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46.2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信息与传播理论,综合,
品牌:曼纽尔·卡斯特
基本信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页码:495 页码
·出版日:2006年
·ISBN:7801495322
·条码:9787801495327
·版次:3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0开
·丛书名:社科文献精品译库
内容简介
对本人以及本书而言,能有机会接触中文读者,真是荣幸之至。这不但是因为中国文化与文明是最古老也是最高度发展的人类历史之一,还因为未来的世界将越发紧密地与中国的未来相互联系。公元2000年将届之际,中国各地不寻常的经济增长、技术现代化与社会变迁过程,都正在重新塑造地球的面貌。对中国及人类而言,用充满智慧的意义与充满展望的视野经历当前这个转化过程,确实是必要的。西方经常缺乏这种意识,而我怀疑中国人也相当有限。就像历史上所有快速而多重向度变迁的时期一样,我们习惯用来思考社会的知识范畴已经变得过时:社会、经济与政治理论,在我们最需要据以了解世界与引导我们的实践时却失效了。三卷之一的本书,在我们当前知识的状态下,尝试以经验分析为基础,重新思考这个正在浮现的社会与经济。本书从全球视角着手,分析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与影响,因为这些戏剧性的技术变迁,是当前最直接感觉到的结构性转化。但是这并非认为技术决定了社会,而是技术、社会、经济、文化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重新塑造了我们的生活场景。因此,虽然本书的确奠基于研究和理论,却是在处理我们个人的事件,因为本书尝试诠释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之物质基础的变迁。本书试图针对不同的社会,研究不同的文化与知识传统。事实上,我认为,更甚以往,许多探究后工业社会或信息化社会之转化的努力,大部分都是受美国或西欧经验启发的种族中心主义研究。即使是日本,对于信息社会及其意义的研究,也经常只是重复美国的诠释。而中国人许多有关新信息社会的观点,大都取自美国的意识形态专家——未来学家。这些人是商业作家,他们的观点多半是没有学术研究根据的臆测,以一种新版的文化殖民主义,将美国所发生的经验推延至世界各地。本书一开始即将人类经验的整个范围存之于心,审视技术与社会力量互相影响下新社会的浮现。这是作者12年来行走北美洲、拉丁美洲、西欧、俄罗斯(包括西伯利亚与俄罗斯太平洋地区)、中国内地、中国台湾地区、香港特区、新加坡、韩国与日本,加上世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补充材料与观察的作品。接触非西方文化的资料时,比如说中文,由于语言的限制,我则依赖同僚的协助,以及通过研究助理的介绍,告诉我需要了解的且对分析世界有所裨益的非西方文化成果与材料。就此,我特别感谢我的同僚夏铸九博士与邢幼田博士,与他们多年来的持续性知识对话,加深了我对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的了解。其他中国、日本、韩国与俄罗斯同僚的贡献,当在本书谢辞中再三鸣谢。
我希望通过本书与中文读者进行观点交流,并能在知识交汇过程中,有助于本书的最终目的:帮助我们了解一个正在浮现成为全球系统的新社会,并及时地让各地人民知道这个社会,从而控制他们自己的命运。
媒体推荐
书评
一部杰作:揭示当代文明系统之逻辑,理清信息化社会之意义——本书
对社会科学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费尔南多·卡多索(Femarldo Henrique Cardoso)
圣保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社会科学学会前任会长,前巴西总统
卡斯特的杰作重新发现了贤达社会科学的最高雄心:揭示新技术与经济
文明所产生的社会、文化与心理转化来替代对人性的研究。本书将成为21世
纪的经典。
——阿兰-图雷纳(Alain Touraine)
我们正处在一个剧烈而令人迷惑的转变时期,或许它标志着整个工业时
代之后的一次飞跃,然而此时却充斥着对信息社会软弱无力的描述,以及对
后现代主义和大量社会诠释的空虚概述。由此可知曼纽尔·卡斯特的三卷著
作试图描绘出信息时代社会与经济的动力的重要性,它绝对可以比拟马克斯
·韦伯的巨作《经济与社会》。这或许是迄今还未有人写过的社会与经济理
论方面十分重要的作品,针对当前社会世界中正在进行的不寻常转化之最有
意义的尝试。
——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目录
信息化社会与认同的运动——中文版译者序
中文版作者序
2000年版谢辞
1996年版谢辞
总导言网络与自我
技术、社会与历史变迁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子日:“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子贡对日:“然,非与?”
日:“非也,予一以贯之。”
《论语·卫灵公篇》
公元两千年将届之际,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转化了人类生活的社会
图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技术革命,正在加速重造社会的物质基础。全世
界的经济已然成为全球互赖,在易变不定的几何形势系统中,引入了经济、
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新形式。苏联解体,以及其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衰
落,已经暂时破坏了对资本主义的历史挑战,将政治上的左派(及马克思主
义理论)由马克思一列宁主义的致命吸引力中拯救出来,并导致冷战结束,
这降低核子大破坏的风险,并且根本性地改变了全球地缘政治。资本主义本
身已经历了深刻的再结构过程,其特性是管理上有更大的弹性;公司内部以
及与其他公司的关系均分散化与网络化;资本相对于劳动的大幅度增长,使
得劳工运动的影响力相应式微;工作关系日趋个体化与多样化;妇女通常是
在遭受歧视的工作条件下,大量地被编纳成为有薪劳动力;国家干预则选择
性地解除对市场的管制,并依每个社会的政治力量与制度性质而定,以不同
的强度和取向取消了福利国家;在资本积累与管理的场合中,在地理与文化
上日益分化的脉络下,全球经济竞争加快了。由于资本主义体系这场仍在进
行中的基本调整,我们已经见到了全球金融市场的整合、亚太地区崛起成为
新的支配性全球制造中心、艰辛但无可动摇的欧洲经济统一、北美区域经济
的浮现、过去的第三世界的多样化与分解、受市场经济影响的俄罗斯与苏联
地区的逐步转轨,以及全世界有价值的经济区段(segments)整编为一个相互
依赖的系统,如同一个单位以即时(real time)运作。在这些趋势下,不平
等的发展更为凸显,现在已不仅是南北之间的不平等,而且是各处社会里每
个有活力的区段和疆域,与其他沦为与系统逻辑全然无关之处的地方两方之
间的不平等。事实上,我们观察到信息革命释放出庞大生产力的同时,全球
经济里人类悲惨的黑洞也益形巩固,例如非洲的布吉纳法索(Burkina。
Faso)、纽约的南布朗克斯(South Bronx)、日本的釜夕崎(Kamagasaki)、墨
西哥的恰帕斯(Chiapas),或是巴黎的拉谷奴阜(La Courneuve)等地。
同时,世界上的犯罪活动与黑社会组织,也已迈向全球化与信息化,并
提供了极端精神活动与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4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