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1.80目录:图书,国学,综合,
品牌:骆自强
基本信息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页码:247 页码
·出版日:2000年
·ISBN:7532121186
·条码:9787532121182
·版次:2001年6月第2次印刷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专供电视大学的学员使用,而绝大多数学员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他们跟全日制的大学生不一样,没有整块的时间拿出来学习,只能是见缝插针。这样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很难用心思去打破传统教材目的、对象、内容等结构框架和理论模式,而是将理论模式打碎到具体的论述之中。每段的论述只解决一个小问题,摆出一个观点,观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则由读者通过阅读自己去完成。而且,每段论述的篇幅也较为简短。学员随时翻阅书中的任何一段进行学习,都会有所收获,不必担心是否保持了理论的连续性和前后的贯穿。
本教材还将运用到远程教育上。电视大学的优势在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出现和进步,使电视大学如虎添翼,有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但是,远程教育受网络技术的影响甚大。网络传输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兴趣和教学的质量。为了避免一次传输信息量过大而影响传输速度,也为了满足各个学员学习和阅读重点的不同,力求最快地将学员最需要的部分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本书采用这种分段专题讨论的结构形式,一个标题,一个网页,彼此独立,既有利于提高传输速度,也有利于学员精力的集中,以增加学习效果。
本书设计的思考题,多以书中内容作依托,但不限于书本中的内容,有的甚至有意针对书中的某段话、某个意思发问,引导学员作独立的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观。
媒体推荐
前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不可能在一两个学年就学完.也不可能对每个知识点作详细的介绍,因此,本教材只就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及文化特质,作一简略的介绍。与传统的教材相比,本教材放弃了前后贯穿搭建统一框架的撰写模式,而采用了中国画“散点”构图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各个不同的侧面进行介绍。受教学时间以及教材篇幅的限制,书中每一个小标题都只摆出了一些基本观点,并未进行详细的论证。这样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这本教材专供电视大学的学员使用,而绝大多数学员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的,他们跟全日制的大学生不一样,没有整块的时间拿出来学习,只能是见缝插针。这样的学习条件,使他们很难用心思去把握整本教材的理论体系。因此,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基本上打破传统教材目的、对象、内容等结构框架和理论模式,而是将理论模式打碎到具体的论述之中。每段的论述只解决一个小问题,摆出一个观点,观点与观点之间的联系,则由读者通过阅读自己去完成。而且,每段论述的篇幅也较为简短。学员随时翻阅书中的任何一段进行学习,都会有所收获,不必担心是否保持了理论的连续性和前后的贯穿。
另一个原因就是,本教材还将运用到远程教育上。电视大学的优势在远程教育,互联网的出现和进步,使电视大学如虎添翼,有了更加广阔的拓展空间。但是,远程教育受网络技术的影响甚大。网络传输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兴趣和教学的质量。为了避免一次传输信息量过大而影响传输速度,也为了满足各个学员学习和阅读重点的不同,力求最快地将学员最需要的部分信息传递出去,所以,本书采用这种分段专题讨论的结构形式,一个标题,一个网页,彼此独立,既有利于提高传输速度,也有利于学员精力的集中,以增加学习效果。
文化教育,归根结底是素质教育而非能力教育,通过学习能获得人文素质的提高,就是巨大的成功,也就达到了接受教育的目的。因此,本书设计的思考题,多以书中内容作依托,但不限于书本中的内容,有的甚至有意针对书中的某段话、某个意思发问,引导学员作独立的思考,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观。这些观点,就个体而言。也许是浮浅的、失之偏颇的,但若将广大学员的传统文化观汇成一个整体,则无疑是丰富的、全面的。当然,这个汇聚,不是某个人通过机械的努力所能完成,但它肯定能通过学员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体现于他们的事业之中,岗位之中。体现于他们的生命感悟之中。这个过程,说到底,也就是传统文化现代化的直接实践了。
但愿通过下面这些知识点的介绍,能使学员们对传统文化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编辑推荐
你了解传统文化吗?你对传统文化感兴趣吗?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铸就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感悟传统文化,在传统文化里汲取营养以自强,这是本书的宗旨,也是读者阅读本书收获到的。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文化之旅
文化原典的重要意义
多元向心的文化之源
人本的巫史文化
士的崛起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在华夏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和”是非常重要的文化基因。特别是在民族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正是因为有一种“和”的博大精神,所在才能对外来文化产生巨大的亲和力,才会吸收、改造其他民族的文化,使之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当然,这种“和”又不是没有主次的,一般而言,在文化融合过程中,高势能文化总是会以更快更大规模地向低势能文化流动,而低势能文化的反作用,总是要慢半拍或者一拍,这就形成了文化融合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的差别。在中华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以汉族文化为主的高势能文化一直处于优胜的地位,因此中华文化共同体表现出汉文化的主体特色,而这时的“和”也以显示汉文化的亲和力为主。
书摘1
社会结构的新变
由于宋代理学对天理人伦社会秩序重新进行了更为严密的解释,这种思想影响社会,对社会结构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以道德文章立国的特色,十分明显。赵宋自立国以来,即确立了以文人为主体的治国思想,重文轻武,使得文人政治较前此任何朝代都发达。统治阶层主体的改变,加上理学“内圣”化的倾向,理学家们重性命之学而轻事功经济,使得宋代学术思想不断向精深处开拓的同时,也极大地危害了其社会国家利益。终宋之世,文人才士辈出,而骁勇善战的武将却屈指可数,甚至有文人因武功出名者,都很能说明其国力的萎弱不振和最终衰亡的根原所在。
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宋代教育制度的革新。儒学重点从“外王”向“内圣”的转化,极大地激励了大儒的道德自信心,他们纷纷以孔圣得其道而不得其位自励,同时,其道德人格力量也感召着渴求“内圣”的学子,使他们勇于放弃科举人仕的人生定位,步人山林学院,接受大儒的教诲。二者相激,终于催生出新的宋代私学教育。儒生士大夫们不仅以书院为研究学术、推行道德教育的基地,而且还在书院中交流情感,求得一种精神上的自得。负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还往往通过书院的讲坛,抨击朝政得失,形成朝野上下不敢忽视的政治力量。总体上,书院都以儒家经书为本,不出宋代理学的范畴,但不同的书院因其主创者或主持讲坛者学术思想的侧重而各有特色,并因而呈现出缤纷的异彩,对宋代官学起了有效的补充作用,某些方面甚至超越官学,独领风骚,很好地活跃了宋代的学术气氛。
如果说宋代私学的兴起,是宋儒道德人格修养的社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