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0.8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文化理论,文化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品牌:陆元昶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ISBN:7214033887
·条码:978721403388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现代思想译丛
内容简介
就在人类兴高采烈地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时,这本书却向我们揭示了这场伟大的进步所带来的一些不乐观的后果。
不论是以“解放的速度”达到的对于“地球——母亲的世界”的解放,还是通过信息高速公路实现的远程在场,其直接结果之一是人的真实感的丧失。
本书作者保罗·维利里奥是法国当今著名的城市建筑家、哲学家、随笔作家,曾在雅克·德里达领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媒体推荐
译后记
本书作者保罗·维利里奥是法国当今著名的城市建筑家、哲学家、随笔作家。他于1932年生于巴黎。在从事了若干年的建筑学研究之后,于1963年创立“建筑原则”组织,成为该组织的主席,及该组织杂志的主编。自1968年开始,任巴黎建筑专业学校教授,并于1973年成为该学校研究主任。于同年被任命为巴黎伽利略出版社的“危机空间”丛书主编。1975年成为建筑专业学校校长,1989年成为该校董事会主席。1975年在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主办Bunker考古展览。1987年赢得国家建筑学研究大奖。1989年被任命为巴黎国家哲学学院的一项教育计划的主任,在雅克·德里达领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保罗·维利里奧以其在速度与新技术学方面的研究著称,目前主要从事“时间组织中的宗主政治技术”(Techniche metropoli-tichc di organlzzazlone del tempo, technique mtropolitiqued’organ*lsatlon du temps)主题的研究。
他的主要著作有:《]Bunker考古学》、《领土的不安》、《速度与政治》、《消失美学》、《临界空间》、《消极地平线》、《视觉机器》、《极地惯性》、《解放的速度》、《感觉的逻辑学》、《荒漠显示屏》、《马达的艺术》等。
这本《解放的速度》由巴黎伽利略出版社出版。其英译本书名为“开放的天空”,这原是书中序言的标题。
书名原文Vitesse de liberation,在物理学领域,这指的是“逃逸速度”、“脱离速度”、“第二宇宙速度”。但本书谈的!liberation乃是人类谋求从地球的引力场获得解放的行为,再说这本书也不是一本纯物理的著作,基于这一考虑,我觉得还是将书名按字面的意思译为“解放的速度”要好些。
这是一本相当难懂难译的书。就文字形式而言,这表现在语言的怪异特殊:
首先是语句之长,往往一段话从语法上看不能成为一个句子,而只是一个句子成分,至于这个完整的句子,则有可能长逾一页。如果要将这样的长句子都按中文的阅读习惯分割成短句,势必会使原文中各个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得不到反映。
其次是新词多,如endotique,dromosph6rique,technophylie,metropolitique,cosmopolis,m6tacit6等,这都是作者根据希腊文造出来的。另有些词,如cosmos,prothese,synoecisme等,虽是现在的词汇,但作者所取的词义显然更偏向于或部分地偏向于这些词在希腊语中的词义。
至于那些用连字符(一)将两个或三个互不从属的词连缀而成的词组,其意思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这种结构有时表示的是兼有的性质,如“城市-世界”表示的是一个兼有世界性质的城市,是城市兼世界,亦城市亦世界;有时是一种联合的关系,如“时间一空间”,是一种时间空间的联合体;而在第115页出现的“人-行星”则是说宇航员在环地球飞行时,既是人,相对于地球来说,又仿佛是一颗行星,似乎应理解为“作为行星的人”。翻译中保留这种构词方式,由读者根据文义,自行把握其意思。
……
目录
开放的天空
第一卷
第三间隔
真实时间的透视学
大光学
第二卷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如果此处不再存在,并且如果一切都成了此时,怎样真正生活?如何在一个通过分解为两个同样真实的时间而变得无处不在的真实性的即时相撞中继续生存;这两个时间就是:此处此时在场的时间,以及在可感觉表象的地平线之外的远距离在场的时间。
如何才能合理地管理这种不仅是在虚拟现实与实际现实之间,而且更是在表面地平线与一个突然稍稍地打开一种时间窗口以便进行异地并且常常是非常远的异地相互影响的荧光屏的表面外地平线之间的二重性?
如果不像马尔文·明斯基那样否定“相似”光学的、并进而是表象地平线的重要性,我们今后就必须强制性地讯问不仅仅是“表象的立体感”的和空间第三维的立体特征,而且还尤其是第四维的立体特征,即由空间接近性与时间接近性之间的二重性引起的时间立体感,也就是一个在今后向它的景深的电光学扩充过度呈现的世界的立体感。
“在场就因为是远距离的,所以才是在场,这个距离是绝对的,也就是说,是不可压缩的。”莫里斯·布朗萧写道。
在“距离”的概念已经在物理学的领域向即时发送的一种“强大”的概念让步的今天,波形光学导致了一种“表象的波动”,在这种波动中,距离不再如同诗人所希望的那样,是在场的深度,而仅仅是它的间歇。由于空间的间隔(消极符号)与时间的间隔(积极符号)已经在不久前将它们的优先地位让给了信息的运载波的速度一光的无符号的间隔,我们现在就来谈谈被一种(视觉一听觉的与触觉的)“符号的数字化”的更新所提出的问题,这种数字化使得可感觉现实的再现,不再能像不久前那样借助出现的美学得到运用,而是它的不合时的表现借助传感器、感觉器和其他的那些被人们称为远程在场的远程探测器,而得以运用。
顺带提醒一下,只有通过一个活的在场者的以自我为中心,换句话说,也就是通过一个此处和此时活着的身躯的存在,才有真正的在世界——在感性经验所特有的世界——上在场。
被间歇的“远距离远程在场”提出的问题于是(尽管认识论者们不乐意)就引出了一系列的提问,它们与在物理学领域中被普朗克的著名的距离提出的问话相似:当空间的极端远离突然让位给交流的真实时间的极端接近,仍然还存留有一个不可缩小的距离。
尽管有着由会晤的真实空间的不存在导致的间隔缺席,使得远程通讯成为可能的电磁波的无符号的界面却不许可“此处和此时”的习惯性混乱,因为互动的即时性从来也不取消行为与远距离行动之间的区別。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