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艺术哲学断想/文汇原创丛书(文汇原创丛书)|报价¥14.00|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论文集,赵鑫珊

王朝王朝水庫·作者佚名  2008-05-2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点此购买报价¥14.00
目录:图书,社会科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论文集,

品牌:赵鑫珊

基本信息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页码:296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80676870X

·条码:9787806768709

·版次:2005年8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丛书名:文汇原创丛书

内容简介

作者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这也是20年前作者的处女作,是他的写作生涯迈出的跌跌跌撞撞的第一步。

我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我觉得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两种最伟大的产品。它们全然是人造的两个金碧辉煌、自给自足的世界。前者仅用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后者仅用了五条线和一些蝌蚪状的音符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美的世界。文明的进步,就是日益远离自然状态。文明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觉自愿地喜欢生活在各种“人造”的世界中。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内在动机,是力图造出一个世界来。在科学家看来,人造的科学世界比自然界要好些,因为科学家的性灵和精神只有在自己造的学说、理论体系中才能获得慰藉和安稳感,就像蚕只有在自己作的茧中才有安稳感一样。科学家提出的学说,对于科学家就是精神家园。人不能没有精神家园,尽管每个人心目中的家园是不相同的。无家可归,家园残破的人,当然是最不幸的人。

作者简介

赵鑫珊 教授,作家。

刚一生下来,母亲替我算了命,说命里缺金。所以父亲便选择了“鑫”这个汉字放进名字里。今天我对“鑫”字作这样的理解:下面左右两个金字分别代表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上面那个金字代表哲学。没有科学和艺术,哲学是空洞的;没有哲学,科学和艺术是盲目的。

我这一生是从多角的偶然走向一个必然。意识到把科学、艺术和哲学串成一个统一体便是我所说的必然。

编辑推荐

作者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这也是20年前作者的处女作,是他的写作生涯迈出的跌跌跌撞撞的第一步。

我把哲学看成是一个钟摆,来回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摆动,求得平衡。哲学因为亲近科学而变得可信,因为热爱艺术才变得可爱,既可信又可爱的哲学才是好哲学,养人的哲学。只有好哲学才能安顿一个人的灵魂。我觉得数学和音乐是人类精神两种最伟大的产品。它们全然是人造的两个金碧辉煌、自给自足的世界。前者仅用了十个阿拉伯数字和若干符号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真的世界;后者仅用了五条线和一些蝌蚪状的音符就造就出了一个无限的、美的世界。文明的进步,就是日益远离自然状态。文明人的最大特点就是自觉自愿地喜欢生活在各种“人造”的世界中。科学家研究科学的内在动机,是力图造出一个世界来。在科学家看来,人造的科学世界比自然界要好些,因为科学家的性灵和精神只有在自己造的学说、理论体系中才能获得慰藉和安稳感,就像蚕只有在自己作的茧中才有安稳感一样。科学家提出的学说,对于科学家就是精神家园。人不能没有精神家园,尽管每个人心目中的家园是不相同的。无家可归,家园残破的人,当然是最不幸的人。

目录

在科学与艺术之间来回摆动的哲学/1

——增补修订新版序

1985年初版自序/6

在春天的原野上和在秋夜星空底下散步时的飘忽思绪/8

从哲学角度看外星人与地球人的接触/54

天文学与哲学的用途/58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半夜醒来,辗转反侧,有关人类与UFO的“第三类接触”的报道,蓦地浮现在我脑际。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意识到我自己是一个地球人——千千万万地球居民中的一个。我既感到地球人是何等渺小,同时又觉得是多么伟大。这渺小感和伟大感,竞汇合成了一股难言的感叹和激情,猛地向我袭来……

飞碟现象之所以是20世纪最激动人心、最富于深远意义的哲学事件,就在于它可能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现象,而有可能是外星人的来访。

凡是具有一星半点理性和哲学思维头脑的现代地球人,都会怀着一种特有的激情,推测一下地球人与外星人的接触可能会对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及其文明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以为这才是令我们最关注、最激动的问题。

根据大量报道,飞碟可能是一种具有高度科学技术水平的宇航器,它或许是外星智能生物派来的“侦察员”。也许,要理解飞碟现象,已超出了我们地球人的有限智慧,就像我们这些只具有三维空间概念的生物,要想象比三维多的多维空问是相当困难或不可能的一样。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起《鲁滨逊飘流记》这部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想起“星期五”这个未开化的野人第一次听到文明人的枪声,看到那火光、那升起的硝烟和倒在血泊中的同伴所表现出来的惊恐万状的情景。最使野人感到神秘莫测、百思不解的,是文明人鲁滨逊怎么能从如此远的距离把他的同伴打死。

我之所以要举这个例子,是因为我认为,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的关系,无疑会给我们推测外星人同地球人的关系提供一星半点想象力的背景。

我想,如果地球人同比他更加高级的外星生命相接触,其哲学意义肯定是无法估量的。(我在这里所指的哲学,是指爱智慧、追求智慧,即爱因斯坦心目中的哲学:“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因此,这里所说的从哲学角度看外星人与地球人接触的意义,就是旨在初步探讨这种接触对地球人及其文明的全面冲击,包括宇宙图景、科学体系、科学思维方法、语言、社会思想和社会结构、伦理学、传统的价值观念、政治、艺术观点、人的心理、人性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所有这一切的一切,可能都将发生难以预料的改变。在我看来,所谓哲学活动,首先就在善于提出问题,唤醒人的思维能力,冲决地球居民的“井蛙之见”,对当前和积习的偏见投以批判的一瞥。为简明起见,我想从哲学角度对以下几个问题作一些肤浅的推测。因为哲学活动往往带有推测和想象的成分。在认识世界的进军中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4.00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