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1.90目录:图书,传记,文学界,其他国家作家,
品牌:叶渭渠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页码:202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801870956
·条码:9787801870957
·版次:2003年10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他相信东方的古典,他盛赞东方的神秘色彩和高雅精神,他的根基是东方人,他的文学是日本的,同时也是东方的。他没有迷失自己的(这个)方向,并要努力寻找共同思考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或桥梁的位置……
就川端康成来说,他所走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过全盘西化、认现代主义为父和全面继承传统、将传统绝对化的两种极端,最后在东方传统美的现代探索中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方位,才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民族文学的辉煌。川端就其毕生的创作经验和教训问题,发表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议论。他从大约一千年前吸收中国文化的经验,谈到明治维新百年来吸收西方文化的经历,提出了一连串大问号:平安朝是否真正引进了中国庄重而伟大的文化呢?是否真正模仿了呢?明治百年的日本是否能够真正引进,是否能够真正模仿西方庄重而伟大的文化,特别是精神呢?难道不是值得怀疑吗?难道这还不应该从一开始就采取日本式的吸收法,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吗?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他在一次讲演中回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海外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势必使本国文化立足其中。创造世界文化,也就是创造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也应该是创造世界文化。”
体现川端康成伟大成就的《雪国》,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诞生了,可是时隔近半个世纪,它的中译本才在中华大地上艰难地问世。此后走过二十余年的风雨路,经过众多的学者、译者、编者的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今天的成就。目前国内出版对川端康成各类体裁的作品,囊括了《川端康成全集》中十之七八的作品。我国翻译出版工作虽然起步比其他国家晚得多,但是如今已经赶了上来。国内出版了多套川端康成文集、作品集,实现了系统化、套书化;出版掌小说全集、多卷散文集,还出版了多部中日学者著译的川端康成传、川端康成论集。台湾也大量引进内地的中译本。如此的出版规模,恐怕除了川端的母国之外,是迄今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未见的。这一事实,充分证明在引进川端康成文学之初,那种所谓川端小说只有少数两三种可以介绍过来的武断,完全成了吃语。更令人振奋的是,二十多年前难产的《雪国》中译本,今天由教育部指定为我国大学生必读书之一。
媒体推荐
自序
我与川端康成及其文学的邂逅,在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受到特定历史时期的限制,言日本文学,必是小林多喜二、德永直,译坛介绍日本文
学,也局限在无产阶级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作家和这两类文学在日本文学史上是起过重大的历史作用的,但仅此,不能反映日本文学的全貌。然而,长期以来,
我对文学未能产生自觉的认识,这是值得反思的。
在结束锁国政策之后,我才有机会,也才有能力独立思考着如何摆脱在长期极左思潮影响下翻译介绍日本文学的偏差,也才有能力清理自己头脑里的极左思想,选择翻译属于“资产
阶级”的文学。我记得改革开放后不久,一家地方出版社的编辑来约稿,我便推荐了川端康成的《雪国》、《古都》,编辑欣然赞同。我们将这两篇小说译完,交给出版社,社内对《雪国》有歧见,学界有以为自大者指手画脚,对《雪国》大加挞伐,指为描写‘‘五等艺妓出卖肉体”的。这家出版社某管理者要求只出《古都》,不出《雪国》,我未同意,并要求退稿。因为这时另有一家出版杜闻讯前来要这两部译稿,而这家地方出版社总编和编辑独具慧眼,不愿割爱,他们请示了地方出版局领导,这位领导很有胆识,果断地批准出版,井表示愿意承担一切“政治责任”。故拖延了两年,中译本才面世。美中不足的是,持反对意见者为了淡化、矮化《雪国》,把无论从作品的重要性还是发表时间先后来说都应在前的《雪国》,编在了后面,书名成了如今的《古都.雪国》。很多同行和读者对此书名不解,原因正在于此。
在这之后, 当时我所在的出版杜编辑部制订了出版一套“日本文学丛书” 的计划,我将《川端康成小说选》作为一卷列入其中。当时负责人担心这卷出版后会引起非议,是有一定风险的。我觉得介绍日本现当代文学而不列入川端康成的作品,则是甚为不完整的。因此我选择自己翻译这一卷, 自愿承担这种风险。好事多磨,这一卷发稿之时,反“精神污染”运动正如火如茶地展开,有人对批判川端文学更加起劲,趁机用非学术语言指责别人评论川端康成的某些作品描写女性美是“嗜痂成癖”,川端文学爱好者也受连累,被非难为“被蒙蔽了眼睛的并非少数”。此时,某管理者要从《川端康成小说选》中将《雪国》删除,我觉得如果《川端康成小说选》不收入《雪国》,则这个选集就没有代表性。承蒙责编和总编的支持,经过一番周折,《雪国》最终得以保留。如果说,那时候我翻译川端康成的作品,尤其是《雪国》遇到小小风雨,具有某种挑战性的意味,是偶然的选择的话,那么当我在翻译川端作品的同时,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川端康成及其文学之后,更觉得与川端康成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成为我研究日本文学的重要切入点之一。
从选择翻译川端康成作品起,经历了近十年的翻译和研究川端康成文学的工作,我发现川端康成十分尊重传统和富有探索现代的精神,是在传统与现代两者的互相交融中呈现出异彩
的,终于写成并出版了拙著《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川端康成评传》。于是,那双始终盯着川端康成及其研究者、翻译者的眼睛又出来无端说话:连川端本人也只谈他是追求日本美,他怎么
能体现东方美呢?!如此之类。这个问题,本是一个常识问题,何况事实上川端康成本人一再强调“我相信东方的古典”,盛赞“东方的神秘色彩和高雅精神”,还表示“我的根基是东方人”,他的文学“是日本的,同时也是东方的”,他“没有迷失自己的(这个)方向”,井要努力寻找“共同思考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或‘桥梁’的位置”。正是在研究川端康成是位东方美的现代探索者这一点上,我与川端康成邂逅的命运就成为必然的了。
……
编辑推荐
他相信东方的古典,他盛赞东方的神秘色彩和高雅精神,他的根基是东方人,他的文学是日本的,同时也是东方的。他没有迷失自己的(这个)方向,并要努力寻找共同思考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或桥梁的位置……
就川端康成来说,他所走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经历过全盘西化、认现代主义为父和全面继承传统、将传统绝对化的两种极端,最后在东方传统美的现代探索中确立了自己的文学方位,才创造出自己的辉煌、民族文学的辉煌。川端就其毕生的创作经验和教训问题,发表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议论。他从大约一千年前吸收中国文化的经验,谈到明治维新百年来吸收西方文化的经历,提出了一连串大问号:平安朝是否真正引进了中国庄重而伟大的文化呢?是否真正模仿了呢?明治百年的日本是否能够真正引进,是否能够真正模仿西方庄重而伟大的文化,特别是精神呢?难道不是值得怀疑吗?难道这还不应该从一开始就采取日本式的吸收法,按照日本式的爱好来学吗?获诺贝尔文学奖不久,他在一次讲演中回答了这一系列的问题“同海外各国进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势必使本国文化立足其中。创造世界文化,也就是创造民族文化;创造民族文化,也应该是创造世界文化。”
体现川端康成伟大成就的《雪国》,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就诞生了,可是时隔近半个世纪,它的中译本才在中华大地上艰难地问世。此后走过二十余年的风雨路,经过众多的学者、译者、编者的不懈努力,才创造了今天的成就。目前国内出版对川端康成各类体裁的作品,囊括了《川端康成全集》中十之七八的作品。我国翻译出版工作虽然起步比其他国家晚得多,但是如今已经赶了上来。国内出版了多套川端康成文集、作品集,实现了系统化、套书化;出版掌小说全集、多卷散文集,还出版了多部中日学者著译的川端康成传、川端康成论集。台湾也大量引进内地的中译本。如此的出版规模,恐怕除了川端的母国之外,是迄今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未见的。这一事实,充分证明在引进川端康成文学之初,那种所谓川端小说只有少数两三种可以介绍过来的武断,完全成了吃语。更令人振奋的是,二十多年前难产的《雪国》中译本,今天由教育部指定为我国大学生必读书之一。
目录
笫一章 独影自怜
一 孤儿的感情
二 与祖父相依为命
三 参加葬礼的名人
第二章 越过感情的浪尖
一 与三个千代邂逅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川端康成在新感觉派运动中,除了掌小说《感情装饰》、短篇小说《梅花的雄蕊》(后来同《柳绿花红》合成《春天的景色》)和中篇小说《浅草少男少女》外,其他作品很少具有明显的新感觉派的特征。从某种意义上
说,新感觉派的文学实践主要是依靠横光利一的《蝇》、《头与腹》、《春天马车曲》、
《太阳》、《静静的罗列》、《拿破仑与疥癣》及其后的《上海》等作品来支撑的。当时文坛对新感觉派文学的评论都集中在横光的作品上。川端本人也直白:“我的作品中新感觉成分并不浓厚。”他还说:“新感觉派的时代,是横光利一的时代”,“假如没有横光的存在及其作品,也许就没有新感觉派的名字,也没有新感觉派运动”。尽管如此,在新感觉派时代,川端康成还是醉心于移植西方现代主义的。他形象地说:“可以把表现主义称做我们之父,把达达主义称做我们之母,也可以把俄国文艺的新倾向称做我们之兄,把莫朗称做我们之姐。”那么,川端康成怎样估价在新感觉派运动中自己的作用呢?他早在一九二五年四月,在《万朝报》的“文艺时评”上就明确地说:“毫无忌言,从被称为新感觉派的诸位作家的作品中,我很少感受到新时代的生活气息。”时隔四十五年,川端康成在一九六九年撰写了《新感觉派》一文,回顾这段历程时,对自己在新感觉派时期的表现,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我之所以成为新感觉派的一员,完全是受到横光的启发。不过,我没有明显模仿、也没有一味追随横光,我不是有意回避,而是由于我天生的差异、欲为之而不能。
《文艺时代》时期,我确实曾经强使自己成为新感觉派,但我自己却没有新感觉派的才华和气质……此后四十五年,我的创作早就把新感觉派忘记了……也许作为文学运动,新感觉派是肤浅的,幼稚的,但它好歹在历史上存在过。
川端康成这段话,虽有些谦词,但是比较切合实际。如果说,在新感觉派成立之初,他表现出勃勃的雄心,在理论活动中,尽管是‘‘不足取的”,但还是出过一把力;可是在文学实践上,他是没有什么业绩的,就是写了那么几篇具有新感觉派特色的作品,也不能算是成功之作。所以有些日本评论家认为:“新感觉派的典型是横光利一,而不是川端康成”(高田瑞穗语);“在新感觉派运动中,川端康成对形式和结构并不关心。而对小说形式和结构不断寄予关心的横光利一、中河与一,同川端康成之间的创作方向是完全不同的”(伊藤整语)。
可以说,川端康成在新感觉派运动中的尝试是失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