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5.20目录:图书,中国语言文字学,综合,
品牌:周大璞
基本信息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页码:427 页码
·出版日:1987年
·ISBN:7307035863
·条码:9787307035867
·版次:1987年7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要懂得什么是训诂学,先要懂得什么是训诂。用浅显的话来说。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训诂这个词很能早就有,最初本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前人把它们分别加以解释,认为“训”和“诂”意义是有差别的,但差别在哪里,各家有说法略有不同。
媒体推荐
原版序
随着训诂学的复苏和振兴,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训诂学课程。这一大好形势带来了一个突
出的问题,就是教材的编写问题。训诂学虽有悠久历史,但是系统讲授训诂学还是近几十年的
事,而过去主讲这门课程的学者似乎来不及写出系统的教科书来。自然,更谈不上在教学中全
面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现在要上课,自然是教材奇缺。1982年6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在北京召开全国高校训诂
学课讨论会,除交流各校教学情况和经验外,一个重要议程就是讨论如何加快教材建设。会后
,原教育部委托我校尽快编写出一部适合高等院校本科使用的训诂学教材来。
目前呈献给大家的这本《训诂学初稿》就是在上述情况下,接受国家教委委托,经过近两
年的时间写成的。主编是周大璞,罗邦柱、黄孝德同志参加编写。我们以周大璞的《训诂学要
略》为基础,吸收了近几年训诂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兄弟院校的好经验,经过充分讨论,确定编
写提纲,广泛收集和积累资料,然后分头撰写。绪论、第四章、第六章执笔人是罗邦柱;第二
章、第三章、第五章、第七章执笔人是黄孝德。最后由周大璞统稿,作了必要的增删和修改。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注意增强教材的理论性、系统性、知识性和实践性,如果说
这部教材有值得肯定的地方,那么,主要是在这几方面花了大气力。但是时间仓促,水平有限
,其中错误在所难免,我们热切希望国内外学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1985年5月于武汉大学
编辑推荐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语言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历代的训诂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要懂得什么是训诂学,先要懂得什么是训诂。用浅显的话来说。训诂就是解释的意思,即用易懂的语言解释难懂的语言,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古代的语言,用普通话解释方言。
训诂这个词很能早就有,最初本是两个经常连用的单音词。前人把它们分别加以解释,认为“训”和“诂”意义是有差别的,但差别在哪里,各家有说法略有不同。
目录
修订版说明
原版序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训诂与训诂学
第二节 训诂学的任务及其目的
第三节 训诂学在语言学中的地位及其与语言学相关学科的关系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凡言“亦声”者,会意兼形声也。凡字有用六书之一者,有兼六书之二者。
凡部之先后,以形之相近为次。凡每部中字之先后,以义之相引为次……
(12)释义和叙事
从注疏的内容来说,前面把它分为十一类,但概括起来,不外两类:一是释义,一是叙事,而释义的比较多。因此,我们把注疏归人研究语义为主的训诂学中。有人还把注疏分为传注和章句两类。但是传注中往往兼析章句,章句之中也要诠释词义,两者实难截然划分。
(三)注疏的分类
我国的注疏,不仅内容很丰富,形式也各有不同。仔细加以分析,可以分成八类。
(1)注和疏
从注疏的对象来说,注和疏就可分为两类。前面已经指出,注只释经,疏兼释注。
(2)他人所注或自注
从传注的作者来说,又有他人所注和作者自注两类。两者都由来已久。他人所注起源于先秦,详见第七章,这里只说自注。章学诚《文史通义?史注篇》:“太史《自叙》之作,其自注之权舆乎。明述作之本旨,见去取之从来,已似恐后人不知其所云,而特笔以标之,所谓‘不离古文’乃‘考信六艺’云云者,皆百三十篇之宗旨。或殿卷末,或冠篇端,未尝不反复自明也。班书《年表》十篇,与《地理》、《艺文》二志皆自注,则又大纲、细目之规矩也……[宋]范冲修《神宗实录》,别为《考异》五卷,以发明其义,是知后无可代之人,而自为之解,当与《通鉴举要考异》之属同为近代之良法也。”按章学诚的意思似乎是把自注分为三类:自明宗旨、区分纲目、举要考异。前两类都创自司马迁。司马迁《史记》自明宗旨的例子,章学诚已举出《五帝本纪》和《伯夷列传》两处。其区分细目的例子,则有《三代世表》。班固《汉书》的十表和《地理》、《艺文》二志的自注,都是效法《史记》的。
已有自注的书,如果后人更加注解,则称其自注为本注,如刘昭注《续汉书百官志》就是这样;或称为原注,如黄汝成注《日知录》就是这样。
自注又名子注。刘知几《史通?补注篇》:“亦有躬为史臣。手自刊补,虽志存该博,而才阙伦叙。除烦则意有所吝,毕载则言有所妨。遂乃定彼榛楉,列为子注。若萧大圜《淮海乱离志》、杨街之《洛阳伽蓝记、宋孝王《关东风俗传》、王劭《齐志》之类是也。”近代学者陈寅恪对子注的源流有更详细的考证。他所撰的《支敏度学说考》云:“《出三藏记集》卷十一《竺县无兰大比丘二百六十戒合异序》云:‘余以长钵后事注于破钵下,以‘子从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