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0.80目录:图书,传记,文学界,美国,
品牌:李文俊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18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1870972
·条码:9787801870971
·版次:2003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名字,在我国的文学爱好者当中,恐怕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读者即使没有读过《喧哗与骚动》全书,也至少对其中某个片断有所了解,从而认识了所谓“意识流”,也对福克纳这个名字有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十几年过去,老一代的读者成了社会中坚,肩扛起生活的闸门,无暇他顾。商品社会的大潮则把年轻人卷向南方,卷向海外,有更具吸引力的事情,能沉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不多见了。只想具备一些“修养”的人往往浅尝辄止,对福克纳的了解似乎总停留在初次相识的层面上。这种景况不免使专业工作者感到悲哀。其实,作为美国也是世界大作家的福克纳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艺术表现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绝非仅仅是会用“意识流”,以至文学史家都越来越感到难以用某个单一的流派或主义的名称或标签来界定他。本书作者虽然研究、介绍福克纳已有二十余年,也仍然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惑。
媒体推荐
自序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名字,在我国的文学爱好者当中,恐怕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读者即使没有读过《喧哗与骚动》全书,也至少对其中某个
片断有所了解,从而认识了所谓“意识流”,也对福克纳这个名字有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十几年过去,老一代的读者成了社会中坚,肩扛起生活的闸门,无暇他顾。商品社会的大潮则把年
轻人卷向南方,卷向海外,有更具吸引力的事情,能沉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不多见了。只想具备一些“修养”的人往往浅尝辄止,对福克纳的了解似乎总停留在初次相识的层面上。
这种景况不免使专业工作者感到悲哀。其实,作为美国也是世界大作家的福克纳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艺术表现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绝非仅仅是会用“意识流”,以至文学史家都
越来越感到难以用某个单一的流派或主义的名称或标签来界定他。本书作者虽然研究、介绍福克纳已有二十余年,也仍然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惑。
但是在漫长而艰难的认识过程中,我们总应该一步步往前移动吧。这些年来.一些热心人,不顾工作的艰辛与报酬的菲薄,移译出福克纳一些重要的代表作,编译了他的短篇小说集。
也有几部扎实的研究专著与论文集问世,连他的评传也出版了不止一种。至于散见各种学报、学刊的单篇论文,数量之多,更是让人难以计算,观点与视角也很有独到之处。讨论福克纳的
学术会议亦曾召开过多次。这种种迹象使我有一种预感: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对福克纳的兴趣正在朝我们,不,应该说是朝新一代具有更高知性水平与感受能力的读者走来。而且,那将是中国新文艺复兴的一个哪怕是很小的组成部分。我相信这样的文艺复兴必然会紧随经济的高度发展而来临的。这可以从世界历史上得到佐证。
为了促使向往的一天早日到来,作为外国文学界老兵的我,虽然疾病缠身,仍然不敢懈怠。何况这老兵一向对外国美术插图深感兴趣,也曾编过一本这方面内容的大书(书稿至今躺在
某出版社尘封的柜子里,等待一位王子披荆斩棘,去把睡美人吻醒呢)。因此,当有一天,一位热心人发起编写一套外国作家的配有丰富插图的传记,并征询我愿否参加时,我几乎是毫不
踌躇就答应了。我几年前虽然也写过一本侧重学术性一面的《福克纳评传》,细心的读者如果比较着看, 当会发现二者间既有相同处(这自然是难以避免的),也会发现许多不同的地方。
除了编写要求、内容侧重面、写法与文字风格上这本新著有其特点之外,毕竟岁月飞逝,写书的人在对人情世态、人性和福克纳本人作品与性格的认识上,都有了一些变化,在写法上也
多少会有一些进步。我主观上力求更加精炼、 紧凑与生动,但仍然会在依旧很拙劣(惟独没有改变的也许只有这一点了)的文字中表现出来,何况新著还加进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福克纳
对中国的影响,他的语言艺术,而且更重要的是,还配有不少笔者多年来在国内外精心收集的照片与插图呢。我诚挚地希望,在新春时节一个心怀虔诚的作者呈献的这份小礼物,能给读者
带来些许满足,些许愉悅。
识于华威西里
2003年1月26曰春节前
(个人生活中某一事件的三周年纪念)
编辑推荐
美国小说家威廉?福克纳的名字,在我国的文学爱好者当中,恐怕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了。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许多读者即使没有读过《喧哗与骚动》全书,也至少对其中某个片断有所了解,从而认识了所谓“意识流”,也对福克纳这个名字有了深刻的印象。但是十几年过去,老一代的读者成了社会中坚,肩扛起生活的闸门,无暇他顾。商品社会的大潮则把年轻人卷向南方,卷向海外,有更具吸引力的事情,能沉下心来认真读书的人越来越不多见了。只想具备一些“修养”的人往往浅尝辄止,对福克纳的了解似乎总停留在初次相识的层面上。这种景况不免使专业工作者感到悲哀。其实,作为美国也是世界大作家的福克纳对人性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艺术表现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绝非仅仅是会用“意识流”,以至文学史家都越来越感到难以用某个单一的流派或主义的名称或标签来界定他。本书作者虽然研究、介绍福克纳已有二十余年,也仍然为这样的问题所困惑。
目录
一 童年、少年与青年时期
二 小说创作上的学步阶段
三 早期小说
四 《喧哗与骚动》
五 《我弥留之际》与《圣殿》
六 《八月之光》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此时发生了一件事,这对福克纳“走向世界”并反过来在美国得到承认起了相当大的影响。一九三二年五月,在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法国文学的法国人莫里斯·库安德鲁写信给福克纳,说自己过去曾译过福克纳的两个短篇(指《干旱的九月》与《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现在又想译《圣殿》,不知福克纳是否同意。他说他还曾在有影响的《法兰西新评论》上撰文介绍过福克纳。福克纳回信说自己当然感到高兴,他首先赞扬库安德鲁在论文中发现了福克纳自己都未曾注意到的思想特点一一在“性”的描写上有清教主义的倾向(这句话有点像是调侃),接着又称赞对方的译文“并未丟失(原文中的)任何东西,甚至还把作家在他的故事小独自感觉到却并未完全形诸文字的东西也——传达川来厂”。库安德鲁的工作的重要性确实不能低佔,它远在美国知识界廾始重视福克纳之前,便在法国知识界精英一一萨特、加缪、波伏瓦,特別是马尔罗一一中间,掀起了一个福克纳冲击波。 而美国的知识分子 当时是很重视法国同行的意见的 。要说美国文学界中对福克纳最早有认识的入,我们不能不提到小说家辛克莱.刘易斯。他在一九三零年获诺贝尔奖的演说巾大力推荐厂福克纳,说正是福克纳“把南方(文学)从写带衬箍的裙子里解放了出来”。
这一年,福克纳的文学成绩单卜还有一个项目值得一提九月间,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由凯普与史密斯公司出版,书名为《这十三篇》(Tese tirteen),印数是一千九百一二十八册。
集中已包括有《干旱的九月》、《那个黄昏的太阳》、《公道》等后来被认为是他的也是二十世纪美国最佳短集小说这样的名篇。
一九三一年的夏天,福克纳日子过得很不顺畅。不过,到了八月,他头脑里又“听到了声音”,那是内战的声音,南军骑兵队的马蹄声。他也朦朦胧胧地见到了一个人影?一个瘦瘦高高的神职人员,其祖父就是在那次突袭中被一颗北军的子弹打死的。福克纳又开始认真工作了。但是他仍未为这部新作品想出一个好的书名。一天黄昏,他照例与妻子坐在廊子上喝酒,埃斯特尔的眼光越过草地向灌木丛看去,又向更远处黑魃魃的花园望去。“比尔,”她说,“你有没有想到过八月的光线跟一年里任何别的时候的都不一样?”福克纳从他的椅子里站起身。“就是它了。”他说,并向房间里走去。他走到他的工作桌前,划去原先写的“黑房子”这几个字,代之以“八月之光”o这是他认为最恰当不过的标题了。
福克纳后来解释说:“在密西西比州,八月中旬会有几天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