的从一个问题出发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构建知识,自主上机实践操作,学生比传统的教学中更加乐于学习,更加易于掌握知识,最重要的是具有了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更加具有创造性,具有创新精神。所以,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学导建构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教学方法。
“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探索
“学导建构式”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的实际操作中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且是一个与传统教学方法完全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
1.注意在问题导入时的问题难易度要适中,要考虑到学生的整体水平。
2.要提高学生协作学习、独立学习、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这一点是“学导建构式”教学法能否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实践的关键所在。
3.作为教师本身要具有把握全局,调控整个课堂的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能把握学生总体的学习情况,并在适当时做出调整,灵活安排课堂内容,不能限定于条条框框。
4.学生和教师必须互相配合,做到“学自主,导助学”,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并且必须在课前做好预习并不断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教师要不断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不会导致教学脱离。
5.重视上机操作 在程序设计语言的教与学中,实践始终是第一位的。如果只有书本的理论而没有上机的操作实践,那是一点用的都没有的。因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就是拿来做程序的,所以学生必须要上机操作实践,同时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辅导,帮助,启迪学生进行程序设计。
总之,在程序设计语言中运用“学导建构式”教学法,有利于创设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师与学生和谐互动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探讨,实践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能力,自主构建程序设计的方法的能力,而这些将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带来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建构方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华东师大课程教学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毛新勇 《建构主义及其教学涵义》南京大学哲学系 郑毓信 《C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12
附:作者介绍:姜林 男 湖南常德 在读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东华理工学院计算机与通信系教师,从事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本论文为东华理工学院2004年院级教改立项课题。
地址:江西南昌昌北下罗麦庐大道东华理工学院莫斯软件学院教师办公室 330013
电话:13517004917 Email:jianglin@ec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