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天要怎么“捂”

王朝养生·作者佚名  2005-12-1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春天要怎么“捂”

谚曰:“春捂秋冻,不生杂病。”那么,春天怎么“捂”呢?“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都是说的春天捂的大致概念。但对于养生保健来说,这却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更科学、更具体、便于“操作”的数据。这就要求人们听着天气预报来适时地增减衣物。

■听天气变化

医疗气象学家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比如感冒、消化不良早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而青光眼、心肌梗死、中风等在冷空气过境时也会骤然增加。因此,捂要顺应天时,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增添衣物,未雨绸缪。

■听温差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你得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昼夜温差大于8℃就不要忙于减衣。

■听气温

研究表明,对多数老年人或体弱多病而需要春捂者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可以减少身上的衣物。但是减衣还是以气温持续7至14天没有变化时为好,就是说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7天左右,体弱者或高龄老人得捂14天以上身体才能适应。减得过快有可能冻出病来。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