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4.1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信息与传播理论,传播理论,
品牌:董天策
基本信息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页码:373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561409133
·条码:9787561409138
·版次:1995年1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内容简介
本书从人类传播这一宏观视角着眼,分三篇十七章及导言,全面论述了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运用,以“总论:信息交流”探讨传播的一般理论,以“分论1:人际传播”和“分论2:大众传播”分别论述传播的基本分支理论,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完善地展现了传播学的知识范畴引申和发展了传播研究的许多学术观点,从而推进了我国的传播学建设,被专家誉为传播学研究新里程的鲜明路标。
媒体推荐
序
《传播学导论》经常摆在我的案头,以便在写作之余翻阅。一部传播学著作对我产生这样大的吸引力是少有的,这不仅是该书和我的教学与研究直接相关,更主要是书中的丰富内容和新颖的学术观点对关心传播学的人大有裨益。
传播学被介绍到中国来,仅仅有1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历程。1981年,有的学者发表零星的译文和粗浅的研究论文竟遭到无名的指责,连一些新闻学者也不屑一顾,更多的人则以惊恐与疑惑参半的心绪窥视这一学科的闯入。在报刊上,传播和传播媒介的字眼儿由于涉嫌“中性化”,编辑部一直不敢使用。直到1987年中央某位领导人在讲话中第一次使用了“新闻传播媒介”这一概念,“传播”这个提法才开始广泛地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但“大众传播媒介”的说法仍受到否定,其理由是传播媒介不代表,也不可能代表大众,只代表阶级。语言的阶级性似乎借尸还魂了。可见,当时新闻界的迟钝和谨小慎微,是多么令人吃惊。
这一切没有成为追求者的障碍,一部分新闻研究者始终没有停止辛勤的探索,执著地审视国内外这一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从1983年《传播学简介》一书出版为开端,国内每年都有三至四本传播学著作问世,到1990年,全国出版的这方面的书籍达30余种,拉开了中国传播学研究的序幕。
如同一切科学诞生之初那种无法避免的幼稚、肤浅和简括一样,传播学研究在最初阶段异常缺乏闪烁霞光的学术风貌,浅显而单薄的原理、命题直白白地无须探索,偏重现象描述的逻辑推断令人乏味。许多介绍性的成果仿佛都是译作,像影印本一样呆板地重复西方学者的口诀。即使中国人自己写的专著,连许多例证也都原样转述西方的。
自己没有的东西,奉行“拿来主义”也未免不是办法,但国人希望有自己的研究,写出中国人自己的传播学。从1991年开始,具有中国内容和风格的传播学著作陆续出版,传播学研究踏上新的里程。中国人民大学张隆栋教授主编的《大众传播学总论》、杭州大学邵培仁撰述的“传播学丛书”和电子科技大学董天策先生的这本《传播学导论》,就是第一批优秀成果的姣姣者,而《传播学导论》则是这一新里程的鲜明路标。
仿佛在闷热、黑暗的房子里突然打开天窗,不仅射进充满希望的白炽光柱,而且涌进清新芬芳的空气,这就是我第一次读到《传播学导论》的深刻感受。这是两年前的事了。我拿到这本书,本没有时间打算一页一页地读完它。一天,在我完成一篇文稿后伸展一下腰板,想偶尔翻翻这本书消遣,但我立刻被字里行间细腻的探索、创新的立论、层次清新的理论结构所吸引。我注意起来,并特意安排时间把它饶有趣味地读完。
……
编辑推荐
本书从人类传播这一宏观视角着眼,分三篇十七章及导言,全面论述了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运用,以“总论:信息交流”探讨传播的一般理论,以“分论1:人际传播”和“分论2:大众传播”分别论述传播的基本分支理论,建构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传播学理论框架,完善地展现了传播学的知识范畴引申和发展了传播研究的许多学术观点,从而推进了我国的传播学建设,被专家誉为传播学研究新里程的鲜明路标。
目录
传播学研究的新里程(序)
导言
一、传播学的兴起
二、传播学的发展
三、传播学的困惑
四、关于本书的写作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1.符号序列
符号序列,亦称“句段”或“横组合段”,是符号相因水平轴向而被历时性地排列组合的一组符号。索绪尔说:“在话语中,各个词,由于它们是连接在一起的,彼此结成了以语言的线索性特征为基础的关系,排除了同时发出两个要素的可能性。这些要素一个挨着一个排列在言语的链条上面。这些以长度为支柱的结合可以称之为句段(syntugmes)。所以句段总是由两个或几个连续的单位组成的。一个要素在句段中只是由于它跟前一个或后一个,或前后两个要素相对立才取得它的价值”。
如果把这里纯语言学的“句段”一词改为“序列”,那么索绪尔的这一论述不但适合于语言分析,而且适合于其他类型的符号结构的分析。
在言语中,语言成分(词汇,即符号)只能一个跟一个地依次出现,在时间的水平线条上延续,而不能在空间的画面上随意展开。词汇的意义是由这种历时性的符号关系所决定的。因而,语序不同,言语所表达的意义就可能截然不同。譬如“一万”和“万一”,前者是数量词组,后者则是假设连词。曾国藩将其幕僚起草的文书“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就为自己的脸面上抹上一层光彩。过去刀笔吏欲杀人或救人,只需在“其情可悯,其罪当诛”两句判词上颠倒一下语序就行。
同样,在非语言符号系统中,也存在着这种历时性的符号序列关系。这里试以电影为例。我们知道,一部电影是由许多个“镜头”连接在一起组合而成的。当“镜头”组合的顺序改变时,就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序列并形成意义上的差别。假设有这样三个镜头:镜头A是一张毫无表情的脸;镜头B是一支枪口的特写;镜头C是同一个人微笑的脸。如果组合为A—B—C序列,则传达出一个人突然面对枪口,不仅不害怕,反而微笑起来;如果组合为C—B—A序列,其意思则是一个人正在得意之际,面对突然出现的枪口,吓得面无表情;如果组合为B—A—C序列,则是一只枪口突然出现在此人面前,他先是一楞,随即镇定下来,微笑着准备应付;如果组合为B—C—A序列,则给人这样的印象:此人在对手的恐吓面前,先是不大相信,以为是开玩笑,继而才意识到情形的严重,被吓呆了。
可见,在符号序列中,每一符号单位或要素,都受到同一序列或其他序列中各相关符号的影响。而符号序列的意义则部分地有时甚至是主要地取决于符号组合的相互关系。
2.符号类群
符号类群,是与被选择的符号在垂直轴向上有共时性的联想关系的一类符号集合。在水平轴向的符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