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70目录:图书,旅游,旅游地图,综合,
品牌:林乾良
基本信息
·出版社:西泠印社出版社
·页码:208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805177058
·条码:9787805177052
·版次:2004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详细叙述了西泠印社的成立与发展、社约与印文化、社员名单、社员概况、领导机构、学术活动、出版事业、印社藏品、印学博物馆、印社文献、西泠胜迹与诗书画印等,资料十分丰富。
媒体推荐
代序
西泠天下第一社(代序)
林乾良
曾为吴越国与南宋京城的杭州,是我国有数的历史名城之
一。由于西湖的湖光山色以及沿湖环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杭州又是我国有数的旅游名城之一。此外,由于孤山南麓、西泠桥畔的西泠印社与中国印学博物馆,又使杭州有了印学名
城的美名。
中国的印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内涵。它和我国另外两支艺术一书法与中国画,共同构成华夏民族的瑰宝“金石书画”。在这里,金石为印章之别称,现代则称之为篆刻艺术。小小的一方印,它和经济、政治、文化、艺术、考古、民俗等都有关系。即以艺术而论,方寸之间,气象万千。自古至今,不知凝聚了多少艺术家的心血,更不知倾倒过多少文人墨客。
浙江对印学及篆刻艺术而言在全国有重要地位。元朝,吴兴的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与杭州的吾丘衍(字子行,号竹房),是当时名家。青田的石章,自得元末的王冕(字元章,号煮
石山农)和明末的文彭(字寿承,号三桥)的倡导后,“对印学创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明、清两代印学大发展,与花乳石的应用大有关系。”(沙孟海《印学史》)到了清代,由于“西泠八家”的涌现,遂有了“浙派”印学,而且在印坛上始终处于显要的地位。
杭州对印学及篆刻艺术的贡献十分巨大。“西泠八家”与“浙派”印学均以杭州为核心。我国印社之始祖一一西泠印社的创建,延续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由国家投资兴建的我国第一个印学博物馆,也矗立在西泠印社之旁,如双峰并峙,辉映千秋。
“西泠八家”即丁敬(字敬身,号砚林)、蒋仁(字阶平,号山堂)、黄易(字小松,号秋庵)、奚冈(字铁生,号蒙泉)和陈豫钟(字浚仪,号秋堂)、陈鸿寿(字子恭,又字曼生)、赵之琛(字次闲,又字献甫)、钱松(字叔盖,又字耐青)。“西泠八家”的印学艺术印灯传焰,后继有人,延续至今。正如孔云白的《篆刻入门》所说:“当徽派盛行之际,有西泠丁敬突起,乃夺印坛盟主之席,开千五百年印学之奇秘,世称浙派之始祖。”浙派,其核心人物就是西泠八家,他们都是杭州人,故又称“西泠印派”。浙派的篆刻艺术有如下特点:①以汉印为主,兼有古玺与小篆细朱文、印章之三大类已成定局。②追求高古、典雅、浑厚、流动的神韵。③以碎
刀为主,一个笔画由长短不等的数刀刻成,造成刀痕历落的线条美。④各方面学养较深,对金石学(研究青铜器与石刻上的铭文)多有研究与著作,提倡印外求印。
西泠印社系清朝光绪二十年(1904)由浙派金石书画家丁仁(字辅之,号鹤庐)、王提(字维季,号福庵)、吴隐(字石潜,号潜泉)、叶铭(字品二,义字为铭)等四人发起创建。创衬:后十年左右未立手卜长,在1913年纪念建社工。周年的盛会上,才公推一代大师吴昌硕(字缶庐,号苦铁)为第一一任社长。当时,不仅国内的金石书画家众望所归,就连远隔重洋的日本国名家也渡海前来参加,即初期的社员河井荃庐(仙郎)与长尾甲(雨山)。一时之间,西泠印社名声远扬。
西泠印社成立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前后社员约400人。已有六任社长。他们是:巨刃开山吴昌硕(缶庐)、继任遥领马叔平(衡)、主持复社张宗祥(阆声)、光前裕后沙孟海(文若)、赵朴初和现任社长启功。
……
编辑推荐
本书详细叙述了西泠印社的成立与发展、社约与印文化、社员名单、社员概况、领导机构、学术活动、出版事业、印社藏品、印学博物馆、印社文献、西泠胜迹与诗书画印等,资料十分丰富。
目录
代 序 西泠天下第一社
绪 言 西泠印社之谜
第一章 百年沧桑话西泠
一 西泠百年分六期
二 成立启事与社约
三 释西泠及印文化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西泠印社志稿》卷四《志文》中,有丁仁在1912年所撰的《咏西泠印社同人诗》,共列诗19人。而如今定社员者只14人,尚有周承德、张惟柳(此两人已见于赞助社员中)、童晏(童大年之三兄)、孙锦(吴隐夫人)、底云(字奇峰)5人还不是社员。是丁仁弄错了吗?非也!问题在于四十六年后编《西泠印社志稿》时被后人一笔抹杀了。类似的情况还可以举一个例子。在叶铭《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上,有记载“石刻已故本社社员神位”共工8人,其中竟有11人时至今日仍不是社员。以前所谈都是白纸黑字的文献,现在竟然连刻在石头上的资料都不作准,不免令人哀叹人世的无常。兹将这儿位“已故本社社员”的名单列于下:吴潮、王同烈、戴书龄、底云、郑遗孙、柯怡、朱芙镜、杨序东、张坚、吴小楼、丁竹孙。
以上所述,丁仁与叶铭都是西泠创社人,他们承认为社员的人为什么今日又不是社员呢?更奇怪的是,在阮性山与韩登安合撰的《西泠印社》(《民国时期杭州》内一章)中,提到“西泠印社社长先后公推吴昌硕、哈麟、马衡诸人担任”,而哈麟竟也不是社员!
或许大家会问:为什么会造成如此情况呢?为此,当年笔者曾多次与曾任西泠印社总干事的韩师登安谈起过,他总是支支吾吾不肯多谈。无论怎么讲,话里行间多少透露点隐曲来。自我人社后,在以前以印人传的研究为己任的目标上,又加上一条有关社史、社员的研究。长年思考与寻寻觅觅,终于被我悟出来了。印迷今年也7 2岁了,人生百年转瞬即过。因此,心里颇想一吐为快。 关键之处,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西泠印社在早期属松散型,组织未若今日之严密。前两任社长既不在杭州,也不管事,创社四英都是印社的
主心骨。当时,吴昌硕与吴隐、叶铭、丁仁、王提五位似乎都有“招揽同志”(《西泠印社志稿》)的权限,但彼此间并无定期商与公布的习惯。顶多,在会见时告诉一声罢了。因此,就造成某公(如上文所述丁、叶之文章)已铁定认为是社员,而后来竟致落空。照理说,像《西泠印社三十周年纪念刊》上所载,已属社方正式文件,何况还曾制为石刻,以期千秋永存。所以,关键之处还在下面要谈到的第二个原因。
对于早期社务,创社四英中以吴隐与叶铭最为热心。叶铭很早就着手编《西泠印社志》,所作今日尚存有两个文献:一是经秦彦冲修订的《西泠印社小志》,一是近年才发现的仅存陶承杏手抄孤本的《西泠印社志》。后来,秦彦冲在王褆的督促和孙智敏的协助下,终于正式完成了《西泠印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