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50.3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新闻,新闻学理论,
品牌:徐培汀
基本信息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465 页码
·出版日:2001年
·ISBN:7309028716
·条码:9787309028713
·版次:2001年10月第1版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16开
作者简介
徐培汀: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浙江新昌人,1932年1月20日出生于新昌县城关镇横街一户小商人家庭。多年来倡导边缘新闻学与新闻传播学说史研究,主张新闻有学,学在规律;规律所在,学术所托。首倡新闻人才学与比较新闻学研究。主编《新文学词典》与《新闻文存》,专著《新闻心理学发凡》等。
媒体推荐
序
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历史研究的国家。在历史研究领域,中国拥有着众多的灿如群星的历史学家,保存有一大批记述详赡、事昭理辩、充满了奇情壮采的历史典籍。中国的新闻学研究也是从新闻史的研究开始的。早在19世纪的上半叶,在当时出版的一些中文报刊上,就已经出现记述和探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文章。20世纪的初叶,就已经出版了以记述地方新闻史为主要内容的专著。如果从第一篇有关中国新闻史的专文发表之日算起,中国的新闻史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如果按第一本和中国新闻史有关的专著出版的那一年算起,中国的新闻史研究也已经有了80多年的历史。
80多年来,中国的新闻吏研究,经历了好几个阶段,而以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的近22年的这一阶段,成果最多,发展最快。据不完全统计,这22年间,累计出版的新闻史方面的专著和教材达138种,累计发表的新闻史方面的论文和文章,达5 023篇,是前几个阶段研究成果总数的几倍乃至几十倍。这一阶段的中国新闻史研究,其规模之大,研究成果之多,不仅在中国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新闻学研究的历史上,也是空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新闻吏研究的领域,中国的速度和成就,已经遥遥地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中国已经是新闻史研究的大国。
中国的新闻史研究,为什么在不长的时间内,特别是在最近的这22年时间内,会有如此迅猛的发展呢?我想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1.新闻事业的发展需要历史的反思和经验的总结。这100年来,中国的新闻事业经历过无数次风雨,有过无数次的劫难,走势跌宕起伏,道路漫长而修远,新闻工作者曾经为此付出过不少代价。新中国成立以后,有过近20年的平稳发展,但“史无前例”的那场运动一来,又陷入停顿。“文革”之风乍起的那段时期,新闻事业跌进了谷底,整个中国一度只剩下了寥寥42家报纸,直到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回顾近100多年来,特别是近50年来中国新闻工作者走过的这条道路,不少新闻工作者都感到,有必要通过新闻史的研究,进行一番历史的省视,回顾其历程,总结其经验,盱衡其得失,做到以史为鉴,使我们变得聪明一点,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见微知著,少走弯路。
2.克服和摆脱了“左”的影响和思想束缚。改革开放以前近30年的那一段时期,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都深受“左”的影响,新闻史的研究也不例外。在如何对待传统继承的问题上,如何处理史和论的关系问题上,如何看待和评价新闻史人物的问题上,都存在着很多束缚思想的框框和禁区。其结果,使写出来的新闻史,议论多于史实,缺少史的特点,缺少有关报纸编辑、采访、评论、广告发行和经营管理等新闻业务活动方面的内容,缺少对新闻界人物活动及其影响的介绍论述和评价,缺少对报纸作为传播工具,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从事思想启蒙活动等方面所起作用的论述和分析,也缺少对各个历史时期党的报刊和进步报刊以外的其他政治倾向报刊和通讯社的研究。存在视野狭隘,乱贴标签,因人划线,无限上纲,夸饰溢荚,随意贬低,用一棍子打死代替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具体的分析等情况。正是由于克服和摆脱了上述的“左”的束缚和影响,才使新闻史的研究步入坦途,有了空前的发展。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我国首部中国新闻史学史,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赞助出版。本书也是童兵教授等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分卷本,全书约近五十万字。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 方汉奇与新闻史学研究
第二节 宁树藩与新闻史学研究
第三节 温济泽、康荫、赵玉明与广播电视史学研究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新闻史学研究
第一节 黄卓明与《中国古代报纸探源》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滥觞斯——中国古代新闻史研究(713—1815)
只有邸报、《京报》的片断记录,无经验总结,也无系统研究。邸报与《京报》的内容无非帝皇诏令、诸臣奏议与官吏升降;无评论,无访稿,似不足称为报纸,“然当时消息公开传布,惟此类物,则谓其已具报纸之雏形,亦固无可非议也”山。
邸报有近1 300年的历史,《京报有近400年的历史,时间不算短,但内容形式变化不大,发展缓慢,原因固然有受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各王朝限制报纸出版的文化政策的影响,但其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制约,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生活,安土重迁分散经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很难产生对信息的数量和时效要求较高、商品化程度较高的报纸。
初创期——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研究(1815—1919)
西学东渐,随着国人自办报高潮的兴起,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对报纸进行科学研究,研究它的性质、功能;陆续出现一些描述新闻事业历史的文章与总结办报经验的专文,如郑观应的《日报》、陈炽的《报馆》等等。
成长期——中国现代新闻史学研究(1919—19491
这一时期,先后出版各种类型的中国新闻史著作,约有50种,其中属于通史方面,有汪英宾的《中国报刊的兴起》(1924)、蒋国珍的《中国新闻发达史》(1927)、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7)、黄天鹏的《中国新闻事业》(1930)、林语堂的《中国报刊和舆论史》(1936)。地方新闻史方面,有姚公鹤的《上海报纸小史》(1917)、项士元的电浙江新闻史》(1930)、蔡寄鸥的《武汉新闻史》(1943),长白山人的《北京报纸小史》(收入《新闻学集成》)、胡道静的《上海的日报》(1935)等。新闻史文集方面,有黄炎培编的《最近五十年》(1922)、胡道静的《新闻史上的新时代》(1946)等。在新闻界人物史方面,有张静庐的《中国的新闻记者》(1928)、赵君豪的《上海报人的奋斗》(1944)等。
这一时期的新闻史学研究,在新闻史的各个领域都有所开拓,初步奠定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基础。但由于处于初始期,除了《中国报学史》少数专著外,多数著作水平不高,分量也比较单薄。这一时期的新闻史著作的普遍缺点是:(1)处于过程描述阶段,偏重报刊名称、出版日期、编辑人员的情况介绍,缺乏必要的论述和分析;(2)观点比较陈旧;(3)少数作者功力不足,材料辗转抄袭,缺乏新意;许多著作还有不少史实上的讹误。考订精详如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那样的专著,经复查考证,尚且发现200多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5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