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马和民
基本信息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281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303079041
·条码:9787303079049
·版次:2006年4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16开
内容简介
《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之一,通过对中国人社会化危机的历史考察,把社会化划分为伦理型群体取向的社会化、政治型群体取向的社会化两种类型,同时建构了“伦理整合型社会化模式”“伦理失范型社会化模式”“政治整合型社会化模式”“政治失范型社会化模式”“冲突型社会化模式”五种社会化模式,并分析了五种社会化模式下中国人的社会化危机,以及产生危机的原因,在历史观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极具说服力的结论。
编辑推荐
《现代教育社会学研究丛书》之一,通过对中国人社会化危机的历史考察,把社会化划分为伦理型群体取向的社会化、政治型群体取向的社会化两种类型,同时建构了“伦理整合型社会化模式”“伦理失范型社会化模式”“政治整合型社会化模式”“政治失范型社会化模式”“冲突型社会化模式”五种社会化模式,并分析了五种社会化模式下中国人的社会化危机,以及产生危机的原因,在历史观察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极具说服力的结论。
目录
第一章 “社会化危机”研究的由来与方法/1
一、为何提出“社会化危机”问题/3
(一)社会化危机是一个复合概念/4
(二)社会化危机是一个事实命题/6
(三)社会化危机是现代性背景下的产物/7
(四)社会化危机与学校教育的关系紧密/8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毛泽东所提出的方法,也完全适合一般的教育研究。对于社会化问题的
研究来说,所谓“古今”。就是从时间角度把社会化模式与传统看作是历史
地发展着的;所谓“中外”,就是从空间角度正确处理传统的社会化模式与
西方社会化经验的关系。总之,在古今关系上要做到“古为今用”,在中外
关系上要以解决中国教育问题为核心,做到“洋为中用”。
2.历史事实与历史逻辑分析的综合
这样跨越数千年中国社会历史的探讨。自然需要采取“长时段方法”(
布罗代尔,1996)[15]或“千百年眼”(明朝张和仲语)视野,但这里将遇到
一个根本性问题:我们如何能够重建古人生活的实际图景?何以说明和概括
中国社会的历史情形?历史远离我们,历史又延续至今。我们对历史既“熟
悉”又“陌生”,既“接近”又“远离”。因此,要解决的是我们常常称为
历史资料的东西,比如正史、野史、实物、照片、遗物等。这些证据是否就
是真的?关于历史的真实,我们需要从历史事实(这些历史事实包括文献资料
、文化人类学知识、考古发现等)与历史逻辑两方面进行全面的追寻与辨析
,尽可能地接近历史的真实。逻辑分析特别强调以下两点:建立在可靠文献
基础上的思维内容的真实性和建立在逻辑规则基础上推理的准确性。
3.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的综合
纵向比较是“历时性比较”,强调的是对同一对象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
分析,这容易说明,本书主要是通过对传统中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的“
社会化历史经验”进行时间上的比较。比较的依据或标准也已在前面有所陈
述。
横向比较强调的是“共时性比较”。即对两个在时空上同存的对象进行
比较分析,从中概括出结论来。例如,本书在对传统中国的“社会化模式”
进行分析时,将根据“家国同构”在制度层面的整合性特征,与“科举制”
所产生的文化与社会层面的整合性特征等做出比较。
P19
点此购买报价¥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