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29.6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文化理论,综合,
品牌:吴猛等著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7220056915
·条码:978722005691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内容简介
本书重视的福柯思想的细节,甚至某 些福柯所讲述的历史细节也不放过。这也正是编者们的一个意图即将福柯还原为一位有趣、机智而不是晦涩、令人望而生畏的作者。
将福柯的思想通俗化和细节化,其实是另一种对话。一个如伽哒默尔所说的“视界融合”的过程?这固然是老生常谈,但现在对于编者却至关重要。这倒并不是说编者是以诠释学的方法完成此书的,而是说编者好像真的发现了我们读福柯时的“前结构”——这就是一颗敬畏之心。
编者希望静静地听完福柯的述说,听他讲那些疯人、囚徒和性错乱者的故事。对于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人,我们什么理由认为聆听他的声音是不值得的呢?编者是他的对话者,不过是在另一个意义上:编者在帮他讲故事。
作者简介
吴猛,1975年生,河南平舆人,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史,发表论文多篇。
和新风,1974年生,河南平顶山人,复旦大学哲学系毕业,哲学硕士,现为《东方早报》记者。
媒体推荐
前言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项工作的第一部分。
请不要误会,我们的意思不是要夸耀这项工作是多么复杂,而是说,本书其实只能算作福柯思想的一个通俗读本。我们也的确希望避免把福柯神秘化或零碎化。我们的一个信念是,除非某人从一开始就坚信自己所操持的是维特根斯坦所说的“私人语言”,那么就没有什么绝对的间断性。因此,读者们在发现本书将一个被称为“后现代主义者”的作者的思想梳理为或表述为一个流畅的进程图时,请不要诧异于我们的自作主张。
本书或许不能使一些读者满足,因为它过于重视福柯思想的细节,甚至某些福柯所讲述的历史细节也不放过。这也正是我们的另一个意图,即将福柯还原为一位有趣、机智而不是晦涩、令人望而生畏的作者。我们曾尝试抽出那些细节,但发现是行不通的,因为那会造就一个传说中的福柯,而不是我们所知道的福柯。
如果读者能接受上述说法,那么我们就将非常庆幸,因为我们就有了一个进一步解释的机会。
将福柯的思想通俗化和细节化,其实是另一种对话,因为这必然牵涉到我们对本文的理解,而理解难道不正是一个如伽达默尔所说的“视界融合”的过程?这固然是老生常谈,但现在对于我们却至关重要。这倒并不是说我们是以诠释学的方法完成此书的,而是说我们好像真的发现了我们读福柯时的“前结构”——这就是一颗敬畏之心。我们希望静静地听完福柯的述说,听他讲那些疯人、囚徒和性错乱者的故事。对于这样一位充满智慧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认为聆听他的声音是不值得的呢?我们是他的对话者,不过是在另一个意义上:我们帮他讲故事。尽管有歪曲他的“本意”的危险,但我们仍然要在他含混的地方帮他用汉语说清。我们不希望用自己的声音取代福柯的声音,因为我们深知,自己并不比福柯更有智慧;但我们仍然要帮他,因为有时他或许会跑题,甚至会迷路——此时,我们当然并不比福柯更了解他自己,但我们知道我们自己希望从福柯那里得到怎样的智慧。
按照我们的理解,如果将福柯变换不定的“话语”概念笼统地理解为全部人工符号体系所结成的关系网络的话,那么福柯全部的著作都是在进行话语分析。他的最明显的攻击目标就是现代性的文化权力。他对疯癫的话语分析表明,相对于疯癫而言的理性的统治地位并非如理性自己所言是“自然”的和“理所当然”的;他对知识话语的考察,为我们揭示了作为现代认识型的产物的“人”(毋宁说,“人”的概念)的暂时性;他用考古学方法分析的“无主体”的话语实践,展示了一个话语的自我实践图景;他对监狱的诞生历程的分析,其实就是对规训权力如何借助一种话语力量逐渐控制肉体的过程;他对“种族战争话语”的分析,说明了以斗争为内容的话语本身是如何无法逃脱斗争中无处不在的策略的;在对现代的性经验话语的分析中,性成为各种权力的交汇之处,因而性经验话语本身就体现为权力的微观机制;而他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性经验话语的分析,则试图通过风格化的生存艺术,导向自我确证和自我控制的真正主体。这些内容分别构成本书的第二至第八章。在这样不厌其烦地讲述了福柯思想中的许多细节之后,我们将引向一个批判性的结论。但这个结论决不是结束,而只是批判的开始。
当然,按照惯例,在做全部上述工作之前,我们应当为读者勾勒出福柯的一生乙我们觉得这个工作决不是无意义的,因为福柯并不是一个将生活与思想截然分开的人——相反,他属于尼采一类的思想家,如果不了解他的生存世界,就无法理解他的思想。福柯的思想当然不断变
化,但却并没有他自己所相信的那样不稳定,而是从博士论文《疯癫史》完成以后,就基本形成了一个“思想境域”。所以相应的,我们把第一章的重点放在了福柯生命中的成长阶段——当然是就其思想而言。
目录
前 言
第一章 福柯是谁
第一节 普瓦蒂埃
第二节 圣斯坦尼斯拉斯
第三节 备考
第四节 高 师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福柯在巴黎的时光有大部分是在国家图书馆度过的。正是由于在高师和里尔大学均担任心理学课程的教学工作,福柯无论是为了工作的需要还是满足个人在精神病学与心理学方面的兴趣,都在这一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并由此形成了自己最初的研究成果。
这期间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与雅克琳娜·韦尔道的合作。雅克琳娜,韦尔道的父母与福柯家是世交,二战时期,她和弟弟被送到普瓦蒂埃避难。其间,雅克琳娜作为福柯父亲的麻醉助手在他们私人诊所工作,当德军占领普瓦蒂埃时,雅克琳娜就离开了普瓦蒂埃。战争结束后,当福柯来到巴黎时,她已经改学了心理学,在雅克·拉康那里完成了论文答辩并同丈夫一起工作,在圣一安娜医院建立了一个脑电波实验室。认识之后福柯与这对夫妇一直关系比较密切。受福柯父母之托,雅克琳娜,韦尔道十分尽心照顾福柯,定期邀请他与他们共进晚餐。
1952年时,雅克琳娜借到一本瑞士精神病学家罗朗,库恩的《表情现象学》,看完后爱不释手。恰好一个机会使她有幸拜访了这位精神病学家,于是精通德语的雅克琳娜便提出翻译这本书的要求,库恩欣然接受了这一要求并同时把她推荐给一位瑞士精神病学家卢德维奇,宾斯万格尔,给过库恩的推荐,雅克琳娜受到了宾斯万格尔的接待,并参观了由他管理的环境优美的小型精神病院。宾斯万格尔很早就提出了“存在分析”的观点,在学术界中颇有名气,弗洛依德、荣格和海德格尔等学者都是他的朋友。其中海德格尔对他的影响较大。宾斯万格尔恰好有一篇长文《梦与存在》打算译成法文,于是他与这个来自法国的年轻学者雅克琳娜进行交谈,并向她提了很多问题,这次会见的结果是圆满的,宾斯万格尔对雅克琳娜的德文水平和学术水平十分满意,雅克琳娜也顺利地获得了将《梦与存在》由德文译成法文的任务。雅克琳娜开始这项工作时,邀请福柯共同参与。这部著作中的许多哲学术语是由既对心理学感兴趣又有较深哲学功底的福柯推敲而定的。
为了更好地完成这篇译文,1952到1953年间雅克琳娜还与福柯几次到瑞士拜访库恩和宾斯万格尔,同宾斯万格尔及其著作的接触,对福柯的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他认为宾斯万格尔的分析使他发现了精神病的某种内在的真实性,他后来曾经谈到:“我认为运用存在分析,我可以限定并勾勒学院式的精神病学知识中令人沉闷和压抑的东西。”
在雅克琳娜和福柯的共同努力下,《梦与存在》这篇长文译好了。序言由谁来写呢?雅克琳娜对福柯说:“既然你喜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2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