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2.70目录:图书,辞典与工具书,汉语语言,语音语法词典,
品牌:李玉江
基本信息
·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
·页码:249 页码
·出版日:2003年
·ISBN:7533633687
·条码:9787533633684
·版次:2003年9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实用汉语修辞》分为七章分别论述。第一章适应题旨,切合语境,主要阐述修辞的含义、修辞原则以及修辞的作用。本章阐释了什么是修辞学、怎样做到修辞符合言语目的和言语环境,并分析说明了修辞具有有效地传递信息,充分地抒发感情和积极地调控人际关系的作用。第二章千锤百炼,求一字稳,主要讨论了词语锤炼的意义、原则以及对词语声音的锤炼。第三章切磋琢磨,句句欲语,主要阐述几种句式的选择。第四章反常合道,意在言外,集中阐述了比喻、比拟、借代、移就、拈连、双关以及夸张等几种常见的修辞格的特点和应用。第五章则论述了对偶、排比、层递、顶真、回环、仿拟及析词等修辞格的特点与应用。第六、七章分别为修辞评改及语体浅论,主要对修辞效果进行分析论述。
媒体推荐
序
本丛书包括《实用汉字》、《实用汉语语音》、《实用汉语词汇》、《实用汉语语法》、《实用汉语修辞》、《实用汉语逻辑》等。
这套丛书是适应广大中小学教师、编辑、记者、秘书、干部、职员、大中学校学生、外国留学生、华侨以及其他中等文化程度的语言文字工作者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困难并进一步学习语言文字的需要而撰写的。
经常见到的现代汉语方面的著作,有的属于教材性质,全面地论述有关方面的内容;有的属于专著性质,集中探讨某一方面的学术问题;有的属于通俗读物性质,浅显地介绍有关的知识;而真正适应广大读者和语言文字工作者所需要的、解决实际问题的、突出实用性的著作,却很少见到。这正是本丛书迫切需要撰写、出版的根本原因。
本丛书的突出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实用性,概括来说,就是能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疑难问题,有实用价值,而且便于读者学习。具体来说,就是在内容上除一般知识介绍之外,侧重研究语言运用的规范、相关问题的辨析、疑难问题的解决,在表达上做到通俗易懂、饶有风趣;也就是说,要具有规范性、辨析性、独创性、通俗性和趣味性。
规范性,指对现代汉语各方面的运用符合规范。这是体现实用性的根本标志,也是各册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准则,具体进行声母、韵母、声调的辨正,避免读音错误;以《简化字总表》为准则,掌握规范的简化字,不写异体字、旧字形和错别字,具有纠正不规范汉字的能力;重视方言词语、外来词语、古代词语、新词语的规范;准确使用实词和虚词,注意句子成分的搭配和复句的运用,不出现病句;避免出现词语选用疏漏、句式选择不当、辞格运用失误;正确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逻辑基本规律和论证的基本方法,避免出现逻辑错误,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对于促进现代汉语规范化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辨析性,指对相关问题的辨别和分析。现代汉语每个部分都有一些容易混淆、分辨不清的问题,很有必要进行研究和解决。例如调类和调值的关系,几种造字法的分辨,规范字和不规范字、待规范字的关系,词义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的分辨,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分析,易混淆的实词和虚词的辨析,单句和复句的区别,关联词语“不管”和“尽管”、“尽管”和“即使”等的运用,某些辞格的异同和关系,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负判断的区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二难推理的辨识,等等。这些问题的正确解决,对于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
独创性,主要指对各种疑难问题的正确解决。在现代汉语研究中,各部分都有一些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现代汉语著作大多进行回避或者有所忽略,本丛书则认真对待,切实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具体意见。例如朗读中不同文体怎样正确运用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等语调要素;怎样正确对待异形词,促进用字的规范;如何看待新词、新语,特别是新兴的外来词语问题;如何划清语法规范和语法发展的关系,怎样正确对待当前流行的时髦表达方式;研究一些新的修辞手段的规范问题;弄清逻辑规范跟语言表达的关系问题,等等。对于疑难问题所采用的说法,本丛书各册均体现了作者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现代汉语的运用提供参考。
…………
编辑推荐
《实用汉语修辞》阐述了修辞是人们根据特定的言语和言语环境,有效地运用修辞手段进行双向交流,以追求最佳的交际效果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修辞现象是特定言语交际的产物,它产生并存在于修辞过程中。
目录
序/李玉江 高更生
一、适应题旨 切合语境
——修辞概说
(一)修辞的含义
(二)修辞的原则
1、符合言语目的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修辞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词语运用与交际对象的心理特点、思想状况,便会招致对方的反感,导致交际的失败。作家萧乾在《这个词用错了》一文中坦白地承认,有一次他把“残废”这个词用错了,以致引起一位读者的强烈“抗议”。这位读者在给萧乾的信中写道:“你在文章中用的‘残废,一词刺痛了我。我是个失去左臂右腿的人,但我并不是个‘废人。我还开着书店,并且在卖着你的书。我有残疾是事实,可我是否就‘废,了呢?去年三月,中国成立了残疾人福利基金会,难道你没有看报?”其实,在现代汉语中,“残废”和“残疾”是同义词,从这个意义上讲,作者使用“残废”也没有什么不可以。不过,基于残疾人特殊的心理特点,却因为一个“废"字引起了不愉快的联想,从而产生出被侮辱、被刺痛的感觉。如果能够事先考虑到残疾人的心理因素,主动地使用“残疾”一词,就不会招致别人的反感了。看来,作家萧乾交际失误的原因在于,他忽视了词语运用与交际对方心理的关系。因此,词语运用一定要符合对方的心理特点,包括内容,也包括形式。
总之,词语选择的适切性所涉及的不仅仅是词语与交际环境、交际对象的关系,而且还是修辞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因此,清醒地意识到交际对象、地点、时间、场合,以及民
族心理、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对词语运用的制约作用,并努力地符合之、适应之,这是修辞活动中词语锤炼的关键。
(三)词语意义的锤炼
词语是由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构成的。词语的意义就是内容,词语的声音就是形式。而意义则是锤炼词语的核心问题。如果忽视词语意义的锤炼,不仅谈不上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更谈不上简洁含蓄、精当稳妥、诙谐幽默等修辞效果。在修辞过程中,针对词语的锤炼应当注意如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注意词语理性意义的差别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它是话语交际中所表达的基本意义,没有这种意义,就无法进行交际。在现代汉语中,同义义场中的各词在理性意义方面具有大同小异的情形。有时候,表达同一理性意义,便可以选择不同的词语。黄岳洲先生在《“看"义同义词的分析》一文中,分析了与“看”同义的几十个词语,如“见"、“相”、“顾"、“观”、“览”、“睹”、“瞰”、“觇”、“瞻”、“窥”、“睨”、“盼”、“眺”、“视”、“望”、“阅”、“盯”、“瞄”、“瞠”、“瞪”、“瞥”等,指出它们在理性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例如:
(1)秦孝公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