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此购买报价¥18.20目录:图书,文化、教育与信息传播,新闻,中国新闻事业,
品牌:李楠
基本信息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页码:382 页码
·出版日:2005年
·ISBN:7020052037
·条码:9787020052035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32开
·丛书名:猫头鹰学术文丛
作者简介
李楠,女,河南省南阳市人,于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和中国现代文学馆先后获得文学学士、哲学硕士和文学博士学位,1999年评为副教授,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曾在《学术月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现代文学研究论文十余篇。
编辑推荐
本书所直面的上海小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来说几乎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是第—部完整、系统梳理晚清至民国的上海小报的学术专著。小报想像的上海是以名人为都市意象符号,用“流言”编织都市的叙事历史,充斥着摩登、流行、物质欲望的都市空间。小报文学是新旧调和的市民大众文学。借助于小报,可对鸳蝴文化和海派文化做一整合性的思考。
目录
序言 吴福辉
绪论
上篇:与现代市民社会共生——小报概貌
第一章 小报的界定和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
第二章 小报的特征、境遇和生存策略
第三章 文化裂变中的小报文人精神走向
……[看更多目录]
文摘
书摘
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上海存在着一类数量很大、有广泛读者、内容以休闲
趣味为主的小型报纸,这就是小报。上海是最早出现小报,并且是小报最集
中的城市。曾经创刊发行过的上海小报总数至少在一千种以上。类别也是千
姿百态的:有文学文艺类小报,有戏报和游戏报,有社会薪闻报,有生活常
识报,有揭载内幕秘闻的小报,有综合性小报,当然还有少量的黄色小报。
小报从1897年诞生直到解放初期消失,其间消长起伏,热潮迭起,成为上海
市民文化中一个巨大的存在。由于长期以来对小报的粗鄙化理解,连鸳蝴文
学研究和海派文学研究都放弃了小报,至今这里还是一个学术盲区,自然也
就没有人深究小报的涵义了。
那么,什么是小报呢?小报的称谓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呢?要考察小报的
历史和文化成因,必须从中国古代“小报”这个名词的出现和到近代以后的
变迁说起。
中国最早的报纸始于汉唐,时称邸报。邸报“亦称‘杂报’、‘朝报’
、‘条报’;其源盖出于《起居注》、《月表》、《月历》、《时政记》之
类。历代因之。清初改名《京报》,亦称《塘报》、《驿报》;此外又有《
宫门抄》、《辕门抄》、《谕折汇存》之类。所记无非皇室动静,官吏升降
,与寻常谕折而已。清末预备立宪,由政府刊行《政治官报》,后改名《内
阁官报》,各省亦各有《官报》。民国成立,又改名《政府公报》,各省亦
改名《公报》。至是,官报遂成为国家之制度矣。”②用现代传播学的观点
来审视,邸报不是具有大众媒体意义的现代报纸,它只是“为遏止人民干预
国政,遂造成人民间一种‘不识不知顺帝之则’之心理”的行政工具。邸报
的作者是皇家,受众只限于朝廷官员,目的是为了“收行政统一之效”。古
代小报的出现略晚于邸报,是在宋代。南宋兵部侍郎周麟之所著《海陵集》
中,即录有《论禁小报》的奏章一篇。文中说:“方陛下颁诏旨,布命令,
雷厉风飞之时,不无小人诗张之说,眩惑众听。如前日所谓召用旧臣,浮言
胥动,莫知从来。臣尝究其然矣,此皆私得之小报。小报者,出于进奏院,
盖邸吏辈为之也。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
近,谓之小报。如日:‘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
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日:‘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日:
‘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
……[看更多书摘]
点此购买报价¥18.20