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9.4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汉语理论与方法论,
品牌: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
基本信息
·出版社:巴蜀书社
·ISBN:7806595430
·条码:97878065954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媒体推荐
稿约
《汉语史研究集刊》由四川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主要刊登从历时的或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古代汉语的论文和学术评论,适量刊登国外已发表的具有借鉴价值的论文。本刊奉行学术自由原则,鼓励学术争鸣,欢迎各方来稿。来稿请注意:
1.本刊提倡扎实语料基础,在拓宽传世典籍语料研究领域的同时,重视出土文献和活的语言资料,并汲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提倡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吸收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求语言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演变规律。
2.来稿请用繁体字书写,全文不超过版面一万字,包括100字左右的提要,列3—5个关键词。打印稿请附文本方式储存的软盘。来稿半年後未得到本刊答复,作者可自行处理。因人力限制,来稿和软盘恕不退还。
3.本刊采用匿名审稿,来稿请写上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以及作者学术简历。正文另起一页,不署名。
4.引用文献请注明出处,附在引例之後,并据内容采用以下顺序:一,论文集类:作者、首发年份、文章标题、文集名称、编者、出版社、文集出版年份;二,期刊类:作者、文章标题、期刊名称、期数、出版年月、页码;三,专著类:作者、首版年份或时代(古人)、书名、出版社、出版年份。
5.来稿请寄:四川大学中文系《汉语史研究集刊》编辑部,邮政编码610064。
目录
从《汉语史稿》看王力的语料观 王魁伟
《孟子》赵注中的并列复合结构 张联荣
简述《史记》“三家注”中的语法分析 孙良明
上古“是”“此”构成判断句的能力” 肖娅曼
再谈助动词“可以”的形成和发展” 朱冠明
《焦氏易林》的第一人称代词“我”与“吾”的比较——兼论“我”、“吾”的发展演变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再谈助动词“可以”的形成和发展
来冠明
1.“可以”的单一来源说及其问题
关於助动词“可以”的来源,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来源於早期上古汉语的“助动词‘可’+介词‘以”’这个连用形式,如《马氏文通》以及王力(1990:338)、郭锡良(1998)、孙锡
信(1992:141)、刘利(1994、2000)、白晓红(1997)、李明(2001)、张家文(2001)等先生都持这种看法,且认为“可以”在先秦便已结合成词。成词原因一般解释为“可”“以”经常连用,而且连用时介词“以”的宾语一般都省略,导致“以”的介词功能逐渐弱化乃至消失,最终成为一个後补的构词语素。
上述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以下几个问题无法根据这一观点做出合理的解释:
问题一,从使用频率上看,助动词“可以”在先秦的使用频率明显高於两汉和魏晋时期。。下表中“可”为出现的总次数(包括“可以”), “可以”数据《论语》 《孟子》来自刘利先生(2000),《吕氏春秋》来自张双棣等先生(1993:323—324),《世说新语》来自张万起先生(1993:73),《史记》(列传第三十至第四十四)《论衡》《摩诃侩只律》系笔者统计,百分比为“可以”与“可”用量的比值。
┌──┬───┬───┬────┬───┬───┬────┬────┐
│ │论语 │孟子 │吕氏春秋│史记 │论衡 │僧只律 │世说新语│
├──┼───┼───┼────┼───┼───┼────┼────┤
│ 可│ 156 │ 258 │ 713 │ 134 │ 782 │ 689 │ 247 │
├──┼───┼───┼────┼───┼───┼────┼────┤
│可以│ 26│ 63│ 147 │ 21│ 25 │ 0 │ 15 │
├──┼───┼───┼────┼───┼───┼────┼────┤
│ %│ 17 │ 24 │ 21 │ 16│ 3 │ 0 │ 6 │
└──┴───┴───┴────┴───┴───┴────┴────┘
一般说来,一个新的语言单位产生以後,随著它在语言中地位的逐渐稳固和功能扩展,其使用频率应该是越来越高;假如其使用频率越来越低,那表明它的功能在萎缩,这个语言单位会走向衰亡。事实是助动词“可以”从先秦产生後一直使用到今天,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词,那么它在两汉魏晋时期使用频率反而下如先秦高,其中原因何在?
问题二,从句子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