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82.8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新闻,世界及各国新闻事业,
品牌:方汉奇
基本信息
·出版社:汕头大学出版社
·页码:723 页码
·出版日:2004年
·ISBN:7810367625
·条码:978781036762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16开
作者简介
方汉奇,广东普宁县人,生于1926年12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5所大学新闻传播院系顾问、兼职教授或课程教授,并任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吴玉章奖基金会委员兼吴玉章奖新闻学评审组召集人。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的报纸》(1979)、《报刊史话》(1979)、《中国近代报刊史》(1981)、《报史与报人》(1991)、《新闻史的奇情壮采》(2000),主编《中国新闻事业简史》、《中国当代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三卷)、《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三卷)、《中国新闻传播史》、《大公报百年史》等。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津贴。
编辑推荐
探究中国新闻发展史的脉络,追溯近现代中国报业历程,分析新文学理论的经典论著!本书为“长江新闻传播系列丛书”的其中一册,收录了方汉奇有关中国近代传播思想,报业发展新闻学教育的宏观分析,以及对近代名记者全面而深刻的论述,具有很高的史料和理论价值。
目录
总序
第一系列(六篇)
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
关于新闻史研究的几点体会与建议
花枝春满蝶舞蜂喧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清代北京的民间报房与京报
清代的民间报房主要集中在北京。它们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同治、光绪这六朝。
早在清代初年,北京城内就有以私人名义从事抄报活动的人。他们多数
是衙门中的低级胥吏,本职工作之余,以刊刻抄发邸报作为自己的副业。见
于文献记载的顺治年问的吏科书办茅万懋,就是其中的一个。顺治十三年,
他因冯应京伪造御批案受到牵连,在刑部受到审讯时,曾自称:“我是刻报
营生之人”,并且说道“这刻发报生意,原不能尽行刻发,冯应京既说是旧
本的事,故此不曾问他,就刻发了”等之类的话。可见当时确已有人以刻发
报纸为营生。他们所刻发的报纸主要刊载一般的谕旨和章奏,因而也被混称
为邸报,但显然带有私营性质,并非官报。雍正元年谕旨中提到的“凡提塘
京报人等”,和康熙五十三年谕旨中提到的“各省提塘及刷写报文者”,其
中的“京报人等”和“刷写报文者”,除了指提塘主管的报房中人外,很可
能也兼指他们这一类人。他们的办报活动,是清代民报房活动的先声。
由于雍正和乾隆初年都曾经禁止胥役市贩买阅邸报和私抄邸报,获准公
开发行邸报的,在当时仅限于提塘及其所设的报房,因此清代民间报房的出
现和盛行,很可能是乾隆中叶以后的事情。保存下来的清代民间报房的报纸
,均出版于乾隆中叶以后,也证明了这一点。
清代民间报房是怎样诞生和怎样发展起来的?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
长白山人在《北京报纸小史》中所说的:“当年东华门外,设有白本报房一
所,该所雇佣数十名文贫,由内阁领到宫门钞,众文贫分写数百本,派人送
投各衙门,各大员邸第,……但因代价昂贵,中下级官吏及商民等无力订阅
,于是黄皮报房应时而出。……经营黄皮报房者,均为山东人,所谓京报房
是也”一种是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所说的:“据北京报房中人言,清
初有南纸铺名荣禄堂者,因与内府有关系,得印《缙绅录》及《京报》发售
。时有山东登属之人,负贩于西北各省,携之而往,销行颇易。此辈见有利
可图,乃在正阳门外设立报房,发行《京报》,其性质犹南方之信局也”。
P152-153
点此购买报价¥8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